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当前,亟需围绕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及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从而实现"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的战略目标。以芜湖市为例,探讨新能源汽车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特征及其升级路径。整体上来看,芜湖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集聚区、较强的分工协作水平、较为密切的社会关联度等特点;"链条式产业集聚→模块式产业集群→中心-外围式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一条较为适合芜湖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创新型集群目标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研究广东纺织产业集群升级如何遵循Cereffi G产业集群升级模型.考察了从过程升级到产品升级,再到功能升级,最后到产业链条升级进程.总结归纳出渐进发展广东纺织产业集群升级的本质特性.建议广东纺织产业集群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在产业集群升级规划、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建设和调整、集群区域品牌建设、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重点建设、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整体升级.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产业价值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和解构,中国的地方产业集群不同程度地嵌入全球价值链,但是处于产业链底端、价值链低端的窘境是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焦点问题。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核心和关键是价值链的攀升,需要强化产业和专业市场的互动融合,促进集群间合作的战略联盟,培育国内价值链摆脱外源依赖,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在集群内的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加快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在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高端、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安徽省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一、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典型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欧美等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我国台湾地区先后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成为拉动经济持续快速  相似文献   

5.
采用区位熵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各省市、自治区2015年的统计数据,发现福建省汽车产业竞争力水平在全国范围内排名第22位,属中下游水平;产业发展中存在汽车产业集中度较低,研究投入较少,自主创新力不足,汽车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相对薄弱等问题。为促进福建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应强化汽车产业龙头带头作用,提升汽车研发能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延伸汽车产业链以及转变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全球价值链下影响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中  赵伟 《科技资讯》2006,(7):164-165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升级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正迅速嵌入全球价值链。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有一定成本优势。要实现产业集群的升级和持续快速发展应在全球价值链中寻求路径,对影响我国产业及群升级的因素进行分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安徽科技》2012,(1):27
正本刊讯近日,芜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从全国近70家申报集群中脱颖而出,被科技部列入全国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这也是我省唯一入选的产业集群。产业特色鲜明、发展基础好、创新能力强是芜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队"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从功能角度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以江苏泰州为例,基于调研,分析了泰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现状,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优势、先锋种群创新能力不强,提出要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构建产业核心竞争力、以产业链为主线加快产业创新生态集群构建、加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设计等路径优化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许爱萍 《科技与经济》2015,28(2):101-105
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是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汽车行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经济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对发展电动汽车提出战略性规划以重振汽车产业来带动经济发展,面对世界汽车产业再次崛起,电动汽车发展与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命运息息相关。从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三个阶段分别分析了我国电动汽车产业链的现状及主要问题,电动汽车原材料品质不高,电池、电机、电控研发能力有限以及产业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电动汽车产业链延伸发展,从顶层规划、技术创新、产品品牌、基础设施四个关键要素角度提出了解决电动汽车产业链延伸的战略思考,并针对实现该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理论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其具有区域性、植根性、创新性、网络化、学习化、专业化、柔性化等特征。产业集群与全球化、产业发展、产业园区、产业集群系统、区域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等的关系是产业集群理论需进一步思考的内容。目前,国内产业集群的实践主要面临产业集群升级、开发区"二次创业"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如何实施产业集群战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胡敏 《安徽科技》2008,(10):22-23
安徽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了各市县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块状经济现象。目前,安徽省块状经济已初具规模,一批如电线电缆、电子、汽车配件等板块年产值上百亿,机械、金属加工等板块也都形成数十亿元的规模。块状经济带动了资本、劳动、技术、信息品牌的高度聚集,已成为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优势,一批大企业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集群的产业链逐步延伸,同时,集群化也带动了贸易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2.
传统产业集群理论强调集群的发展是一个演化升级过程,其高级阶段是一个联系广泛的具有自组织能力的分工协作体系。然而这一体系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矛盾性,并未在其理论框架中加以分析,于是马歇尔式的工业区往往被描述为产业集群演进的最高阶段。从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冲突角度,将远程工作这种新形式的影响纳入产业集群演化升级的理论框架,对产业集群演进与升级理论进行创新,提出了辽宁省产业集群演化升级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而呈现出的集群化发展态势,对影响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相关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识别,以期能够为我国各区域汽车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韶关市,在广东省产业结构全面升级的大背景下,应积极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即:一要调整发展思路、做好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二要打造优势产业集群示范区;三要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四要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壮大老工业城市的市域经济。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创新和产业集群两个视角对浙江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研究进行了综述,对现有研究的不足进行了评述,并指出基于产业链整合视角,研究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型模式和机制是实现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深入发展的今天,传统中小企业集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借力互联网是推动中小企业集群升级的重要战略选择.与"互联网+"产业融合可以增强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协同效应、创新能力、品牌效应,降低交易成本和市场挤出效应,提升传统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实证分析显示,与"互联网+"产业融合对中小企业集群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政府的引导与投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安徽省抢抓新一轮战略机遇,打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从总体上看,目前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规模,拥有一批优势技术和产业基地;从区域分布看,各市产业分布不均匀,各自特色鲜明,发展速度有快有慢。同时,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模偏小,存在缺乏龙头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支撑作用不强、创业引导投资不足等问题。因此,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适合的金融机制、财税机制、人才机制,完善自主创新机制,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力度,在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按照"领军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8.
《科技潮》2012,(1):42-44
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北京市市长郭金龙曾明确指示:"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是北京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把北京建设成为国内技术领先,产业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已成为北京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北京市出台的《北京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中,确定了北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要突破发展。加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开发、规模生产、配套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体系构建,打造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产业的空间组织方式,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得到认可。但技术水平低下、价值链低端化、内部产业链畸形化、恶性低价竞争等现象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普遍存在.极大地制约了集群竞争优势的发挥。要保持产业集群的持续竞争力,推动产业集群升级是必然的选择。在此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本文从“市场失灵”的角度探讨了地方政府参与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理论依据,阐述了地方政府在集群升级中应承担的主要职能,并从加大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构建集群创新网络、引导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构筑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实施区域品牌战略等几方面提出了地方政府促进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林波 《科技潮》2005,(1):30-31
中国最终会形成几个汽车产业集群?中国出现成熟的汽车产业集群还要多长时间?政府与市场在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中该如何分工?形成汽车产业集群亟须弥补哪些缺陷?这几个我国未来发展汽车产业集群的核心问题得不到解决,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