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概述和分析,介绍了哈贝马斯的基本理论观点及其局限性,指出了哈贝马斯理论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上可资借鉴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思想文化的有益养料,又体现和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原则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归,明确了今后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目标,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当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工具理性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呼唤人们回归生活世界,重视主体间交往行为的合理性,其思想对于深化高校德育工作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建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为平等交往主体的新型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农民增收观;基础是加快农村基层建设,改善农村干群关系;关键是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素质;重要条件是加大再造秀美山川的监管力度;保障是加快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化步伐,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6.
发源于古希腊的社会契约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西方社会的协调发展起过重要作用。这一理论所蕴含的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内容,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今天要实现社会和谐,一是要使社会成员的角色从"身份"向"契约"转化。二是进一步从法律上和实际行动上维护个人的生命权、财产权和自由权。三是要不断提高公民的道德意识,尤其是诚信守约意识。四是要学会理性的妥协,在民主宪政的政治框架内解决社会利益矛盾与其他社会矛盾。五是要转换政府角色,建设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7.
交往的普遍化是私有制、分工、大工业的逻辑结果.普遍交往理论对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的启示性意义在于,一是市场化;二是交往主体的生成;三是对外开放政策.我们反对面对中国现代性的三种背离马克思交往理论的错误态度.  相似文献   

8.
网络交往导致的网民行为失范现象在当下大量地凸显,集中地表现在网络群体事件频发,网络侵权屡禁不止,人际冲突不断,道德风尚败坏等方面。马克思交往理论中丰富的主体性和法律思想为我们解决此类问题,确立具有普遍意义的网络交往原则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理论支点:一、相互无害的原则;二、理解与宽容的原则;三、权利与义务相互统一的原则;四、违法必究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刘睿 《科技信息》2011,(18):I0140-I0140
就翻译研究而言,西方和中国都大体先后经历过并且目前并存着三种主要研究范式,即语文学范式、结构主义范式以及解构主义范式。这三种研究范式都为翻译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路径,然而也都有着自身的缺陷与不足。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观出发,以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为基础,分析每一范式的不足之处。从而试图使翻译研究回归它的本体,即以文本为中介的原作者和译者之间的对话过程,以及制约这一过程的语言规律和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这种非对抗性的社会才会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应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交往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与生产和分工密切相关的交往的发展必然使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世界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进入全球化时代;共产主义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存在才可能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伟大的世界历史性事业。全球化虽然具有二重性,但它在本质上同社会主义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最终将主导全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布依族交往禁忌是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禁制。挖掘当中合理的文化因素,对布依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王丹丹 《科技信息》2012,(31):491-491,49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从法制的视角,阐述了法制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揭示了法制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指出和谐社会是法治建设的目标,而法治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与保障,重点对如何通过法制建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以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二者之间不是孤立和并列的,它们是包含与被包含,荣辱观贯穿于和谐社会的全过程,在和谐社会的不同阶段始终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健康向上的价值支撑和价值导向;二者的本质与核心都是以人为本。最后论述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网络交往是崭新的社会交往方式,具有开放性、民主性和自由性,对中国现代人文理性的建构意义重大。从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垄断话语、培养普通国民的民主自由意识和重塑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品格三个方面来论述网络交往对建构中国现代人文理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于传统矛盾理论,全盘否定不行,因为它还有价值;全盘维护也不对,因为它确有缺陷。必须对它进行扬弃、创新,使其从平面上升到立体。只有立体矛盾理论,才能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规则意识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文章分析了确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则意识的历史与现实依据;指出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与伦理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则意识的两个基本维度;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则意识应该着重协调与调整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使社会规则的安排有利于不同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平等交往、共同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时期的重大理论创新,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是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交往行为理论是哈贝马斯以交往理性为基础提出的解释社会行为与推动共识达成的交往有效性理论,并提出了实现有效性诸要素。裁判行为作为一种典型的交往行为,也具有在交往行为理论指导下实现效力优化的可行性。裁判行为中的交往有效性转化为法律有效性,在发展中逐步形成法律确定性与裁判可接受性两种要素的张力。交往行为理论通过对有效性要素的要求,实现一种渐进式的正当性赋值,弥合法律确定性与裁判可接受性之间的矛盾,从而促成司法裁判的共识达成与效力优化。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从哲学系统论的视角解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挖掘其特有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支撑点,用马克思主义当代社会系统论的原则方法分析它的合理性所在,为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