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2年11月25日,《自然辩证法通讯》第四次编辑委员会会议在东华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4名编委参加了本次会议. 一、编辑部工作汇报 编辑委员会主任范岱年先生主持了编辑部的工作汇报.编委会副主任、主编胡新和教授回顾了2009年以来召开的3次编辑委员会会议,介绍了召开的5次专题学术讨论会,并汇报了编辑部为落实编委会会议的要求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网上投稿系统已正式运行2年.作者投稿、专家评审更加方便,稿件处理进程更为透明.  相似文献   

2.
第一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86年7月10日到1987年的10月,也就是中国第一次工作组的成立,这一年是预备阶段.在1987年的2月,根据关贸总协定加入程序的要求,要把我国的经济体制、贸易管理体制、财税金融政策搞成一个中英文对照的备忘录.英文的备忘录是当时中国第一次把自己的家底向全世界做了亮相.在亮相的过程中,发达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递交了中国外贸制度备忘录,确定了中国工作组的职责范围.紧接着在1987年10月召开第一次工作组会议,制订中国复关的谈判议程、谈判计划.  相似文献   

3.
(一) 引言生态学,最早是作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而发韧于19世纪末([德]E.海克尔,1866年)。自从它诞生以后,便不断地拓展着自己的研究领域及势力范围:出现了“人类生态学”([美]H.巴洛斯,1922年)、“生态系统”([英]A.G.坦斯勒,1935年)、“智慧圈”([苏]B.N.维尔纳斯基,1944年)、“系统生态学”([美]E.P.奥德姆,1952年)、“知识生  相似文献   

4.
主要讨论了芳香族名词苯、甲苯、二甲苯、1,3,5-三甲苯、萘、葱与菲中文译名的形成.在19世纪的时候,这些有机名词基本是以音译名词出现,如偏西尼、偏苏里.从1908年虞和钦的<中国有机化学命名草>出版之后,往后绝大部分的有机名词又以意译名词被提出,如轮质、环炭化轻、六炭环.1931年<屠阝>恂立为这些名词,除了苯外提出了冠上草部单字音译名词,如艿、萎与芰.1932年在南京举办的化学讨论会采用了他的命名方法.一年后,苯、甲苯、二甲苯、1,3,5-三甲苯、萘、葱与菲出现在<化学命名原则>中,成为官方标准有机名词.  相似文献   

5.
1互联网的发展 世纪之交,世界正以空前的发展速度迈人互联网时代.据国际电联1999年"互联网发展报告"的数据,全球用户发展到5000万的规模,电话用了74年、无线电用了38年、个人电脑用了16年、电视用了13年,而互联网只用了14年.90年代,全球电话主线用户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而同期互联网主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90%,大致每年翻一番1).  相似文献   

6.
《中国基础科学》2001,(2):53-54
赵东元,1963年6月生,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并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1987年获吉林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硕士学位.1990年获吉林大学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沈阳化工学院工作.1993年在加拿大里贾纳大学作访问学者,1995年在以色列魏兹曼研究院(The 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作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后又到美国休斯顿大学化学系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材料和化学系继续深造.1998年12月回国工作.现是美国化学学会会员、国际沸石学会会员、<石油学报(石油加工)>编委、国际权威杂志Journal of Catalysis的海外审稿人.2000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二批特聘教授.  相似文献   

7.
由青春年少到年过古稀,投身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研究的半个世纪的风雨,留下太多的痕迹,但从未改变的是一颗锲而不合的心.俞茂宏教授将在中国本土原创的中国人的理论带入了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塑性力学、岩石力学、土力学、材料强度学等众多领域.文中照片为1961年的俞茂宏,这一年他提出了双剪的思想,并推导出双剪屈服准则,突破了“最大剪应力”或“单剪”这一传统的概念.做学问要静得下心,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俞茂宏教授克服理论研究的“枯燥”,凭着一颗锲而不合的心,终于在被别人挖掘了无数遍的土地上,深耕得宝藏.“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取得了领域内的世界公认和广泛应用.1961年提出的双剪应力屈服准则只适用于金属材料,到1985年的广义双剪强度理论可以适用于岩土类材料.统一强度理论的难题一直到1991年,俞茂宏教授在日本京都的国际会议上发表了统一强度理论的公式才宣告解决.1992年,他出版了《强度理论新体系》专著,这是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的第一次系统论述,也是他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代表性论著之一.  相似文献   

8.
火星,这颗人类孜孜以求探索了60年的红色星球,正一点点地被揭开神秘面纱.人类认识宇宙、认识生命的边界也在不断扩展. 2020年,中国也出发了.7月23日,长征五号踏焰而起,数亿公里的“天问”之旅开始了.这也是中国火箭飞得最快的一次. 2021年4月24日上午,在中国航天日主会场,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命名:祝融号.  相似文献   

9.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倏忽间,<自然辩证法通讯>已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历程.30年筚路蓝缕,化育学术,<自然辩证法通讯>为中国的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30年披荆斩棘,上下求索,<自然辩证法通讯>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腾飞壮举源源不断地输着送思想养料.  相似文献   

10.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进入了各个领域的全面复兴、发展、创新阶段.自然辩证法也不例外,1977年3月中国科学院理论组、中国科协理论组和中国社科院哲学所自然辩证法研究室,在北京联合召开了自然辩证法座谈会.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05,(15):62-63
2005年1月1日,国家建设部发布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整整3年了.3年前,中消协在全国开展"绿色消费"年主题活动,倡导消费者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健康的绿色产品,避免环境污染.3年来,国家对由于建筑、装饰和家具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制定了严格的控制标准,完善了室内环境行业管理规范,保护了消费者的室内环境权益.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消费者的室内环境意识,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宋广生介绍了3年来我国发生的室内环境污染十大典型案件.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的2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我国基础研究在项目安排、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修建青藏铁路是几代人的梦想,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发出了修建青藏铁路的号召.几经周折,1984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建成通车,但直到2006年7月1日,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才全线通车. 在攻克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后,奇迹仍在继续上演.15年来,绿色铁龙安全、平稳地在青藏高原飞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纳米科技中心已于2000年10月正式成立,同时开通了纳米中心网站.经过一年来紧张和卓有成效的运作,中心各实验室进行了适当集中和调整,研究、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基础科学》2001,(5):56-57
虞清泉,男,1960年11月生于安徽省.1978年至1989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先后获得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96年度入选"百人计划",专业为"等离子体物理与受控热核聚变".现任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所长助理.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有三种:原油、天然气和煤炭.据统计,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地球上这三种能源能供人类开采的年限,分别只有40年、50年和240年了.  相似文献   

17.
以法国数学家波莱尔的有关工作为核心,重点考察了他提出零测集的思想背景,提出零测集渐近测度和稀疏度的思想演变过程、思想方法及影响.指出波莱尔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于1894年研究函数单演理论时已经有了零测集的思想,在1898年正式提出了零测集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集合测度的概念.正是在函数单演理论研究中,他认识到了零测集的重要性,开始了零测集的分类和性质研究,并在1919年提出了零测集的渐近测度的概念.波莱尔在1935年对渐近测度的概念做适当修改,提出了零测集稀疏度的概念.他为了研究零测集向量和的问题,在1948年给出了3种重要的稀疏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这一工作对弗雷歇、马沙哈尔等人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物理年",全世界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纪念和研究爱因斯坦的热潮.日本同样如此,大书店摆出了爱因斯坦专柜,一批研究爱因斯坦的专著出版.其中,日本科学史家金子务的<爱因斯坦冲击>,尤为引人注目.该书于1981年由河出书房新社出版,1991年曾出新版,此次由岩波书店再版,并增加了部分新内容,足见其学术价值.全书史料详实、细致,尤其通过爱因斯坦的81页"访日日记",全面介绍和研究了爱因斯坦1922年的日本之行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宣告了人类空间时代的到来.从1958年开始,美、苏超级大国为了争夺空间霸权和开展冷战对抗的需要,在月球探测与载人登月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赛.1958年,美国先后发射了“先驱者”号系列的4个月球探测器,苏联发射了“月球”号系列的3个探测器,但全部失败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7):64-64
由环境污染导致的水质恶化、土壤质量下降已对我们生存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开展环境地质调查已成为我国地质调查中新的工作内容.然而,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年美国(美国地质调查局)和日本就分别实施了水质评估计划和全境内环境污染调查等,宗旨在查清污染状况、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对此,中国至少落后1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