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英诗歌中意象的异同,以及英诗在汉译时意象是如何再现的,本论文从中英文内在的本质差别论述了如何忠实的再现英诗中的意象。据笔者观察要做到全面再现英诗中的意象。 相似文献
3.
张旭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文章试图在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的观照下,以诗人兼翻译家刘半农为个案,追寻他的译诗方式嬗变的踪迹.文章重点通过刘半农的译诗经历,说明译者在重写原诗的过程因受接受文化中的文学规范和翻译诗学观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并形成迥异的译诗风格,进而讨论他的译诗对早年汉语新诗创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田野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96-98
语音象征指的是音具有意义这样一个概念,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注意到声音象征意义的存在并进行了相关研究。英诗与语音象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单个音和音组都具有相应的象征意义,并且音和音之间,以及语音和语篇之间都密不可分,同时,语音象征也可应用于英诗教学。 相似文献
6.
概念整合理论是由Gilles Fauconnier提出并在最近几年得到广泛关注。Fauconnier作为该理论的创始者极大的推动了概念整合理论体系的确立和发展。本文对该理论作了一定程度上的阐述,介绍了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定义,分类以及构建原则,并尝试以该理论为依据。通过对罗伯特·佛罗斯特的The Road Not Taken汉译本的分析,试图探讨概念整合理论在英诗汉译上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7.
程前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8(3):89-92
通过列举英诗行、词和标点符号的例子,昭示了它们的视觉效果.同时指出了它们独特的替代甚至超越正常诗歌行文中语法、词法和标点符号的作用,说明它们是与其他艺术形式与时俱进的产物,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9.
张若谷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4)
近年来,就英语语言义学走进英语课堂,国内外英语教育界都表现出巨大的热情。在英语语言文学诸类型 Genre 中,英诗与英语教学的结合尚待深入研究与考察,英语课堂对英诗的利用远逊于对小说与戏剧的利用,究其原因,当为英诗韵律的深奥和语义的密集;然而,若能对英诗的某些属性恰当地加以利用,则英诗不仅可以弥补英语课堂教学的干瘪枯涩和程式化,还可以 相似文献
10.
诗歌的语言是形象性的且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能对人的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诗歌作为语言最精萃、内涵最丰富的一种的文学体裁,因为其特殊的形式,历来是翻译的难点。就诗歌翻译而言,好的译文不仅能符合原作的音韵特点,还能再现原诗的意境。本文以著名英诗ARed,RedRose的三个中译本为例,从文体学音韵、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多角度,探讨译文的优劣,从而为英语诗歌的译评提供另一视角,促进英诗汉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1.
情景组合理论认为篇章是由情景组合而成的,一个篇章基本上包含三组大情景:触发(start),后续(consequence)和结局(result).三大组情景之间必然形成一定的逻辑联系.该理论的提出为我们在翻译中如何处理译品情景结构与原文情景结构的对等性提供了一个标准.翻译中,译者不能随意改变原文的表层情景结构.通过比较华尔华兹的《孤独的收麦女》的两种译文,我们可以看出两种译文在情景结构的处理上不同,效果也不一样.从而为英语诗歌的译评提供了另一视角. 相似文献
12.
情景组合理论认为篇章是由情景组合而成的,一个篇章基本上包含三组大情景:触发(Start),后续(consequence)和结局(result)。三大组情景之间必然形成一定的逻辑联系。该理论的提出为我们在翻译中如何处理译品情景结构与原文情景结构的对等性提供了一个标准。翻译中,译者不能随意改变原文的表层情景结构。通过比较华尔华兹的《孤独的收麦女》的两种译文,我们可以看出两种译文在情景结构的处理上不同,效果也不一样。从而为英语诗歌的译评提供了另一视角。 相似文献
13.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诗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就诗歌翻译的问题,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文化差异与英诗翻译的关系,用实例说明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运用传统翻译方法并适当运用超越性创新的技巧。 相似文献
14.
节奏在汉语诗歌和英语诗歌的音节、词汇、韵律等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节奏”这一角度来探讨汉语诗歌和英语诗歌的差异,以及英诗节奏对现代汉语格律诗歌的影响,对更准确地理解和欣赏汉诗和英诗会有助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英诗格律特征出发,从而引出英诗汉译的翻译策略,尤其是如何保持原诗的韵律特点而又不失原义。众所周知,音乐美是体现诗歌艺术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如何将原诗的节奏音韵更好地体现在译文中常常是诗歌翻译的难点。本文先是对英诗的格律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如何划分诗歌格律,最后升华到如何保留原诗格律,并提出译者不能刻意追求诗歌翻译中的音乐美而改变原诗意义,即不能因韵害义。 相似文献
16.
17.
龚晓斌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
分行排列、尾韵、格律等是诗歌区别于其它文学类别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从传统的研究角度看,诗歌的这些“外部”手段对诗歌内含的意义本身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即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独立。但事实上,许多诗人正是利用了诗歌特有的表现形式对他们所要转述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施加影响,甚至这些表现形式本身就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林学阳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5,13(4):91-95
衔接是语篇研究中的重要概念。语言的语法衔接手段主要有指称、替代、省略、连接、时体形式及同构关系等。英汉属于两种相异的语言系统其具体的表述和衔接的使用存在差异,涉及两种语码间的转换时就需要译者确切把握文本的内在逻辑灵活变通以适应目的语的语言规则,从而使译语语句的组织和重构更为目标语化,进而真正达到译文的信而顺。 相似文献
19.
20.
李权东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5(2):87-89
通过分析Jury在英美法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以汉语"陪审团"对应英语Jury是始自翻译之初的错误,有失法律用语力求精准的要求,建议译为"参审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