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准确掌握生态旅游城市黔江区的大气质量状况,对黔江区2016年秋季大气环境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观测站点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随着月份变化,SO_2浓度均呈增长趋势,O_3浓度则呈减少趋势。2个观测站点SO_2和NO_2的极显著相关性、NO_2与PM10的极显著性,表明污染物之间可能会有相似来源。气象参数与污染物均呈明显相关性,表明气象条件对污染物的扩散起着重要作用。HYSPLIT轨迹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黔江区域的大气划分为5种类型:西风环流、西北季风、东南风、东北方和极地气候共同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多对多双重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和数量化理论对浙江省某大城市大气中SO2、NOx、总悬浮颗粒(TSP)的含量随城市五大功能区和四季变化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城郊大气质量明显好于城区,但城区大气污物含量各区基本一致.大气质量变化受季节影响显著.其污染程度由重到经依次排列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   

3.
2006年10月中旬在厦门市岛内5个站点(A.上李水库、B.狐尾山气象站、C.金山小学、D.安兜小学、E.科技中学)采集了大气PM10样品.对大气PM10及其负载的正构烷烃进行了污染特征和来源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市大气PM10的质量浓度仅达到国家大气质量二、三级标准;各站点大气PM10中正构烷烃的相关指标分析显示,其污染来源以人为源输入为主,与城市机动车尾气、生活油烟的排放有关.  相似文献   

4.
沈阳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综合环境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气污染物浓度年均值和排放总量等指标,简要分析了沈阳市大气质量,应用生态足迹方法量化了大气污染物的综合环境压力.结果表明:过去10年间,沈阳市SO2排放总量显著下降,但CO2排放量增长迅速.以生态足迹表征的大气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压力主要来自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1990~1994年二者足迹在大气污染总足迹中所占比例约为各50%;1995~2000年间,CO2足迹所占份额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2000年以后增加迅速,2005年达到90%.以单位GDP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生态足迹表征的沈阳市经济发展环境效率,在研究期有较显著的上升,说明经济系统创造单位GDP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和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根据延安市城区2003—2004年间大气污染物浓度资料,应用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随季节变化,日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的污染特征,并分析了风向、风速、降水、云量、浮尘、逆温等气象因素以及城区地形和人为因素对城区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延安市城区大气污染状况存在着显著的季节差异和地域性差异,日大气污染呈现明显的双峰特征.风和降水是影响大气污染程度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6.
城市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计算与分配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控制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主要管理手段。作者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计算与分配的技术路线和模型。通过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和管理小区,构造区域间大气污染物转移矩阵及利用线性规划模型来确定城市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当量及分布,并以此作为区域控制指标分配至污染源,充分体现环境功能区差异和容量分配的公平性。对济南市的应用表明,作者提出的技术路线和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及案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中国城市的大气污染相当严重,对城市大气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将是控制城市大气环境管理污染的主要手段。本文根据对多个城市的研究,开发了城市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的制定方法。该方法引入了排放当量概念,通过构造区域间大气污染物转移矩阵及线性规划模型来确定城市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当量总量及分布,并以此作为区域控制指标分配至污染源。将其应用在城市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中,发现城市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量与排放高度α次幂成正比,0<α<1,对济南α=0.8,该参数为总量的分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煤炭污染物经由沙尘长途传输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煤产生的大量污染物与沙尘不断混合和相互作用,并传输至下游区域,对大气质量可能产生显著影响.利用地面以及高山采样点组成的气溶胶监测网络采集颗粒物样品.结果表明,As在各地气溶胶中的含量均在沙尘暴(DS)期间比非沙尘(NDS)期间增加了3~4倍,甚至数十倍.S的含量均增加了几倍乃至十几倍.气溶胶中PAH(4)/PAH(5,6)比值在其传输下游区域城市DS期间明显高于NDS期间,证明沙尘能吸附并携带燃煤产生的有机污染物.上海的As,Se,S的含量在DS期间比在NDS期间高出几倍以上,甚至几十倍,说明了煤炭污染物经由沙尘传输对沿海大城市的大气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海岛采样点,As和S即使在弱DS期间也比在NDS期间含量增加了2~3倍,可见沙尘携带的煤炭污染物将影响海洋气溶胶并影响海洋生态系统.As,Pb在全国各地气溶胶中的富集系数均高达1 000以上,表明我国煤炭污染物已经污染了我国几乎所有地区的大气和土壤.  相似文献   

9.
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保障是影响城市供水安全和供水系统处理效能的重要因素,其周边城区的径流污染是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因素之一。为研究城市饮用水源地周边城区不同类型地表径流污染特征及对饮用水源地的潜在影响,以常州应急备用水源地德胜河周边城区的城市主路、快速路和建筑小区三处不同类型地表径流进行了现场监测,分析了不同地表径流的典型常规污染物、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主路、快速路、建筑小区的地表径流中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TP(total phosphorus)、Pb、Cr、Zn的事件平均浓度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Ⅴ类水标准,地表径流直接排放将严重威胁饮用水源地安全;典型有机污染物石油类、苯酚、苯污染水平总体相对较低,对饮用水源地可能造成的潜在威胁相对有限。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等降雨特征,地表类型、坡度等下垫面特征都会影响径流污染物初期冲刷的程度,且重金属与SS(suspended solids)呈现较为一致的初期冲刷规律。城市主路、快速路和建筑小区径流中常规污染物SS、COD、TN(total nitrogen)、TP的年污染负荷与其他城市同类型下垫面的年污染负荷基本一致,但Pb、Cu、Cr、Zn、Mn的污染负荷较高,将对应急备用饮用水源地德胜河的水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威胁,迫切需要采取径流污染控制工程与管理措施,以保障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和城市供水系统安全。  相似文献   

10.
用计算机对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进行模拟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在其基础上可建立区域大气质量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1.气象数据的输入及管理模块;2.烟源数据的输入与管理模块;3.污染物排放优化管理模块等。通过该系统可以进行污染物扩散模拟与预测、大气环境系统的优化管理、大气环境系统的优化规划。  相似文献   

11.
湖泊是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以沈阳城区内五大湖泊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春季对其pH值、电导率和COD进行定位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各湖泊尤其是连通型湖泊,水质特征随温度变化明显.随温度升高,湖泊水体由弱碱性逐渐变为弱酸性;北陵、劳动公园等封闭湖的电导率呈水平波动状态,而南湖、青年和万柳塘公园等开放连通湖泊呈下降势.各湖泊COD随温度的升高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人类应积极主动地应用生态规律,改善和提高人类生存环境。从6个方面提出了构建绿色生态城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改进HEI的相关参数,利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以及山地环境指数,得出山地城市自然适宜性指数MHEI,为山地类型城市的人居环境评价体系作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城乡一体思维下的生活污水资源化、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基于“3S”的交通智能化、循环工业和静脉产业建设四个方面人手,提出粪便资源化、污水资源化、土壤迁移、雨水资源化、智能化“市区高速道路系统”、IMTS公共交通实验系统、循环工业和静脉产业等措施,综合探讨生态城市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城市环境是城市发展中难以避免的问题。正确认识和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行为特征和控制机制,并解决定量描述是解决问题前提和基础,开展城市综合环境规划是协调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建设的重要手段,实践中要结合实际,调整和完善城市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6.
对森林城市与保护环境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分析的方法对部分城市的地方特色、民族传统文化、城市环境艺术、宜人居住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的经济发展直接依赖于城市的生态环境。“生态城市”、“森林城市”等是当前各级政府研究者关注的热门话题。文章给出了建设生态化城市和使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的发展有赖于旅游大环境的建设,本文以风景旅游城市旅肇庆为例,从城市性质,基础设施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用地功能组织等方面,分析城市规划对城市及其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并就风景旅游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十几年来,各方面的学者对中国各气候区的城市热岛、城市湿度、城市风场、降水及能见度、城市发展对热环境的影响及微热环境的调节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但在研究应用中却存在一些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未解决.特别是中国有一半的城镇位于山区,对山地城镇的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研究甚少.因此,以具有典型山地城市特征又处于亚热带气候区的重庆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山地城市的热气候特点以寻求有效的防范与治理措施,并合理利用高科技手段来规划、建设健康的生态城市.结果表明,流体计算软件CFD可以用于室外热环境的研究,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重庆市周边的热环境好于重庆市中心,市中心的热环境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9.
浅析绿色植物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植物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山东早期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方法在野外实地考察及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手法,结合现代城市地理学中的相关理论进行探讨。结果揭示了山东早期城市群分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结论区域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尤其是早期政治地缘结构演变是影响区域城市群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早期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改变着区域的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