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上漏刻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对马上漏刻的有关资料进行了研究,认为它不大可能是由计量流体的流理来确定时刻的漏壶,而与辊弹漏刻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昼夜漏刻长度的计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3.
关于马上漏刻的第四第五种推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对李强就马上漏刻所提出的三种推测进行分析,认为它在均存在困难,因而提出第四种推测;马上漏刻是一组安装在一块木反上的秤漏。由于马的运动有时可能比较剧裂迷组秤漏难以保持稳定,于是又提出第五种推测:水银从上面的一只壶经过一条长而曲折的管道流注到下面的玉壶里,当水银改成弹子时,这就发展成为辊弹漏刻。  相似文献   

4.
古历新探陈美东著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658页科学在今天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所涵盖和渗透的领域也几乎到达了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科学在20世纪的巨大成功,不仅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所产生之影响正日益加剧,甚至在许多方面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生活习惯。探索根源,科学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并产生如此巨大的威力,其关键在于精密科学从17世纪以来所不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这就是精密科学史研究之所以受到科学史家更多关注的重要原因。而所谓精密科学,按照传统的观点,通常是指数学、天文与经典力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天文学史界期待已久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学卷>[1]终于出版了.编著此书是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提出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大书"计划的一部分.陈美东既是"大书"计划的主持人,又承担天文学卷的编著工作.陈美东从事中国天文学史研究30多年,此书可以说是他的研究成果与心得的总结;同时此书还吸收了这几十年来国内外中国天文史研究者的众多研究成果,是一部集大成之作,是一个时期的学术思想与旨趣的体现.在这个意义上,我把它叫做中国天文学史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漏刻是中国古代时间计量之最重要工具,其使用过程中,需要在特定日期更换漏箭。前人对漏刻改箭原因的解释,未达成共识。文章根据《准斋心制几漏图式》所载图、文,又联系到漏刻运作过程中分昼漏、夜漏两段交替进行的惯例,基于漏刻连续计时的运作系统,阐述了改箭原因:漏刻常用日出、日落作为时间计量起算点来调节水位,而这些时间点周年变动,故需更换漏箭以适应。水漏与钟表计时之运作有所差异,中国古代时间计量有多种方式模拟水漏,皆可纳入"漏刻系统"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7.
西亚两河流域古称美索不达米亚。这一地区的文明可以上溯到约4000B.C.时的苏美尔人(Sumerians)。此后,阿卡德人(Akkadians)、亚述人(Assyrians)、迦勒底人(Chalde-ans)先后在这一地区建立统治。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于330B.C.征服该地区起,开始了塞琉古王朝时期(Seleucid era,314-64 B.C.)。虽然迦勒底人的  相似文献   

8.
调研了通过掩星材料研究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的方法。收集并核查了中国古代34条最长计时单位为"夜"的计时月掩行星资料的日期和天象。通过与现代天文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出:(1)32条资料的确发生了掩星,占94%;(2)43%记作某"夜"的掩星实发生于次日晨;(3)资料中计时的平均长度为6.9小时,32条发生掩星资料的测时误差范围在0.04—5.74小时间,平均为1.8小时,月球与行星的最小角距范围在0.°02—0.°92,平均为0.°21;(4)古历建寅但存少数失闰和推步误差;(5)利用该资料做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研究时,应考察其计时精度,择优取材。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关于空间无限性的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中国古代存在着关于空间无限性的论争,指出:中国古代存在着空间有限与无限两种认识,古人在探讨空间有限与否这一问题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他们对空间性质的认识,达到了相当的深度。中国古人对无穷空间结构的探讨源于先秦,后来受佛教影响,形成了广为人知的“天外天”说,即认为在我们生存的天地之外还存在无穷多类似的天体系统。这一理论得到了后世学者的广泛赞同,但也受到了一些质疑,尤其是受到了元代思想家史伯深刻而又尖锐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天文学史上的地中概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地中概念是中国古代宇宙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认为地是平的,而且其大小是有限的,由此导致了地中概念的产生,有关地中位置的说法很多,其中对天这有较大影响的是盖天说“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的主张以及浑天说的洛邑地中说和阳城地中说。地中概念在帮助浑天说战胜盖天说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该对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所《新仪象法要》一书进行了较全面的评述,认为《新仪象法要》既记叙了11例纪前我国天学上的成就与天仪器插史,又描述了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的天仪器-水运仪象台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是留给后世的一份极具科学价值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2.
评《中国古星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陈美东先生主编的《中国古星图》一书,是最近出版的中国天文学史重要著作。该书不但对中国古代星图的诞生、发展、品种、成就和在世界星图史上的地位作了综合论述,而且对以前很少开展专门研究的明代星图,作了全面、系统的专题研究,从而使该书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全面研究中国古星图的传世之作。过去概略研究过的明代星图有6种,这次以《天文节候躔次全图》为重点,增加了新发现的7种明代星图,比较全面展现了明代星图发展、演变的概貌。  相似文献   

13.
熊明遇生当明清鼎革之际“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时刻。他的主著《格致草》广被时人以至遗民征引和称颂。作为明末东林党的成员之一,熊氏对耶稣会士抱持开明的态度,并跟他们建立良好的友谊。正如书名所示,《格致草》的撰作,毫无疑问是继承了宋明理学“格物致知”的传统。《格致草》当中,具见熊明遇从耶稣会士的译作中节引西学所函盖的多个领域,如天文学及相关科学仪器、气象学、世界地理及绘图、灵魂学说和创世理论。然而,约从清初行禁书之令后,《格致草》一书便销声匿迹,而国人也不复知此书仍存于天壤之间,熊明遇研究西方科学的成果又多被其门人游艺征引;游氏著作《天经或问》传入日本后,当中提及第谷学说和熊明遇的观点,对江户时期的日本天文学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气交变大论》“五星”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天文,巫咸,灵台—天文星占与古代中国的政治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古代中国的天文星占之学,外史方向上的研究在国内至今仍大体呈空白状态。本文选择了三个向来不太为人注意的切入点,尝试对古代天文星占之学与政治观念之间的关系及有关背景作初步接触。一、天文“天文”一词,较早见于《易·彖·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其意本指“天象”,此为古代中国“天文”一词的传统含义之一。早期文献中作“天象”解之例甚多,这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日月五星右旋说与左旋说之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日、月、五星右旋说在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其说缘起不晚于战国时期历家多取此说进行日、月、五星位置的推算。日、月、五星左旋说首见地两汉晚期,后经宋代张载、朱熹等人的提倡,在宋、元、明时期曾风靡一时,两化争论涉及到日、月、五星是否是附着于天壳的没观念、对日行轨道的不同理解,以及君臣、阴阳关系等伦理问题,故备受天文历法界、思想界以至最高者的重视。由于右旋说对日、月、五星运动的描述远较左旋说精到,特别是对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盖天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根据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论述了中国历史上有过盖天仪的问题,重点讨论了汉代的盖天仪模型,北魏的盖天厅,南朝梁的盖天仪和隋代的盖天图,其中梁的盖天仪尤其值得注意,文献记载上就明确称之为“盖天仪”,是一件独立的天文表演仪器。文中对盖天仪在当时的安装地点、位置和盖天仪的形状、结构给出了推想图。  相似文献   

18.
《周髀算经》盖天宇宙结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长期以来,《周髀算经》盖天宇宙模型中的天地形状一直被认为是双重球冠形,并将这一点视为《周髀算经》“自相矛盾”之处。本文通过对《周髀算经》全书的系统分析,从演绎体系、数理结构、语词辨析等多方面论证了“双重球冠说”之误。再进而给出了《周髀算经》盖天宇宙模型的正确结构和形状-新给出的结构和形状在全书中非常自洽。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对于日本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中国化学史》进行了分析评论,认为该书具有的主要特点是:(1)时代性,概括了直到1992年以前的最新研究成果;(2)严谨性,运用文献丰富,以求得出严密结论;(3)辩驳性,注意从不同见解的争论中进行阐述,自然得出结论;(4)社会性,注意把化学发展置于整个社会中考察,揭示深层动因;(5)比较性,注意把中国化学发展置于世界范围考察,体现中国的特点和作用;(6)形象性,运用相当丰富的图片进行叙述,具体、生动;(7)日本视野性,以日本学者特有的角度阐述中国化学发展,具有独到之处。文章还指出了该书一些需要改进和提高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