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海陆架北部表层细粒级沉积物的级配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东海陆架北部2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资料,就东海陆架北部表层细粒级沉积物的级配及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细粒级部分以<0.016mm为优势粒级,可占到总细粒级沉积物的75%以上。济州岛西南泥质区以细于0.008mm粒级的沉积物占据优势,长江口泥质区则以<0.016mm粒级的沉积物为主,两泥质区细粒级沉积物的级配很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长江、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组成及差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显微镜观察、X射线物相分析、容量法等方法分析了长江、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组分,结果表明长江沉积物碳酸盐含量在4%-8%之间,碳酸盐含量随粒级呈衰变型分布,在<0.125mm的粒级中碳酸盐含量稳定于3%-5%左右;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在8%-18%之间,碳酸盐含量随粒级呈不对称鞍型分布,在<0.045mm的粒级中碳酸盐含量明显增高,达12%以上。长江、黄河中的碳酸盐含生物碎屑和碎屑碳酸盐两种成因类型,生物碎屑多属文石质,主要分布于>0.125mm的粒级之中;碎屑碳酸盐以低镁方解石占优势,长江以单晶方解石为主,黄河以隐晶质方解石集合体为主。长江、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组成及差别主要受流域的风化条件、物源及生态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中全新世以来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物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判别函数、Eu异常与稀土元素总量关系(δEuN-ΣREEs)图解以及物源定量识别方法,对位于浙闽沿岸泥质带的EC2005孔常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进行分析,利用14C测量加速器质谱仪(AMS14C)进行年龄测定,探讨东海内陆架EC2005孔泥质沉积物来源。结果表明:EC2005孔泥质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长江,其平均贡献量为93.7%,没有识别出黄河物质;历史时期黄河物质可以影响到29°N甚至于更为偏南的区域(南界为27°25’N),台湾海峡西北部则可以接受台湾物质的输入;浙闽沿岸泥质区物质来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长江、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组成及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显微镜观察、X射线物相分析、容量法等方法分析了长江、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组分,结果表明长江沉积物碳酸盐含量在4%~8%之间,碳酸盐含量随粒级呈衰变型分布,在<0.125mm的粒级中碳酸盐含量稳定于3%~5%左右;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在8%~18%之间,碳酸盐含量随粒级呈不对称鞍型分布,在<0.045mm的粒级中碳酸盐含量明显增高,达12%以上.长江、黄河中的碳酸盐含生物碎屑和碎屑碳酸盐两种成因类型,生物碎屑多属文石质,主要分布于>0.125mm的粒级之中;碎屑碳酸盐以低镁方解石占优势,长江以单晶方解石为主,黄河以隐晶质方解石集合体为主.长江、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组成及差别主要受流域的风化条件、物源及生态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长江与黄河现代表层沉积物元素组成及其示踪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长江与黄河现代表层沉积物中常量及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明显不同。长江相对富K、Fe,Al等常量元素及绝大多数微量元素,且元素含量变化大;而黄河相对富Ca,Na,Sr,Zr,Hf等少数元素,元素含量变化较小;Cu,Zn,Sc,Ti,Fe,V,Ni,Cr,Mn,Li,Zr,Hf,Al等元素及La/Sc,Th/Co,La/Co,Ti/Zr,Zr/Y等元素比值可较好地用来区分长江与黄河沉积物,以探索长江与黄河的  相似文献   

6.
末次冰期以来东海内陆架沉积反映的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MD06-3042孔(27°05.4′N,121°24.1′E,水深62m,岩芯长34.1m)样品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粒度分析和14C年代测试,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东海内陆架区的海平面及沉积环境的变化.14.0ka左右,海平面已经到达现今海平面下62m等深线的位置,大量沉积物在此沉积.13.0~4.2ka之间,受海流等多种因素影响,少量沉积物在此沉积.4.2~3.2ka之间,现代东海内陆架的泥质沉积主体在该岩芯附近快速堆积.东海内陆架的泥质沉积体由北向南,由内向外逐渐形成,具有阶段性.  相似文献   

7.
东海陆架北部泥质区沉积动力过程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利用东海陆架北部泥质区(济州岛西南)及其周围不同季节5个航次的悬浮体资料和相应的底质粒度资料,对该泥质区沉积动力过程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海陆架北部悬浮体的高含量区并不与该区的沉积中心(泥质区)相吻合,泥质区的形成需有物源的充沛供应和涡旋的动力效应相结合。泥质区沉积作用时空变化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冬季泥质区悬浮体供应充足,涡旋中心向泥质区东南扩展,是本区接受悬浮体沉积的关键季节。夏  相似文献   

8.
长江、黄河河口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对长江口、黄河口以及废黄河口现代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与黄河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有较大的差别,长江沉积物中具明显奇偶优势的高碳数正构烷烃以及C29甾烷的相对含量较高,Pr/Ph值较大,受陆生高等植物的影响明显;黄河低碳数正构烷烃和C27甾烷的相对含量较高,Pr/Ph值较小,受陆生高等植物的影响较弱。甾烷、萜烷的成熟度指数显示长江高于黄河、现代黄河高于废黄河。这些差异主要受流域环境背景和流域内人文过程两大不同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粒级分离的基础上,对长江河口及邻近陆架22个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磁学表征,探讨了磁性特征对物源、输运、沉积动力等环境信息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入海泥沙、残留砂及废黄河物质是长江口外水下三角洲及邻近陆架沉积物磁性特征的主要物源影响因素,但3者的空间分布不同.沉积物磁化率(x)、饱和等温剩磁(SIRM)、硬剩磁(HI...  相似文献   

10.
东海内陆架EC2005孔沉积物磁化率与粒度组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位于浙-闽沿岸泥质带的EC2005孔长岩芯(6 020 cm)进行了磁化率和粒度测量,分析了沉积物不同粒级组分和磁化率大小变化的相关关系.通过计算两者的相关系数,认为在整段岩芯上两者呈正相关,且磁性颗粒主要赋存在粗颗粒物质中.磁化率与>63 μm的组分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510,而对<4 μm乃至<16 μm的组分,与磁化率呈反相关,相关系数可达-0.644.在不同沉积相中,磁化率和不同粒度组分含量的相关关系有所不同.前三角洲相和前滨相沉积物的磁化率和粒度组分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三角洲前缘相和三角洲平原相沉积物磁化率和粒度的相关性与整段岩芯的相似;浅海相沉积物4~16 μm的组分与磁化率呈较强的反相关.600~2 806 cm的沉积物可能遭受了早期还原成岩作用,导致磁化率与粒度组分的相关程度降低.水动力条件是影响两者相关性的重要因素.水动力条件强,则两者相关性较好;水动力条件较弱,则两者基本不相关.磁化率和粒度组分的相关性还受到物源变化、分选程度的影响.磁化率和粒度的组合特征蕴含了一定的古气候信息.全球性的气候事件如新仙女木事件、8-2 ka冷事件在粒度参数中都有较好的响应,相比之下磁化率数据的变化幅度没有粒度数据强烈,可能与磁化率的多种控制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主要干流和支流碎屑沉积物中的单颗粒石榴石化学组成分析显示,石榴石元素组成以SiO_2、FeO、Al_2O_3、MnO、CaO、MgO、TiO_2为主,石榴石组合主要是镁铝榴石、铁铝榴石、钙铝榴石和锰铝榴石,其平均物质的量分数分别是65.4%、13.8%、9.4%和11.5%.利用石榴石G-P-AS物源分析方法,可以识别出长江流域的特征石榴石组合.长江水系沉积物中碎屑石榴石呈低Mg、高Mn特征,其源岩以中低级变质岩为主,长江流域出露的片岩、千枚岩和大理岩以及低温接触变质岩控制了沉积物石榴石的组成.金沙江是长江入海粗粒沉积物的主要来源,石榴石组合呈现为典型的低Mg、高Mn特征,与整个长江干流石榴石组成一致,但由于未受到中下游近源沉积物影响,其石榴石组合可以作为长江特征物源端元,用以中国东部海域沉积物物源示踪.  相似文献   

12.
利用黄河和长江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物与现代黄河长江沉积物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一原理,"将今论古",以现代黄河和长江入海沉积物中部分常量元素的百分含量作为基准数据建立自组织竞争网络,对来自不同时代的黄河和长江的沉积物进行判别和验证,可靠性达到94.4%,并规定了其相应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以此为基础,对南黄海NT2孔的物质来源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钻孔中0~19.36m、28.07~52.88m深度范围内的沉积物为长江沉积物,19.36~28.07m、52.88~70.28m深度范围内以及表层沉积物为黄河沉积物.  相似文献   

13.
夏季苏北沿岸流对长江冲淡水扩展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一个σ坐标系下三维非线性斜压浅海与陆架模式,并首次应用于长江冲放展机制的研究。考虑实际海岸形状和海底地形,在空间完全交错的网格系统丈犀离散化控制方程组,采用ADI计算方法数值求解。数值试验结果首次表明,在夏季长江口水位向外倾斜,冲淡水穿越等水位线运动,远离长江口水位倾向东北,冲淡水沿水位坡面运动,同时再现了伸向东北的冲淡水舌和东海陆架上的环流结构。夏季苏北沿岸流作为长江口北部海区的一股势力,阻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沉积区,沉积物来源广泛,其中黄河沉积物成为全新世以来形成天津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约5 000年前最后一次大规模海退之后,黄河北流对天津地表地貌的变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为了探究黄河沉积物特别是历史上的黄河北流对天津地貌的影响,在天津七里海和北大港2个湿地提取了沉积物样品,分析了黄河沉积物标志层的沉积物性质,系统讨论了历史上对天津地貌和海岸线影响显著的3次黄河北流事件及其在典型湿地的沉积记录.研究表明:公元前2 000年到公元前450年,禹河曾在天津入海,影响范围是天津西郊以东、七里海以南的广大区域;公元前750年到公元11年,《汉志》河下游河道多次摆动,支流众多并影响到天津南部,北大港在此期间沉积了在时空上不连续的黄河沉积物,显示了河道摆动的结果;公元1048年到公元1128年,北宋时期黄河北流在天津泥沽入海,直至把入海口推至塘沽,推动天津海岸线东移,显著改变了天津的海岸线型,这一事件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是滨海新区形成的地貌基础.  相似文献   

15.
黄河水中甘氨酸对铅(Ⅱ)与表层沉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黄河水中甘氨酸对铅(Ⅱ)与表层沉积物相互作用的离子交换率E%—pH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①在2×7.73×10-3mmol·L-1甘氨酸存在下,离子交换率降低;②随着甘氨酸浓度的增加,S型曲线与未加甘氨酸相比,先左后右移动;③甘氨酸存在下,转型表层沉积物比自干表层沉积物离子交换率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黄河水中溶液 p H值对 Cu( )、Zn( )和 Cd( )分别与转化沙和未转化沙相互作用的离子交换率 E( % )的影响 ,并研究了当甘氨酸存在时对上述相互作用的离子交换百分率的改变 .结果表明 :当沉积物分别为转化沙和未转化沙时 ,其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的影响是不同的 ,且实验结果与理论推测和实际是一致的 ;甘氨酸的存在对不同金属离子分别与转化沙和未转化沙相互作用的离子交换率 E( % ) -p H曲线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采用离子交换法,研究了黄河中游水体表层沉积物与铜的液 固界面相互作用,并绘出了离子交换率( E% ) —pH 曲线.由此得知,水体pH 值是控制铜离子向固相转移的主要因素,离子交换率( E% ) 随pH 升高而增大;表面沉积物浓度增大,E% 增高,E% —pH 曲线向小的pH 方向移动;而Cu2 + 浓度增大,E% 则降低,使得E% —pH 曲线向大的pH 方向移动,说明它们对吸附物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