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化学连续浸提法研究我国主要产茶区 13 个茶园土壤中铝的不同形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不同茶园土壤中铝的形态分布略有差异, 土壤 p H 值及有机质含量对土壤中铝的形态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室模拟, 研究氟铝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中铝的吸附特征和形态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氟铝交互作用下, 茶园土壤中铝的吸附平衡时间 延长, 吸附速率下降, 吸附量减少. 茶园土壤对铝的吸附速率和吸附量大小顺序为: 对照>n(F)∶n(Al)=2>n(F)∶n(Al)=4>n(F)∶n(Al)=8; 对照和低氟铝比(n(F)∶n(Al)=2∶1)条件下, 随茶园土壤对铝吸附量的增大, 活性铝含量增加但转化率下降;高氟铝比(n(F)∶n(Al)=4∶8 ∶1)条件下, 随茶园土壤对铝吸附量的增大, 活性铝含量下 降且转化率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3.
利用化学萃取法研究长春市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 分析其化学形态与土壤负荷水平、 理化性质的关系表明, 土壤中Pb和Cu主要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为主; Cd主要以残渣态和交换态为主; Zn主要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态为主. Cd的活性形态含量最高, 为31.98%. 交换态Cd和Zn含量及活性与土壤重金属负荷水平呈正相关; Cu和Pb铁锰氧化态的含量随负荷水平增加而下降; Zn和Pb碳酸盐结合态与负荷水平无关. 交换态Cd与土壤阳离 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 而Cd的活性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负相关; 在碱性条件下, Cd, Cu, Pb和Zn的碳酸盐结合态与pH呈正相关; 重金属铁锰氧化态含量随着氧化还原电位的增加而降低, 而残渣态相反. Cu有机结合态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锑(Sb)的形态影响其在土壤中的迁移性、生物有效性和毒性,因此了解土壤中的Sb形态及其影响机制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总结土壤中Sb的存在形态,阐述非生物和生物因素对土壤中Sb形态转化的影响机制.在好氧条件下,Sb(Ⅴ)是Sb污染土壤中主要的存在形态,在厌氧土壤中,存在大量的Sb(Ⅲ),然而许多研究表明,Sb(Ⅴ)也是厌氧土壤中Sb的主要形态.土壤中的许多因素都会影响Sb的形态.土壤的Eh和pH可以通过影响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以及铁锰氧化物和腐殖酸等物质对Sb(Ⅲ)的氧化速率来影响Sb的形态.铁锰氧化物、NO3-和硫化物对土壤中Sb的形态转化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介导Sb(Ⅲ)的光催化氧化,非生物电子转移以及产生·OH,·O2-和Fe(Ⅳ)等途径氧化Sb(Ⅲ);一些含Fe(Ⅱ)的矿物和硫化物是Sb还原剂,将Sb(Ⅴ)还原为Sb(Ⅲ).微生物也是影响土壤中Sb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Sb污染土壤中的Sb氧化菌可通过酶促氧化机制和非酶促氧化机制,将Sb(Ⅲ)氧化为Sb(Ⅴ). Sb还原菌中的Sb还原基因如ars C,...  相似文献   

5.
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竹  王浩 《科技资讯》2013,(8):163-164
介绍了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性与分析方法,对目前尚无统一定义及分类的土壤重金属形态进行综合概括。讨论了不同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态,阐述了pH、有机质、石灰石及土壤其它特性对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影响,提出了土壤重金属研究今后应重点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磷、 铝与氟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中氟吸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磷、 铝与氟的交互作用对 茶园土壤氟吸附特征的影响. 对照处理下, 茶园土壤对氟约25 min达吸附平衡; 在实验浓度范围内, 氟的吸附量随氟初始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有磷酸根存在下, 吸附平衡时间缩短, 吸附量下降. 在 不同氟铝比条件下, 吸附平衡时间延长, 吸附量下降, 且随铝比例的增加吸附量下降显著. 在低浓度磷酸根和不同氟铝比共存条件下, 氟的吸附量呈增大趋势, 而高浓度磷酸根和不同氟铝比共存条件下, 氟的吸附量有明显减少趋势. 茶园土壤对氟的吸附热力学特征均可以用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描述, 部分处理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7.
在 Al- 2 2 % Si合金中分别加入 0 .96 % Fe,0 .6 7% Mn和 1% Fe,1.5 0 % Mn;用浇注不同厚度的试样并观察金相组织的方法 ,了解和比较了不同 Mn/ Fe比和不同冷却速度对于合金中 Al- Si- Mn- Fe相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 Mn含量和冷却速度的提高 ,针状铁相转变为粒状并得到细化。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重金属在土壤非均质体系中的淋洗特性,分别考察了3种化学淋洗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柠檬酸和三氯化铁(FeCl_3)等对粒径为0.25~2.00 mm、0.05~0.25 mm和0.05 mm的土壤团聚体淋洗过程中团聚体结构、重金属Pb和Cd质量分数及其赋存形态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径团聚体中重金属的淋洗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小粒径(0.05 mm)的团聚体上Pb和Cd具有更高的淋洗效率。淋洗后较小粒径团聚体上残渣态Cd所占比例升高,但有效态的Pb所占比例增加。淋洗后团聚体的平均直径分别减小了77.25%、80.98%和49.15%,团聚体解体可能增加土壤对Pb和Cd的专性吸附能力。淋洗剂FeCl_3相较于EDTA和柠檬酸,对水稳性团聚体具有较低的结构破坏作用,同时具有较好的重金属淋洗效果,有利于土壤后续的安全再利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茶叶铝含量与叶龄及土壤pH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大豆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土壤铝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个大豆(Glycine max)品种进行了筛选试验,选择耐铝性不同的2个大豆品种(铝耐性品种:浙春2号和敏感品种:浙春3号)作为实验材料,设置5个铝处理水平和3个平行组(根际、非根际和外源根系分泌物组),测定了大豆根系分泌物中柠檬酸的含量;在处理30d后用浸提法提取3种类型土样中的各种形态的铝并测定其含量,同时检测了相应土样的pH值变化.实验结果显示,铝胁迫下,耐铝品种浙春2号根系分泌大量的柠檬酸,比铝敏感品种浙春3号显著;随着铝处理量的增加,浙春2号根际土壤相对于非根际土壤而言,Al^3+、(AIOH)^2+、Al(OH)^2+等形态铝的含量均有所降低,单聚体羟基铝((Al0H)^2+、Al(OH)^2+)含量的降低尤为显著,而腐殖酸铝(HA-Al)的含量有所升高;外源根系分泌物组的实验结果和根际土壤组相似,显示出耐铝性大豆根系分泌物具有一定的铝毒缓解效应.实验结果还表明,根系分泌物对根系土壤具有一定的酸化作用,而铝的形态与pH值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根系分泌物对铝形态存在一定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影响土压力分布的几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有限元法对影响悬臂式挡土墙性能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了整理,从而为此类型挡土结构的压力计算提供了一种简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山东省生态绿茶产地的小气候特征,选取山东省日照市某茶厂所属的生态茶园与普通茶园,对其小气候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茶园相比,生态茶园在夏季、秋季的太阳辐射强度分别降低124.19,58.60W/m^2;地表温度分别降低2.78,2.40℃;气温降低1.3,1.0℃;1.5m高处的空气相对湿度在四个季节比普通茶园分别高出1.86,6.44,7.71,5.70个百分点;风速分别降低0.39,0.27,0.20,0.12m/s。由此表明:生态茶园系统具有缓温降热、提高空气湿度、降低风速等有利于茶树生长的小气候条件,从根本上改善茶树的生态环境,为茶叶的生态高产提供有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茶园土壤性状与茶叶品质关系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我国茶园土壤物理性状与化学性质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指出协调良好的茶叶土壤环境与科学的茶园土壤管理措施,是提高茶叶品质的根本保证。并提出今后茶园土壤性状所要研究的方向,这对促进我国茶叶品质的提高和茶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茶园土壤采样和实验室模拟, 研究苹果酸和丁二酸对茶园土壤外源氟吸附能力和形态分布的影响. 在氟初始浓度较低的条件下(低浓度有机酸 <0.42 mmol/L, 高浓度有机酸<2.1 mmol/L), 苹果酸和丁二酸对茶园土壤氟的吸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氟初始浓度较高的条件下(低浓度有机酸>0.42 mmol/L, 高浓度有机酸>2.1 mmol/L), 苹果酸和丁二酸对茶园土壤氟的吸附有增强作用, 且增强作用随吸附液氟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苹果酸比丁二酸的增强作用大. 茶园土壤外源氟大部分以残渣态存在, 其次为水溶态. 不同浓度的苹果酸和丁二酸对茶园土壤外源氟的形态转化有不同影响, 但外源氟进入茶园土壤后形态分布的一般规律为: 残渣态>水溶态>有机态≈铁锰态>交换态.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理学的视角,对河南省10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结构、时间演变及其特征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类型结构上以传统戏剧、民间美术和民间音乐类居多,在时间上多集中在宋元、明清时期.在空间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呈带状、团状分布,表现出非均衡性.团状分布主要在豫西北和豫中地区及豫南地区,西部呈线状、离散分布态势.在河南境内的海河、黄河流域,遗产分布密度较大,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分布较少.影响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人文环境、地理环境、非遗的评定标准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栗茶间作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信阳茶树的纯茶园和栗茶间作茶园的茶园生态环境(包括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茶叶中各项生化指标(包括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茶水浸出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类型茶园小气候因子(光照强度、温度、湿度)有显著差异.相对于纯茶园,栗茶间作茶园能更有效地改善光照条件、降低环境温度、提高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强空气湿度,提高土壤养分状况.栗茶间作茶园茶叶品质也较纯茶园显著提高,氨基酸和茶水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纯茶园茶叶.  相似文献   

17.
柠檬酸和草酸对茶园土壤氟吸附能力及形态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然茶园采样实验室模拟,研究了柠檬酸与草酸对茶园土壤氟的吸附能力和氟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氟时低分子量有机酸对茶园土壤氟的吸附有抑制作用而高浓度的氟时有促进作用.外源氟在茶园土壤中向各活性形态转化,但以残渣态和水溶态为主.柠檬酸与草酸对茶园土壤各形态氟含量和转化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外源氟进入茶园土壤后,氟的形态分布规律基本为:残渣态>>水溶态>有机态铁锰态>交换态.  相似文献   

18.
以复配调理剂(50%生物炭+25%牡蛎壳粉+25%鸟粪石)为试验材料,在土壤酸化茶园进行田间试验,探究复配调理剂对土壤和茶叶品质的改良效果。设置CK组和T1~T3处理组,分别施加土壤调理剂0,1 500,3 000,4 500 kg/hm2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施用调理剂可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提高了0.68~1.55,26.80~37.00 g/kg,22.82~39.18 mg/kg,86.23~108.04 mg/kg。同时,施加调理剂后,茶叶水浸出物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多酚含量降低,酚氨比下降,Cd、Cr、As和Pb含量在残留限量规定范围内。可见,施加复配调理剂可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茶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