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硅氧烷化合物在纸张及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表面具有良好的活性、润滑性和抗氧性,但因价格昂贵且在含量低情况下使用效果差而销路不佳。此外,硅氧烷难溶于或不溶于用作软化剂的矿物油、脂肪三甘油酯和其他普通脂肪季胺化合物。在应用方面人们希望得到一种脂溶性颇佳的软化剂。它既具有硅氧烷的软化和抗静电特性,又能与常用脂肪或油配伍。本文介绍的新型硅氧烷酰氨基胺及其盐能满足上述要求。 可先通过使羧基硅氧烷与二甲基氨丙基胺  相似文献   

2.
采用氢氧化锂作引发剂,N,N-二甲基甲酰胺作促进剂,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八苯基环四硅氧烷及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作单体,合成了聚二甲基-二苯基硅氧烷与聚二甲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形成的AB嵌段共聚物,研究了氢氧化锂的用量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并且用^1HNMR,IR,UV谱及特性粘数对嵌段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采用氢氧化锂作引发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促进剂,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_4)》、八苯基环四硅氧烷(P_4)及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V_4)作单体,合成了聚二甲基—二苯基硅氧烷(A)与聚二甲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B)形成的AB嵌段共聚物,研究了氢氧化锂的用量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并且用HNMR、IR、UV谱及特性粘数对嵌段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同时采取逐步沉降分级的方法,给出了分子量分布。  相似文献   

4.
以二茂铁为金属前驱体,以聚硅氧烷为硅氧碳陶瓷前驱体,将二茂铁加入聚硅氧烷中,经混合、成型、交联、热解制得SiOC(Fe)陶瓷材料.结果表明,通过二茂铁与聚硅氧烷的混合、交联和热解,可将Fe引入SiOC陶瓷网络,制备出铁均匀分散于硅氧碳网络的SiOC(Fe)磁性陶瓷,形成金属/硅氧碳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铁金属前驱体与硅氧烷的复合行为、混合前驱体的成型和交联行为,研究了热解含铁聚硅氧烷制备SiOC(Fe)陶瓷的形成、结构和磁性能.  相似文献   

5.
聚硅氧烷—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原油破乳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用乙氧基二甲基聚硅氧烷(ethoxydimethyl-polysiloxane)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ployoxyethylene-polyoxyproplene)为原料,合成了系列聚硅氧烷-聚氧乙烯原油破乳剂,并针对吉林油田的原油进行了破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聚硅氧烷链一定时,原油破乳率与聚醚对乙氧基聚硅氧烷中乙氧基的取代率有关,在聚醚链中引入聚氧丙烯链有利于提高破乳率,具有适当取代比和聚醚  相似文献   

6.
采用含有不同基团的烷氧基硅烷对电化学刻蚀后的铝合金基底进行修饰,得到具有多种性能的铝合金/聚硅氧烷复合层.将铝合金基底通过电化学方法刻蚀后,分别放入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中浸涂一段时间,得到了具有超亲水、疏水和超疏水三种特性的复合层,其水接触角(WCA)分别为0°、147.8°±0.9°和157.8°±1.3°.结果表明,使用含有亲水基团的硅烷修饰后,铝合金表面表现为超亲水性;而用具有疏水基团的硅烷修饰后,铝合金表面表现出疏水性或超疏水性.通过胶带测试表征了涂层的粘附性,发现随着胶带剥离次数增加:经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修饰的铝合金/聚硅氧烷复合层,超亲水性减弱,直至第10次之后WCA稳定在大约110°;经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修饰的铝合金/聚硅氧烷复合层,WCA减小至134°;经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修饰的铝合金/聚硅氧烷复合层,在6次胶带剥离后,超疏水性能开始降低,25次胶带剥离后WCA稳定在大约140°.  相似文献   

7.
含氨基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甲基二乙氧基乙二胺丙基硅烷(DL-602)为单体.以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封端剂合成不同粘度的侧氨基聚硅氧烷(SAPS),并用合成的侧氨基聚硅氧烷来改性环氧树脂(E-44),制备一系列的样品.通过动态机械热分析(DMTA)、接触角仪、电子拉力试验机以及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含固定侧氨基比例的聚硅氧烷.其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随着聚硅氧烷的粘度先增大后减小;含侧氨基聚硅氧烷能有效增韧环氧树脂.而且SAPS粘度越大.被改性的环氧基体的抗冲击强度就越高。  相似文献   

8.
以笼型八聚(二甲基硅氧基)倍半硅氧烷(POSS1)为原料,在Karstedt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通过硅氢加成与乙烯基二茂铁反应,合成了八取代二茂铁的笼型八聚(二甲基硅氧基)倍半硅氧烷(POSS2),并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1H-NMR, 29Si-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确认。  相似文献   

9.
有机硅/氟改性苯丙乳液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合适的有机硅、有机氟改性苯丙乳液,可提高苯丙乳液涂料的耐候性、耐污性.对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乙烯基环四硅氧烷、三氟乙酸丙烯酯、含氢聚硅氧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等改性苯丙乳液及涂料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以上有机硅、有机氟均可用于苯丙乳液改性,但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乙烯基环四硅氧烷-三氟乙酸丙烯酯的混合物作改性单体所得乳液涂料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十二酸、N,N-二甲基丙二胺和3-氯-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十二酰胺丙基二甲基二羟丙基氯化铵多官能团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其表面化学性能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其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ES的相容性。并与十二烷基二甲基二羟丙基氯化铵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十二酰胺丙基二甲基二羟丙基氯化铵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ES具有很好的相容性、稳泡性和抗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LiOH作催化剂,DMF为促进剂,利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八苯基环四硅氧烷为单体,制备聚二甲基-二苯基硅氧烷二醇。在一定条件下,其分子量可由加水或LiOH的量控制。未反应的P4可由石油醚-甲醇处理除法。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对-(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酸联苯酚酯,将其与聚甲基氢硅氧烷反应得到侧链型液晶聚硅氧烷。用红外及^1H-NMR方法证实了所合成的单体及聚合物的结构。从NMR谱上得出,聚合物含有17.6%的α-加成侧链,与作者不久前提出的液晶聚硅氧烷一般都含有一定比例的α-加成侧链的推测相吻合。此外还用热台偏光显微镜方法研究了单体与聚合物的相行为。  相似文献   

13.
以八乙烯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OVPOSS)和含氢硅氧烷为单体,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POSS交联剂V2-POSS。将V2-POSS加入到聚甲基硅氧烷中,制备了一系列不同POSS含量的聚甲基硅氧烷。采用热重分析(TGA)、热重-红外联用(TGA-IR)、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等手段对POSS杂化聚甲基硅氧烷的热性能、热分解动力学及动态热解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V2-POSS在聚甲基硅氧烷中均匀分散,POSS纳米结构的引入可显著提高聚甲基硅氧烷的热性能;V2-POSS添加量(V2-POSS占聚甲基硅氧烷的质量分数)为10%时,氮气氛5%热失重温度从纯树脂的442.2℃提高至469.4℃;热失重率为15%时,热解表观活化能由纯树脂的87.53 kJ/mol提高至杂化树脂的251.12 kJ/mol。POSS杂化聚甲基硅氧烷的热解机理主要包括聚硅氧烷主链的断裂、高分子链回咬、含硅基团的重排、碳氢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小分子的逸出。  相似文献   

14.
有机硅聚合物具有拒水、耐热、绝缘等优良性能,因此在各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利用有机硅处理过的织物、皮革、玻璃、建筑器材都具有强烈的憎水性,但用来防水的有机硅化合物如甲基氯硅烷、聚甲基硅氧醚、硅油、由于它们对织物具有腐蚀性或者附着力不强,因此不能用作织物防水剂,作为织物防水剂的有机硅化合物有下列几种: 具硅氢键的硅油,如甲基氢基聚硅氧烷:当加热至150℃时则脱氢而形成交链,使有机硅聚合物紧密复盖在织物表面,使织物具有优良的防水性,但因其不溶于水,必须制度乳化液使用。最近用作织物防水剂的有机硅化合物为二甲基聚硅氧烷的硫脲盐,能溶于水,使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将二甲基-2-(丙烯酰氧乙基)磷酸酯(DMMEP)聚合接枝至苎麻纤维表面实现两种材料的有效结合,并采用FTIR方法确定其化学结构,研究其表面形貌及对苎麻纤维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MMEP的引入使得苎麻纤维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能提高,表现为燃烧结束时纤维的残炭量显著增加,并较好的保留了苎麻的原始形貌。化学接枝纤维在提高阻燃性的能尽量保持纤维的原始性能,有望大规模应用于特殊领域。  相似文献   

16.
采用LiOH作催化剂,DMF为促进剂,利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八苯基环四硅氧烷(P4)为单体,制备聚二甲基-二苯基硅氧烷二醇.在一定条件下,其分子量可由加水或LiOH的量控制.未反应的P4可由石油醚-甲醇处理除去.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过氧化二苯甲酰(B.P.)存在下,丙烯腈及丙烯腈正丁酯对OH封端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接枝共聚。并讨论下述因素:单体间的比例、单体对基体的比例、引发剂的浓度和温度对接枝效率的影响。原料的最佳配比是:二甲基聚硅氧烷40份、丙烯腈13份、丙烯酸正丁酯47份。接校共聚的转化率约95%,接枝效率大于90%。室温硫化橡胶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并提高了耐油性。浸在航空1~#煤油中,室温24小时的体积变化为21%,重量变化为12.1%;180℃24小时的体积变化为45%,重量变化为28.5%。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浓度(0.5%(质量分数)、1.0%(质量分数)、2.0%(质量分数))硅氧烷葡萄糖表面活性剂对角鲨烷/H2O的乳化分散性、稳定性及润湿作用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质量分数)的硅氧烷葡萄糖表面活性剂对角鲨烷乳化分层最小、表面张力最小,界面电位绝对值最大,粒径均匀且随时间变化最小,外相粘度最大,具有最佳的乳化分散性、稳定性和润湿效果。  相似文献   

19.
聚氨酯乳液具有环境友好和节能减排的特点,但是其耐水、耐溶剂以及机械性能等不足,限制了它的应用价值。为了充分发挥其优点,与其它材料复合是提高其性能的重要手段。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环氧树脂、丙烯酸酯、聚硅氧烷、含氟聚合物、SiO2、聚倍半硅氧烷、粘土、碳纳米管、石墨和生物纳米材料改性聚氨酯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并比较了性能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以二硅氧烷(H3SiOSiH3)为聚硅氧烷中SiOSi骨架的模型分子,以它与水分子形成1∶1氢键复合物作为SiOSi骨架参与非共价相互作用的模型分子,对二重裂分基组6-31G和三重裂分基组6-311G与不同极化函数和弥散函数组合下对二硅氧烷的几何结构、SiOSi线性化能垒及其非键相互作用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测评.以B3LYP算法来测试基组效应对几何结构和SiOSi线性化能垒的影响,以PBE1PBE算法来考查基组对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二硅氧烷的几何结构与线性化能垒对角动量的依赖性较强,至少要使用(3df,p)以上的角动量才会达到收敛;2)二硅氧烷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同样也要使用(3df,p)以上的角动量才会达到收敛,同时需要包含零点校正能才能得到合理的结合能,但基组叠加效应对结合能的影响则可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