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邬焜的信息哲学重新规定了存在的含义、重新划分了存在领域,这就把何物存在的问题突现到了哲学基本问题需要首先解决的前提性问题的高度。哲学的最简单起点一直都是自身与他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现象学的思考路径就是从自身出发为外部世界寻找存在的基础,然而,这种方法的单向性特征却使其陷入了诸多方面的困境。传统科学方法将世界割裂成不同的部分予以研究,虽然按照这种方法所不断取得的科学成果给人类的物质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对于精神这片圣域的解释却收获甚少。由于采取了主客体双向相互作用的多级中介的考查路径,信息哲学揭示了人对世界的全新认识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系统哲学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做了哪些重要发展。文中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世界发展、演化一般规律的认识,实际上只是系统哲学所给出的普遍规律的部分特殊情况,在关键问题上忽视了问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本文根据系统哲学原理试图再次证实:事物发展演化的动力并非依赖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事物发展演化的方式与途径是非常复杂的,一般是非线性的,而不只是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这样单纯的简单过程。从而说明,系统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系统思维已经成为现代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思维方式;康德哲学是西方哲学中最重要的哲学体系之一,康德本人已经意识到了系统思维的重要性,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他本人的哲学之上,从而建立了整个哲学体系。然而学界尚未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对康德哲学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康德哲学中的系统思维的揭示,有助于深入理解康德哲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复杂系统哲学为理论,融合德勒兹差异论、现象学最新发展以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讨论差异和多元性问题,提出一种哲学观点,即关系差异多元存在论的复杂系统哲学。(1)本文在复杂系统哲学以及之前提出的破碎系统观的基础上,首先讨论了差异与关系概念,指出应该融合"差异"与"关系"为"关系差异";然后比较了中西哲学关于"差异"的追求之差异,以及对于多元论的容忍性;(2)本文继续研究了现象学视域中对于"差异"的认识及其发展,特别是"自我"与"他者"的关系;(3)本文最后给出了关系差异多元论的要义,认为这种哲学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在价值上打破西方哲学的自我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而且可以在认识论和存在论意义上为本土知识、地方性实践和多样性的生活世界的哲学张目,为和谐的多样性观点做出有意义的有力论证。指出只有在关系差异多元论的立场上,才能真正坚持差异论,复杂系统哲学理论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哲学当前的重要研究热点问题在于传统哲学的未来发展之路。而其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弘扬其合理成分,如挖掘传统哲学中的系统思想。以《道德经》为例,其富含整体性、动态性、关联性、有序性、目的性和自组织性等思想,应该深入发掘,发扬光大,为今天的科学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特征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年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阶级性。中国革命完成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革命哲学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中国哲学需要吸收古代中和思想、西方系统论成果,发扬实践精神,转变为体现系统思想和实践特征的具有建设性和人民性的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哲学的挑战与系统哲学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哲学源于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观念断层的困惑 ,其挑战所指从机械论延伸到作为几百年来科学技术赖以为基础的思维方法。系统科学中的哲学思想 ,它批判地继承传统科学思维方式的合理内容 ,承认复杂性与简单性的相互沟通和可相互归约性 ,以综合传统与未来的思维方式回应着后现代哲学的挑战。作者近年来围绕上述问题所做的创新性工作主要有 :信息进化论和宇宙大循环论 ,信息生命观和社会协同论。  相似文献   

8.
当代的诸多技术哲学家们都发现了符号与信息之间的复杂关联。从符号到信息的过程既是人类社会沟通和交流的动态显现,也是认识信息哲学和技术哲学的主要入口。在对阿尔伯特·伯格曼先生与邬焜教授的相关思想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为了避免落入传统"二元论"的窠臼,两位哲学家都认为"符号"或"信息"是物质和精神之间存在的某种事实关联,不同的实在论思想决定了符号与信息是技术哲学与信息哲学中的不同哲学要素,符号与信息的中介作用得到了重视。由符号到信息不是符号的消亡,也不是信息至上,而是它们彼此依赖、共同发展的过程,信息的创生有赖于符号的丰盈与发展,符号的生命在信息传播中被激活。从符号到信息的基本理路预示着技术哲学和信息哲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哲学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国内学术界对技术创新问题研究的深入,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哲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对技术创新哲学研究的动力及其所关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了初步反思。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的、哲学的角度分析了包括网络科学在内的现代科学研究“超越还原论”的科学思维模式出现和发展的情况,以及现代军事实践更加趋于“合”的现状;探讨了科学思维模式和相应的科学理论、技术工具用于军事理论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并阐述了网络科学对于军事理论研究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社会系统哲学的直接理论渊源是具有自然科学特点的系统哲学,同时又是唯物史观原则和方法的具体体现和发展。明确社会系统哲学的研究对象与理论特征,特别是科学界定社会系统哲学与唯物史观的关系,是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系统哲学与唯物史观是一般与具体和继承与发展统一。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系统生态学哲学研究状况总体上呈现"三多三少"的特征:一般生态学哲学问题研究较多、但专门针对系统生态学的哲学问题研究较少;生态系统特质即本体论问题研究较多、但生态系统认识论问题研究较少;系统生态学模型方法的理论研究较多、但哲学层次方法论问题研究较少。总体上讲,系统生态学哲学中涉及的个别问题研究较多,相对系统的研究尚未见到,系统生态学哲学的研究工作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3.
“适应性主体”是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简称CAS)的理论基石,从哲学的层面理解其理论意义,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实体”和“关系”的关系及其后现代哲学解构传统哲学主客分离二元论的理论意义。同时,有助于对相互作用、必然性和偶然性等事物辩证属性的深入理解,其从生成论的角度分析系统演化的方法对推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科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正在推动19世纪奠基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革命。以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带头科学——系统科学的新资料、新思想,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本质,使其在新的条件下发扬光大,并实现对传统的超越,就引导出系统本体论、系统辩证法、信息认识论、系统价值论、系统历史观、系统生命观等一系列崭新的哲学进行探索;并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系统哲学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5.
控制世界——哲学的新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的功能研究是哲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哲学的功能不仅是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而且应包括控制世界。认识哲学的控制世界功能,有利于我们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效果和效率,并更好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服务。我们应当将控制世界范畴纳入哲学理论体系,并处理好其与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关系,使哲学理论与时俱进,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相似文献   

16.
彭纳揆  李菡 《系统科学学报》2010,18(1):87-91,9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系统辩证学建立的基础。这种关系,实质上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丰富而深刻的系统辩证思想。具体而言,系统辩证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的许多著作及其论述本身为系统辩证学提供了许多范例;并为系统辩证学研究和论证问题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系统哲学的原理进行考察,动物福利立法模式蕴含了清晰而稳妥的理论路径,因而最具现实可行性。在系统哲学、生态文明与和法治建设相互融摄的背景下,加速动物福利立法,同时将弥合传统法哲学的割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学习和系统介绍乌杰的新著作《系统哲学之数学原理》一书。指出乌杰的系统哲学有三次重大突破。本书是他的哲学的第三次突破的成果,它系统研究和说明系统哲学的统一的数学基础,从而更科学更准确表述了乌杰的系统哲学的五大定律。特别重要的是本书深入分析和试图从哲学上解决爱因斯坦——杨振宁问题:世界为什么是和谐的和可以理解的。也因此使乌杰系统哲学成为本体论、价值论和认识论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19.
信息系统复杂性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性理论引入信息系统开发是适应当今信息系统应用环境和软件工程环境发展的需要 ,也是信息系统开发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以软件开发方法论的发展为主线 ,对软件开发方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回顾 ;提出了信息系统复杂性的哲学思考 ,探讨了复杂信息系统不同于传统软件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软系统方法论与软科学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系统方法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与科学哲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本文着重分析软系统方法论的哲学基础,以及从硬系统方法论到软系统方法论的哲学基础的变迁,认为硬 / 软系统方法论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科学哲学中的表现是互斥互补的关系。软科学哲学一词是库恩在《结构后的路》(2000)一书中提出来的。在我国研究和发展软系统方法论和软科学哲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