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0 毫秒
1.
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是生物学发展中的一个伟大里程碑.但是近年来,随着群体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而产生的社会生物学学派和非达尔文主义学派向它提出了挑战.达尔文主义认为:生物物种之间、生物个体之间,为了各自的生存、繁殖,都要进行激烈斗争。斗争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根据这个学说,生物为了自己的生存,都是排他而利己的.但是,在对群体生物行为的大量研究中,社会生物学派却发  相似文献   

2.
进化论(theory of evolution),是物种形成及变化所遵守的自然法则。是当代生物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里《生物的进化》这篇课文,讲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其实关于进化论,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自达尔文学说诞生以来,生物进化论经历了孟德尔颗粒遗传理论、新拉马克主义、新达尔文主义直到现代综合进化论建立的发展历程。然而,综合论更面临着来自分子生物学新信息和古生物学重大新发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由此产生了分子中性遗传漂变假说和三幕式寒武大爆发假说。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自达尔文学说诞生以来,生物进化论经历了孟德尔颗粒遗传理论、新拉马克主义、新达尔文主义直到现代综合进化论建立的发展历程。然而,综合论更面临着来自分子生物学新信息和古生物学重大新发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由此产生了分子中性遗传漂变假说和三幕式寒武大爆发假说。  相似文献   

5.
在十九世纪中叶,达尔文(1809—1882)一方面承继布丰(1707—1788)、拉马克(1744—1829)等前人生物发展学说中的正确观点,并集其大成,一方面通过自己长期调查实践,把生物发展的理论提高到更完备和更成熟的阶段,确立了进化论。主要内容包括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学说,遗传性及其变异性学说,物种形成学说等。达尔文的进化论,即他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论证了生物的进化及其机制,在生物科学上建立了历史唯物观点,推翻了唯心论、形而上学的物种特创论、物种不变论、目的论和激变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得到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6.
《试论华莱士在形成生物进化论中的地位》是一篇颇具新意的文章.该文以丰富的史实综述和论证了华莱士对生物进化论的形成、确立和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及其在生物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英国已故著名的进化论创立者、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一群喧闹的材异功能面前给弄糊涂了。他的进化论学说似乎已经过时,不知道应该创立什么样的新学论才能使坚持人体特异功能者的满意。生物是进化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给“进化论”以极高的评价。这个学说的创立被誉为是人类思想上的一次大解放,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不仅深刻,而且深远。有谁怀疑人是进化而来的?除了宗教之外,凡相信科学的人大概怀疑进化论的可能有,但绝对不会多。尽管“进化论”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但生物进化这个结论却是不可否认的。世界上一切生物和人都是长期进化的…  相似文献   

8.
红蓝化石——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40亿年的"光化石" 化石、遗迹对于不少学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研究对象和知识来源.生物学是一例.三叶虫、始祖鸟、恐龙化石、北京人头盖骨等,都昭示着生命进化的奇妙过程,也印证着达尔文进化论这一伟大学说.历史学是一例.甲骨文的发现,以确凿的证据打破了西方学界对中国商朝存在与否的傲慢怀疑,印证了太史公<史记>的信史地位.而1980年发现的大兴安岭嘎仙洞石刻祭文,竟然与<魏书>的相关记载几乎丝毫不差,魔术般真实地再现了一段上千年前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科学通报》1976,21(7):320-320
<正> 一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传人中国比较晚.首先把“进化论”介绍到中国的是严复.1895年,他在天津《直报》上发表了“原强”一文,这篇著名的论文,一开始就推崇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同年,他译述和出版了《天演论》,把生物进化学说第一次介绍到中国.《天演论》的翻译和出版,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传布起了一定的作用.鲁迅当年一开始接触《天演论》,就深深地被书中所阐述的生物进化论这个新颖的科学思想所吸引.  相似文献   

10.
六十年代初,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生物学这些综合学科的产生,生物学新的综合部门——进化生物学也随之产生,并获得了最广泛的发展。它的形成过程反映出现代生物学认识某种反复的特点,值得科学方法论专家们特别重视。的确,存在过生物化学,如果把它变为分子生物学是不是更简单?也存在过胚胎学,如果把它变为发育生物学不是更简单吗?达尔文主义存在于它的现代形式——综合进化论中,如果把它变为进化生物学不是也更简单吗?  相似文献   

11.
生物信息传递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热点之一。王身立将胞内信息的传递与阴阳学说相联系,这不失为一种新颖的观点。但由于生命活动的复杂性,这一观点是否经得起推敲?争论也就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12.
郝炘 《科学》2005,57(5):51-53
2005年2月3日,迈尔(Ernst Walter Mayr)以100岁高龄逝世.迈尔有"20世纪达尔文"的誉称,在费希尔(R.A.Fisher)、霍尔丹(J.B.S.Halden)、赖特(S.Wright)于理论上阐述达尔文进化论与孟德尔遗传学不矛盾之后,迈尔与杜布赞斯基(T.Dobzhansky)、辛普森(G.G.Simpson)等人用实验和观察证实了遗传学和进化论的一致性,使进化论的现代综合学说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得以建立.迈尔的后半生是在哈佛大学度过的,在那里他转向生物学史和生物哲学的研究.迈尔曾获得7个国家的16所大学和研究机构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还得过33项奖,包括三项国际大奖:巴尔赞奖(Balzan Prize,1983年)、国际生物学奖(International Prize for Biology,1994年)和克拉福德奖(Crafoord Prize,1999年).  相似文献   

13.
刘武 《科学》2003,55(4):20-20
多年来,学术界一直就现代人起源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争论.近十几年来,一系列分子生物学研究证据支持现代人在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然后向世界各地扩散并取代了当地的古老人类,成为现代人的祖先.这一观点构成了现代人"非洲起源说".与此相对应的"多地区起源说"认为,世界各地的现代人起源于当地的早期智人或直立人.这两种学说的激烈争论,已成为近年国际古人类学术界和媒体关注的热点.虽然"非洲起源说"逐渐获得了日益增多证据的支持,但迄今在非洲发现的最早的早期现代人化石,年代仅在距今10万年前左右.缺乏距今10万~20万年期间的化石证据,已成为"非洲起源说"的一大缺陷.  相似文献   

14.
海克尔是著名生物学家。他根据动物形态学和胚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生物发生律,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本期“科学家传记”栏发表的《海克尔:宇宙之谜的探索者》一文,介绍了海氏的历史贡献及其思想发展的踪迹,行文自然流畅,内容丰富翔实,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5.
关于分子进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成就对综合进化论的发展。生物分子顺序的分析,可以重建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遗传密码的发现,证实了所有物种基本的生命机制的统一性。所有物种和个体的遗传和形态发生,都可归诸于基因组的信息。基因组的信息也是自然选择得以作用的唯一信息。核酸遗传信息向蛋白质传递的顺序的不可逆性,证明了“获得性状”是不可能的。分子生物学表明,生命体具有一种结构和机制以保证一模一样地复制自身结构以及复制在这个结构中发生的突变类型。由此可见,生命的特权是保守,进化不是生物的一个规律。有三类与选择进化论格格不入的理论:一是认为物理规律不能说明生命的存在和进化的活力论;二是认为进化不仅是生物的规律,而且是整个宇宙向上渐进的规律的泛灵论;三是以某些热力学家为代表的、主张地球上生命的出现和进化的必然性的泛灵论。如果接受选择的进化论,必须认为生命在地球上的出现,任何物种以及人类、社会的存在,都是在整个宇宙中只发生一次的事件,是完全不可预言的。  相似文献   

16.
<正>生物学中有三个学科,它们间有相似之处,分别是用化学方法研究生物学的生物化学、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本质的分子生物学和揭示生命运动的化学本质的化学生物学。在一般人心目中这三个学科间的差异是:生物化学是研究蛋  相似文献   

17.
《科学通报》2012,(26):2468
为展示我国植物生物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促进植物生物学领域的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国细胞生物学会、中国遗传学会、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作物学会联合举办2012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本次  相似文献   

18.
一、进化观点在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上的意义进化观点是现代生物学的最基本观点。此点是得到了公认的。但是抽象地认可往往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对于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来说,进化观点究竟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依然还是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为主流的现代生物科学时代中,一些古老的生物学研究也不断有新的发现。被视为最简单的原生动物——纤毛虫,竟然也象高等生物一样,发现接合生殖的现象,且这种现象普遍、广泛地存在于原生动物中。这无疑对生物最基本的现象——生殖生理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纤毛虫的接合生殖研究》一文,对此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当物质达到纳米尺度时,会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即使化学组成相同,纳米物质的生物学效应也可能不同于微米尺寸以上的常规物质.因此,根据常规宏观物质研究所得到的生物学效应与安全性评价结果,可能并不适用于纳米物质.自2003年Science发表文章关注纳米生物效应与毒理学效应之后,各国政府先后启动了对纳米生物效应的研究,并且支持力度不断增加.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的国家之一,研究工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同建立的"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第一个也是国际上少有的以纳米材料生物效应与安全性为研究方向的专业实验室,在了解纳米材料的基本性质-活性关系的基础上,对更深层次的理化效应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了适用于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评价的多层次模型,发展了高灵敏、高分辨率的适用于纳米生物效应和安全性评价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为保证纳米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综述了本实验室近年来在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