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生活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道德认知;注重社会现实变化,让学生在认识中激发道德情感;创设生活实践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中养成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2.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生活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道德认知;注重社会现实变化,让学生在认识中激发道德情感;创设生活实践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中养成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3.
提出假设一:对自然界和艺术进行美的认知与敏锐感受,可以导致人们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对道德美的认知,这一假设没有实验研究法来证明.是从理性推理上进行探究的;提出假设二:道德美的认知可以导致道德情感,特别是体验“崇高”的道德情感可以导致道德行动的倾向(忠实于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这一假设被近来出现的一些研究证据给以支持。提议设计一些课程和指导来强调道德美的例证,并且鼓励学生们去体验道德情感,特别是“崇高”的情感。在感知自然界、艺术和人类的美的方面,重点是强调“多样性中的统一性”原则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从影视中了解社会,认识人生,影视文化对他们的道德品质产生了重大影响。道德情感作为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中介,影视文化对道德情感的正面或负面影响是大学生的心理推动力,驱使学生把内在道德认知外化成道德行为。我们需要从道德情感的角度来探讨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且力图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陈益琳 《奇闻怪事》2009,(12):26-28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6.
道德情感在社会生活中对人的行为举止、思想动态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个人修养,更可以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政治课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探讨了如何改变我国知识性德育(仅通过对学生道德知识的传授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现状、重视道德情感在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增强政治课德育功能实效性、培养学生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8.
中学思想品德课的道德情感教育现状令人堪忧.道德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不可忽视的内容.道德情感教育要注重科学性,确定具体内容,制定适宜目标, 选取有效培养方法,坚持以情动人,切实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完成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学生道德意应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即影响个体品德发展的水平;增强道德主体的主体性;提高个体在道德领域把握世界的能力.同时指出了培养道德意应能力的途径,主要是培养学生道德动机与情感激发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需要与情感的选择与控制能力;培养学生道德需要与情感的迁移能力等.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学生道德意应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即影响个体品德发展的水平 ;增强道德主体的主体性 ;提高个体在道德领域把握世界的能力 .同时指出了培养道德意应能力的途径 ,主要是培养学生道德动机与情感激发能力 ;培养学生的道德需要与情感的选择与控制能力 ;培养学生道德需要与情感的迁移能力等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和积极的道德实践”是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青年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特色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建设者,他们在生态道德方面存在着认知不全面、情感意志不坚定、行为难以落地等问题,从丰富青年学生生态道德认知、增强青年学生生态道德情感、推进青年学生生态道德实践等几个方面下功夫有利于更好地提升生态道德教育实效性,对增强青年学生综合素质、建设美丽的生态文明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保飞  王素文 《科技信息》2012,(28):344-345
道德情感是人类具有的高级社会性情感,是与人的道德认识相伴而生的,是人产生善的道德行为,形成良好道德的力量和源泉。长期以来,提高道德情感教育的效能一直是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不断反思传统德育效能低下的原因,对此众说纷纭。本文首先概述道德情感的内涵和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且阐述道德情感对品德形成的作用。其次,详细阐明在体育教学中调动道德情感的途径来提高教学的效果。最后,本文将提出实施道德情感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道德自律是道德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情感共同作用在道德行为的体现。社会成员能否做到道德自律,既反映一个国家的道德现状,又是其道德建设的瓶颈。该文从道德自律实现的基础条件入手,通过分析当代中国社会道德自律实现的制约因素,集中道德自律实现的内外机制,讨论了在我国实现道德自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关于道德情感的思想是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王阳明的道德情感上溯孟子,以其心学为哲学基础.他的道德情感内含特有的结构关系,是“良知”的重要成分,对人的自然情感与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反思王阳明的道德情感思想,对提升当代中国的社会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强调教学的体验性,要在学生亲身经历中,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得以整合。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改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备受重视,这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进行说教,而应渗透情感教育,将情感作为课堂活动开展的线索,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形成正确的情感道德观念。该文将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刘继祥 《科技信息》2013,(19):326-326,334
道德滑坡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重要无问题,在中学生中,甚至出现了道德缺失的现象。德育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造成中学生道德及德育缺失的因素有很多,制度、社会、老师、学生家庭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齐抓共管。其中,学校教育中,要突出语文教育对学生道德的渗透,因为,不同于政治说教,语文教育是一种审美与情感教育,学生容易接受。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德育的重要性应该被更广泛地重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应该研究更先进、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现行德育方法的现状,指出现代德育方法应该以学生心理为基础,加强对学生道德思维、道德情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任丽娜 《科技信息》2012,(30):267-267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但情感的布施从来就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更为注重的是方法和分寸”。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英语老师,不仅肩负着传授基本的文化知识的重任,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与情感素质。  相似文献   

20.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主动探索、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