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前,美国总统竞选己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两个资产阶级的政觉竞选人——共和党的尼克松和民主党的肯尼迪,都在吵吵嚷嚷、装腔作势、丑态百出地骗取选票。美国资产阶级的报刊,也每天发表大量形形色色的报道和评论,来为美国这两个总统竞选人捧场,来为美国资产阶级的假民主点缀。这一篇发表于10月10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而摘要登载在这里、题名为“基层选民在谈论什么”的综合报道,也正是为此目的而写的。尽管如此,这篇文章却无可掩饰地透露了美国一部分人——农民、小商人和妇女这些作为基层选民的各阶层的悲观失望情绪和对未来丧失信心。大家知道,美国这次总统竞选运动是在国内外形势对美国统治集团极不利的情况下进行的。在国际方面,东风压倒西风的形势日益显著。美国侵略性的外交政策不断遭到失败。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民都认识到,美国的侵略和战争政策是世界和平的威胁。美帝国主义是全世界人民的最危险的敌人,必须同它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都挺身起来同美国帝国主义进行这样的斗争了。在国内问题方面,美国紧接着1957—1958年的经济危机以后,目前又面临着新的经济危机。同时,农业危机愈来愈严重,广大农民的收入减少,濒临破产。所有这些情况都说明了美帝国主义正在日益腐朽没落。毛主席早在1947年指出:“美国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增强起来的经济力量,遇着了不稳定的日趋缩小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这种市场的进一步缩小,就要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国内国外的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就像一座火山,每天都在威胁美国帝国主义,美国帝国主义就是坐在这座火山上。”美国选民对于这种情况,感到栗栗的危惧。因此,对于两党竞选的这场臭把戏,越来越不感到兴趣,他们被迫在一个半斤、一个八两的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进行抉择,但是他们不知道究竟如何选择。正如本文所说,有的选民认为,两个总统竞选人“没有多少可选择的”。有的选民说,选举那天,“我将留在家里”。有的选民甚至说,“也许我根本不去投票”。这说明了美国选民对选举的情绪是如何冷淡。美联社10月25日的消息也不得不承认:美国选民“对任何一个总统候选人都大大缺乏热心”。美国有不少选民已经认识到,无论两党中那一个政党执政,对于他们说来,不但不会带来什么好处,而只会带来苦难。  相似文献   

2.
马林科夫同志在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极其深刻地指出:「实际上,美国对西欧和其他资本主义『朋友』的政策并不是民主的政策,而是帝国主义的政策。」美国这种帝国主义政策集中地表现在美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上,而且特别是表现在对外贸易政策上。美国对外经济政策,是彻底为美国垄断资本集团攫取最大限度利润服务的。在战后时期,这种掠夺政策的疯狂性达到了空前未有的程度。它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粉碎大英帝国经济体系。美国的高关税政策美国的对外经济政策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夺取国外市场,以保证自己的资本和商品输出;另一方面是对封锁国内市场,阻止外国货与之竞争,以保持国内市场的垄断价格。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如同列宁所说,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国际秩序。它不仅存在着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尖锐对立,也未能消除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一九二九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问的矛盾激化起来,其表现形式是激烈的“经济战”和“外交战”,其实质正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瓦解,终至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帝国主义从经济危机走向战争的年代,是从经济战、外交战走向武力战的年代。由于这次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4.
半月谈     
东风继续压倒西风早在去年莫斯科会议期间,毛主席就正确地指出了当前世界形势发展的特点,是东风压倒了西风。这半年多来国际局势的发展,正是证明了,东风已经压倒西风,而且将继续压倒西风。帝国主义集团的首脑美国,现在已经陷入新的严重的经济危机,生产猛烈下降,失业大量增加;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矛盾日益加深,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扩大了。中立主义的倾向继续在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中发展着;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继续高涨。全世界人民热烈地要求和平,要求召开最高级会议、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裁减军备、禁止使用和试验核武器,要求结束殖民统治和制止干涉别国的内政。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集团却顽固地反对这一切,还在继续进行战争威胁和准备新的战争,  相似文献   

5.
我们时代的特点是,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过去一年中,美国帝国主义在国内和国外遭到无数困难和狠狈处境,突出地表明了这个世界人民最大的敌人是正在一天天烂下去。经济危机深化经济危机的阴影仍然笼罩着美国,这是美国帝国主义一天天烂下去的最鲜明标志之一。1957年8月开始的美国经济危机是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生产过剩危机。1958年4月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曾经下降到比危机起点低13%以上。去年5月以来,由于美国政府加速  相似文献   

6.
一扩大出口是美帝国主义战后向外进行经济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美国国内市场容量的不断相对缩小,销售日益困难,国外市场对于美国垄断资本来说,已越来越重要了。美国统治集团不择手段地力求通过对外贸易将自己的危机与失业转嫁到其他各国人民的头上。在资本主义总危机日益加深和市场斗争日益尖锐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周期缩短了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经济危机的周期缩短了。如将战时末期发生的1943—46年危机除出不算,战后短短的十多年内美国就已发生了三次经济危机,每个周期平均仅为四年左右,而战前平均却为十年上下。这个事实充分说明,在资本主义总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美国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已越来越尖锐化,甚至连相对稳定也难以维持了。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具体说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成果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它的表现是: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发展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必然爆发经济危机。如此说来,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中国,就从根本上消除了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即社会主义的中国不会产生,也无需防范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9.
十二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会议宣言中曾给美帝国主义的命运下了个断语,说它是“自取灭亡,自己造成埋葬自己的掘墓人”。今天,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有如“旭日初升”,日益蓬勃发展;为社会主义所支持的民族革命运动进一步高涨,并且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而美帝国主义却由于经济危机及到处与世界人民为敌陷于空前孤立及重重困难中,奄奄一息。美帝国主义是快进入它自掘的坟墓了。帝国主义日薄西山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在向上发展,而帝国主义却在衰退”。这从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的身上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美国正在经历着战后最严重的一次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今年以来发生了工业设备空前开工不足的现象,今年全年工业投资总额至少要减少1.3%。美国的工业生产在去年下半年就比上半年减产3.1%,由于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今年  相似文献   

10.
市场问题对于美英两国的重要性早在一九二七年,斯大林就曾经指出,资本主义各个国家彼此进行着的争夺市场霸权的殊死斗争,是资本主义面前的主要问题.争夺国外市场的尖锐化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大大缩小、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遭受经济困难的战后时期,争夺市场的斗争不能不空前尖锐化起来。美国和英国这两个  相似文献   

11.
以威尔逊为首的英国工党政府执政已经一年多了。这是英国战后第三届工党政府。它是在英帝国主义危机深刻化,统治了十三年的保守党政府实在混不下去的时候登台的。一年来,世界革命人民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进行了激烈的搏斗;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在这种形势下,英国的政局更加动荡不定,国内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经济停滞不前,英镑危机愈益深重,殖民体系加速瓦解。工党政府日子很不好过,成为英国战后最脆弱、最没落、最不稳定、最不得人心的一届政府。一年来,威尔逊政府为了忠实地维护英国垄断集团的利益,在国内肆无忌惮地剥削和压迫绝大多  相似文献   

12.
美国经济危机的征象已越来越显著了。资产阶级的报刊日益以惊惶的语调谈论着美国经济所面临的严重危险。即使根据资产阶级报刊的报道和大大缩小了的统计数字,我们也可以看出美国的经济危机确已日益紧迫。一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的基本矛盾已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德的经济一直保持着上升的趋势,而且在发展的速度上超过了其他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在1956年的一年内,西德垄断资本的竞争力量大大增强,使得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力量对比起了显著的变化。西德垄断资本不但企图压倒英国,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位,而且还要进一步和美国争夺市场。这样,就使得帝国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更加尖锐更加复杂了。工业生产的增长西德工业生产的增长,是十分迅速的,尤其是那些同美国有密切关系的垄断资本集团,在美国的扶持下,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总的说来,战后第一年,工业产量只及战前的三分之一,到1949—50年,就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1953年超过战前约近70%。此后,  相似文献   

14.
正当社会主义各国经济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时候,帝国主义阵营的首脑——美国又一次陷入了经济危机。美国的这次经济危机是紧接着1957—58年危机后发生的。上次危机的后果还没有完全克服,今年又爆发了一次新的生产过剩的危机。危机的爆发已经更加频繁。美国这次新的危机不仅表现在工业生产的下降,而且也表现在农业、金融等各个方面,作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货币的美元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危机的性质更加严重了。美国这次新的危机使美国国内外矛盾空前尖锐;美国垄断资本把危机转嫁到广大人民、经济不发达国家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身上的企图,更加露骨和疯狂,同时也遭到了愈来愈强烈的反抗。危机的后果必将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5.
从前面几讲所提供的事实中,我们知道美英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世界各个角落存在着和发展着,它几乎表现在每一个重大的国际问题上。有些读者就产生了这样一些疑问:英国的力量比起美国来弱得多,它怎么敢和美国争斗呢?美英两国的统治集团为什么不商量出一个办法来避免互相伤害呢?它们之间的矛盾发展的趋势又将会怎样呢?下面就来谈谈这几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了解:美英矛盾之作为资本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以及这一矛盾在战后时期的日益尖锐化,是由现代资本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作用决定的。斯大林曾指示道:“正由于必须取得最大限度的利润,才推动垄断资本主义去采取这样冒险的步骤,如奴役和不断掠夺殖民地和其他落后国家,把许多独立国变为附属国,组织新战争、即现代资本主义的头子们认为是取得最大限度利润的最好“生意”,以及企图夺取世界的经济霸权。”(“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由于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而且还大大地发了一笔战争财,形势非常有利,使它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中,都占了绝对的优势。但自1950年以后,无论在工业生产方面,或出口贸易方面,美国的发展速度开始相对减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急起直追,赶过了它。而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中,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之间不仅在经济利益上层开了尖锐的斗争,而且在战略控制权上也进行着紧张的斗争.这是战后美英矛盾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情况的产生是由于美国急于建立世界霸权.就是美国'预定要用暴力与新战争来建立美利坚世界帝国,其规模将超过历史上征服者曾经建立过的一切世界帝国.凡此一切,都不过是表示企图把整个世界变为美帝国主义底殖民地,把各个自主国家中的人民变成亡国奴.'(马林科夫:'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三十二周年')怀抱着这种野心的美帝国主义,认为必须剥夺英国所已经控制了的战略地位,并由美国来加以掌握,以确保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绝对优势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8.
无孔不入的美国垄断资本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拉丁美洲一直是资本主义强国角逐的场所,那里的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成为外国海盗们的掠夺对象。拉丁美洲的铁砂蕴藏量约占资本主义世界总蕴藏量的21%,铜约占40%,石油约占18%。此外,拉丁美洲的糖、小麦、棉花、咖啡、可可、香蕉、羊毛、肉类等农产品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资本在拉丁美洲一直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美、德、法等国的资本只在个别拉丁美洲国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在拉丁美洲的投资总额达三十七亿美元,美国的投资还不到十七亿美元。由于美国帝国主义在战争中发了横财,战后美国在拉丁美洲的投资便迅速扩张。1919年,美国在拉丁美洲的直接投资约为二十  相似文献   

19.
愁云密布的春天春天已经来到了美国,但是,今年的春天在整个美国却愁云密布,被严重的经济危机的阴影笼罩着。美国劳联—产联主席米尼4月底强调说:“衰退还没有到底,它正在继续恶化着。”很多情况已经说明,美国工业生产八个月来下降的猛烈速度,已经远超过1949年和1953年战后美国两次时间比较短的经济危机,这实际上是在资本主义总危机更加扩大的基础上发生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开始。这次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具有世界性。危机的风暴不仅冲击着整个美洲、西北欧国家,连远东的日本和东南亚国家都无法幸免。英国3月底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危机和失业,则是马克思用以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历史局限性的最典型的现象。当前国内外经济理论界人士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作了大量的研究,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认为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更频繁了,周期缩短了。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现提出来请有关同志共同探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是不是更频繁,一次危机结束到新的一次危机发生的间隔时间是不是缩短了呢?这是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际问题。就理论而言,必须对经济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