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是两种常用的无机阻燃材料。本文通过对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的热分析,研究了这两种材料的阻燃特性及机理,为阻燃材料进一步改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氢氧化镁因其奇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能在阻燃材料、环保、医疗和纳米材料合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模板法制备超细氢氧化镁,通过对产品的SEM分析,重点考察了离子交换树脂法中不同条件对产品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树脂模板法制备的氢氧化镁其形貌规则,均一性和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Mg(OH)2的结构形态对LDPE阻燃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体树脂,利用两种不同形态的氢氧化镁作为阻燃剂,研究其阻燃性能。着重研究了两种不同形态氢氧化镁对基体树脂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纳米氢氧化镁(MH)为阻燃剂,加入乙烯-醋酸乙烯酯(EVA)中,制得纳米MH/EVA复合材料.采用FR-IT和SEM表征了材料的结构、阻燃剂形貌和分散情况,采用TG分析了材料的热分解状态,利用氧指数和垂直燃烧测定法分析了材料的阻燃性能,并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H纳米化后可以降低阻燃剂用量并保持材料的阻燃等级,复合材料中纳米MH含量低于20%时在EVA中分散良好,对EVA有增韧作用;纳米MH含量高于30%时,阻燃剂粒子团聚现象严重,材料力学性能下降;纳米MH含量为50%时,阻燃等级为V-0级,氧指数为28.6%.  相似文献   

5.
以红磷/氢氧化镁为协同阻燃剂,以POE为高分子材料增韧改性剂,以聚丙烯PP为基体,通过采用熔融混合挤出制得无卤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材料。对该无卤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阻燃性能、热性能测试,讨论了红磷/氢氧化镁复合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实验研究表明:红磷/Mg(OH)2阻燃体系在PP中有良好的阻燃协同效应;阻燃剂用量对阻燃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明显影响,研制的阻燃PP有产业化化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6.
Mg(OH)2/EVA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马来酸酐接枝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MEVA)对氢氧化镁/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通过TEM观察了氢氧化镁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情况.结果表明:MEVA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当其在复合材料中的质量分数为8%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选用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有机硅、红磷、聚磷酸铵、二氧化硅及滑石粉等无卤阻燃剂及具有阻燃性能的添加剂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进行阻燃性能的研究,测试及分析了有机硅与各类阻燃剂之间的阻燃协同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镁/有机硅/红磷复合阻燃剂对LDPE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及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8.
Al(OH)3和Mg(OH)2阻燃抑烟剂对软PVC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经Al(OH)3和Mg(OH)2阻燃处理的软PVC材料的阻燃抑烟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选择了合适的偶联剂类型及用量.结果表明:Al(OH)3和Mg(OH)2复配使用是软PVC材料的较为理想的阻燃抑烟剂,硅烷类偶联剂A151和钛酸酯类偶联剂NDZ-311是Al(OH)3和Mg(OH)2阻燃处理的软PVC材料的较理想的偶联剂.  相似文献   

9.
采用二次生长的方法,在芳砜纶(PSA)织物表面制得氢氧化镁(Mg(OH)2,MH)片状晶体;通过控制pH值并采用原位生长的方法,使氢氧化铝(Al(OH)3,ATH)凝胶包覆已生长了片状氢氧化镁晶体的芳砜纶织物(MH/PSA),从而成功制得氢氧化铝/氢氧化镁/芳砜纶(ATH/MH/PSA)复合阻燃材料.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分析MH/PSA及ATH/MH/PSA样品中Mg和Al含量,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表面形态,并对MH/PSA和ATH/MH/PSA的隔热性能及防紫外红外辐射性能进行测试及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二次生长和原位生长的方法,将两种无机阻燃剂处理到织物表面是可行的,MH/PSA和ATH/MH/PSA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和防紫外红外辐射性能都较原PSA织物有明显的提高,其中ATH/MH/PSA复合材料的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10.
采用铝酸钠种子分解法制备超细Al(OH)_3。用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了样品的晶相组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样品的形貌,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样品的粒度分布。研究了NaOH浓度、NaOH/Al(OH),摩尔比,分解温度,分解时间、晶种率和搅拌速率等因素对AL(OH)_3的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浓度越高,分解温度越低,NaOH/Al(OH),摩尔比越小,得到的Al(OH),颗粒的粒度越小。试验条件为:NaOH浓度180 g/L,NaOH/Al(OH),摩尔比1.15,分解温度40℃,分解时间26 h,晶种率8%,搅拌速率200 rpm时,氢氧化铝颗粒的平均粒度为2.89μm。  相似文献   

11.
采用铝酸钠种子分解法制备超细Al(OH)_3。用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了样品的晶相组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样品的形貌,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样品的粒度分布。研究了NaOH浓度、NaOH/Al(OH),摩尔比,分解温度,分解时间、晶种率和搅拌速率等因素对AL(OH)_3的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浓度越高,分解温度越低,NaOH/Al(OH),摩尔比越小,得到的Al(OH),颗粒的粒度越小。试验条件为:NaOH浓度180 g/L,NaOH/Al(OH),摩尔比1.15,分解温度40℃,分解时间26 h,晶种率8%,搅拌速率200 rpm时,氢氧化铝颗粒的平均粒度为2.89μm。  相似文献   

12.
超细氢氧化镁在HDPE与CPE共混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了高密度聚乙烯、氯化聚乙烯、超微细氢氧化镁与少量的十溴联苯醚共混复合阻燃材料,实验研究材料体系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氢氧化镁含量增加对材料的拉伸强度有较明显的影响,经过硅烷改性的超微细氢氧化镁,在适量的范围可以使得材料的耐冲击强度提高;硅烷偶联剂处理填料对材料的各力学性能均有改善;复合阻燃剂显著提高了材料的阻燃性能,在含量为30份时,氧指数达到29,垂直燃烧FV-1级,微量发烟。  相似文献   

13.
阻燃剂是高分子材料助剂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阻燃材料的环境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从环境保护和人类安全的角度出发 ,指出目前常用的卤系阻燃剂不具备环境安全性 ,无机氢氧化铝阻燃效率低。通过分析、举例探讨了几种无卤、高效、低烟、低毒的阻燃剂 ,为解决高分子阻燃材料的绿色化问题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摘要: 为了增强聚氨酯硬泡在燃烧过程中的的阻燃性能和抑烟性能,以聚磷酸铵与氢氧化镁组成协效阻燃剂加入聚氨酯中制备了阻燃聚氨酯硬泡。通过临界氧指数测定仪、水平垂直燃烧测定仪、锥形量热仪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了聚磷酸铵和氢氧化镁不同配比对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性能、燃烧行为和压缩强度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阻燃材料燃烧后残炭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加入30份聚磷酸铵和10份氢氧化镁的聚氨酯硬泡的氧指数达27.5%,最大热释放速率为113.5 KW/m2,比纯聚氨酯硬泡的最大热释放速率下降了22.3%,最大烟释放速率下降58.9%。成炭致密,有良好的阻燃效果。证明复合阻燃剂加入能够增强聚氨酯材料的阻燃抑烟性能。  相似文献   

15.
氢氧化镁基阻燃剂作为重要的无机阻燃剂材料,因其无卤无毒的绿色环保性能,在阻燃材料研究中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因其表面极性强、与高聚物相容性差和均匀分散困难等特点,极大地影响了其性能。通过颗粒超细化和表面改性,能够有效地改善氢氧化镁基阻燃剂的性能。主要介绍了氢氧化镁颗粒超细化和表面改性的相关进展,结合阻燃剂材料的发展趋势,对未来氢氧化镁基阻燃剂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化学复合方法制备出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复合阻燃剂. 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测试表明,复合阻燃剂颗粒表面粗糙,包覆着纳米级氢氧化镁粒子. 通过BET测定,比表面积由包覆前的3.797 9 m2·g-1提高到15.941 4 m2·g-1. 由复合阻燃剂填充的EVA材料,氧指数可达39.0,拉伸强度达10.2 Mpa,断裂伸长率达180%,较氢氧化铝原料及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机械混合样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有显著提高. TG和DTA热分析表明,复合阻燃剂可提高复合材料的分解温度和燃烧残留率,能有效地抑制聚乙烯主链裂解,促进基体成炭,增强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单宁酸—铁体系的普适粘附特性,对氢氧化镁材料进行表面改性,降低材料表面的极性,促进氢氧化镁在基体材料中的分散。同时,利用单宁酸与EVA材料的相互作用,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使用电镜分析和拉伸等方法对单宁酸—铁改性氢氧化镁在材料中的分散及力学性能进行表征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材料阻燃级别可以达到V0级,而未改性样品只能是V1级。同时,改性使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15%,使用锥形量热测试热释放量结果表明:改性样品的热释放总量只有未改性样品的60%。  相似文献   

18.
采用硬脂酸钠改性后的氢氧化镁与聚丙烯(PP)材料熔融共混,分别以二氧化硅或硼酸锌或聚磷酸铵与季戊四醇的混合物为协效剂,制备氢氧化镁填充量为50%(质量分数)的阻燃聚丙烯。考察了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燃烧性能、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断面形貌。结果表明:5%(质量分数)的硬脂酸钠改性氢氧化镁填充聚丙烯制备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分散性都高于未改性聚丙烯/氢氧化镁复合材料;当协效剂添加量不超过3%时,二氧化硅或硼酸锌对复合材料有协同阻燃和填充增强的作用;聚磷酸铵和季戊四醇的混合物与氢氧化镁有较好的协同阻燃作用,且随着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下降,冲击强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高温下氢氧化镁对沥青阻燃性能的影响,根据氢氧化镁的热解行为和气泡在热沥青中生长过程,基于气泡生长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温度及升温速率对氢氧化镁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蒸汽泡直径增大,低升温速率使氢氧化镁脱去更多结晶水,阻燃效果更好;气泡界面推进速度出现了迅速减小、维持相对稳定、与氢氧化镁失重率相一致3个阶段,升温速率对这种变化趋势没有明显影响,氢氧化镁的阻燃效率也有类似的变化趋势;液相沥青的径向速率增大较快,说明气泡生长速率增大,当氢氧化镁的失重率较大时,脱去的较多结晶水,吸收的更多热量,释放出较多的水蒸气,阻燃效果更好.可见,温度及升温速率明显影响氢氧化镁对沥青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20.
非对称式超级电容器采用赝电容型和双电层型电极材料分别作为正负电极,可以结合两种电容器的优势.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得氢氧化钴/氢氧化镍/碳纤维纸(Co(OH)_2/Ni(OH)_2/CFP)正电极;利用简单的喷涂法,在碳纤维纸上喷涂活性碳,获得活性碳/碳纤维纸(AC/CFP)负电极,并选用KOH水溶液作为电解液.电极材料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具有高的导电性和可逆性.组装的非对称式超级电容器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高的电化学性能来源于高导电性的电极材料以及正负电极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