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把控股股东代理的影响内生到实物期权模型中,分析了控股股东代理对负债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控股股东的存在加大了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了负债融资的代理成本,并导致企业过早投资.随着控股股东现金流权的提高,负债融资代理成本逐渐降低,表明控股股东对公司治理具有激励效应;随着控股股东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分离程度的加大,资产替代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表现为负债代理成本逐渐提高,表明控股股东对公司治理具有侵占效应.  相似文献   

2.
自由现金流量假说的新证据:权益筹资与债券筹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1~2004年之间202家权益融资事件以及102家债券融资事件的经验分析表明,与国外的资本市场一样,中国权益融资和债券融资也存在”公告效应”。我们的检验结果表明自由现金流量存在代理成本、负债具有“控制机制”而且管理者以往的经营行为也会影响自由现金流量的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股权较为集中的资本市场背景,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利用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最终控制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与企业负债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最终控制人两权分离度越大,企业的负债率即越高,反映了"股东-债权人"冲突在集中股权结构下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负债融资不仅难以发挥应有的相机治理作用,还可能成为最终控制人利益侵占的对象.研究同时发现,对于最终控制人兼任企业的最高级管理者或者所持现金流权越低的公司,其最终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与负债率的负相关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说明该种情况下的"股东-债权人"冲突也更加严重.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进一步证实了最终控制人可能会通过提高负债率实现风险转移和利益侵占.  相似文献   

4.
In recent years,bank credit business is booming with the increasing borrowing intention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and debt financing has become the major approach among listed companies’financing strategies.As a series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bout rights,responsibilities and benefits between different shareholders,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cost of debt financing.This paper employs variable coefficient panel data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listed company’s debt financing cost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 in terms of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ime series characteristics.The results show that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both Board of Directors and Board of Supervisors,establishing a reasonable management incentive system and reduc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ownership properly can directly contribute to a lower company’s debt financing costs.Meanwhile,property rights have an interactive influence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from four aspects,which indirectly effect in company’s debt financing costs.  相似文献   

5.
大股东侵占与外部监督的进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析上市公司治理中大股东侵占与外部投资者监督的博弈过程,在分析外部投资者与大股东不同策略下各自的成本与收益的基础上,应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双方的博弈关系.博弈分析结果表明:大股东的侵占成本,监督管理层的收益,中小股东诉讼对大股东的罚金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博弈结果.外部投资者和大股东两个群体,在三种情况下存在演化稳定策略.大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大股东的股权比例,都显著影响到大股东的策略选择.本文的研究结论也同时表明了大股东控制对公司治理的"激励"与"侵占"效应.  相似文献   

6.
终极控制人代理、两权分离模式与控制权私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终极控制人代理框架下,研究了三种不同控制机制的控制权私利水平与行为特征.结果表明:1)控制人私利水平与两权分离度正相关,与控股股东现金流权负相关,与股东权利法律保护程度负相关;2)双重股权结构下,终极控制人控制权私利水平随着优先股投票权倍数的增大以边际递减的速度增加,通常选择10倍投票权的优先股设置模式;金字塔股权结构下,终极控制人控制权私利水平随金字塔层级增加以边际递减的速度增大,通常选择3层左右的控制链层级模式;交叉持股结构下,终极控制人控制权私利水平随集团内控制的公司数量增加而增大,倾向于创建庞大的"企业帝国";3)数值模拟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控制权私利水平在6%~8%之间.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概股企业私有化退市背景,分别建立了中概股企业继续海外上市与私有化退市两种情形下的企业价值模型,模拟控股股东私有化退市决策的权衡过程。结果表明:存在一个净现金流临界值,当中概股企业的净现金流大于该临界值时,继续海外上市时的企业价值更大,控股股东应选择继续海外上市;反之应选择私有化退市。中概股企业继续海外上市的资本成本率和上市维持成本越高、获取净现金流的能力越弱,净现金流临界值越高。私有化退市后的资本成本率越低以及获取净现金流的能力越强,净现金流临界值越高。最后,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并以智联招聘私有化退市为对象进行案例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研究结论对中概股企业私有化退市决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The popularity of concentrated ultimate control rights and the deviation between cash flow rights and control rights around the world show that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tudies changes to study on the confliction of interests between real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nd investo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reality, integrating the private benefits of control and reputation mechanisms, a unified framework is built to study the condition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real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tunneling, monitoring, and propping behaviors. This research points out that the pyramid ownership structures determine the real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behaviors and then affect the corporate performance. Thus, this research modifies the jump logic relationship between pyramid ownership structures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9.
负债融资、大股东控制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何源  白莹  文翘翘 《系统工程》2007,25(3):61-66
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负债融资导致了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冲突,但同时负债融资对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冲突也具有相机治理作用;大股东控制一方面减少了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另一方面大股东也可能为谋取私有收益而扭曲公司的投资行为.本文建立了一个负债融资对大股东过度投资行为的相机治理模型,并试图通过该模型来探讨负债融资对大股东控制公司投资行为与决策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因谋取私有收益而导致过度投资的趋势就越弱;负债融资能够抑制控股股东的过度投资行为,尤其是来自与控股股东具有很强谈判能力的债权人的融资,从而有效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私人收益: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索分析了终极现金流量权比例与公司治理机制对控股股东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行为的影响关系.选取2003--2006年间中国上市公司中发生的85笔大额且控制股东地位发生变更的非流通股转让交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表明: 中国上市公司中以大额股权转让溢价衡量的控股股东控制权私人收益规模平均达到10.66%;以独立董事比例、股权制衡水平为代表的公司治理水平越高,控股股东攫取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就越小;控股股东攫取的控制权私人收益规模与其终极持有的现金流量权比例存在统计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制造业上市公司经验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准实验研究方法,结合倾向得分匹配思想和双重差分模型,对债券融资与创新绩效的内生性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债券融资对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债券融资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绩效,实验组企业的创新绩效显著高于控制组;进一步地,债券融资规模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债券发行数量越多,创新绩效水平越高;此外,在债券融资的影响因素方面,企业规模、成长性、资产负债率和现金债务比是影响制造业企业债券发行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证实了债券持有者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包容性,并且债券融资的流动性、长期性等特征能够帮助企业在债券市场实现投资者与创新活动的匹配,进而为提升制造业创新绩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消费者行为中转换成本的考虑,本文从债务有限责任效应出发, 建立一个三期决策模型,探讨当存在顾客转换成本时,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决策以及产品市场上的定价决策. 研究表明,转换成本对产品市场竞争具有"Bargains-then-Ripoffs"效应,而债务融资的战略性效应对该效应的实施效果却有弱化效用,企业定价策略则取决于其对二者策略的偏好和权衡.当面对高转换成本的产品市场, 企业往往会降低其事前债务融资的比例,采取财务保守行为是其理性决策.而外部市场环境的波动会影响企业融资策略, 进而影响其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13.
传统理论认为企业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利具有对称性,即拥有更多的企业控制权就拥有更多的现金流权利,然而在风险投资领域二者之间具有不对称性。目前,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而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对于均衡状态下影响风险企业控制权各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论认为环境不确定性、创业者私人利益、创业者声誉和项目成功概率,以及和风险企业现金流权利各种因素对风险企业的控制权都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融资平台债务结构中,融资平台是名义上的借款主体和偿债主体,地方政府是隐性的或有代偿主体。在融资平台存量债务的展期重构过程中,地方政府是否坐实或落实其或有担保责任将改变融资平台的偿债方式和银行的获偿预期,本文模型刻画了地方政府的隐性代偿预期对银企双方债务展期重构的模式选择及其福利影响。主要结论有:① 当预期展期债务难以获得清偿时,融资平台偏好自偿型债务展期,而银行偏好复合型债务展期(由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共同清偿),此时融资平台倾向于撇开地方政府的或有代偿责任,银行则渴望落实地方政府的担保责任。② 当预期展期债务能够获得充分清偿时,融资平台偏好复合型债务展期,而银行偏好自偿型债务展期。在偿债能力的提升途径中,银行更偏好融资平台自偿能力之增强,而非地方政府或有代偿之补充。③ 仅从银企双方的福利改善状况来看,复合型债务展期优于自偿型,但若将银企双方视为决策群体进行审视,它们同有“揩地方政府油水”的强烈动机。④ 尽管债务展期有助于缓释融资平台即期偿债压力,给其恢复偿债能力赢得时间或条件,但其仅能调节有关福利的分配结构,并不能增进全体参与者的总体福利。  相似文献   

15.
股权质押逐渐成为控股股东的融资渠道,由此产生的控制权转移风险影响了企业创新活动.以2013~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构建了"股权质押-管理层风险偏好-创新成效"的研究路线.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得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抑制企业的滞后一期实质性创新,但对滞后一期策略性创新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企业成长风险带来的信息缺失使得投资者更难监管融资方的道德风险.本文基于鲁棒决策方法,构建了审慎乐观的企业在面临成长风险下的股权融资模型,探讨了投融资双方的委托代理问题对企业股权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委托代理问题抑制了企业的股权融资和快速发展,企业体现出更为保守的特征;提高成长性均值、降低批发价格或提高委托代理下的企业估值均可提高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同时,在投资低估值、高成长性均值或低成长风险的企业时,投资者让渡经营权会导致其利益受到双重损害.  相似文献   

17.
杨艳  陈收 《系统工程》2007,25(2):66-73
鉴于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本文以1134家A股上市公司1998到2004年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 根据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及其持股性质对上市公司进行分类,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在具有不同性质和控制力的控股股东控制下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特征表现及其形成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在不同性质控股股东的利益导向下,资本结构因控股股东控制力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而市场的融资政策和环境,以及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规模、盈利能力、成长性和股权流动性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控股股东在资本结构决策中自身利益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反收购强度对公司控制权防御的影响与最优反收购强度的选择,并将大股东掏空行为纳入分析框架.首先,在三种不同的反收购决策权归属的情况下,分别考察目标公司的中小股东,代表大股东利益的管理层以及潜在主并企业的三方博弈行为.其次,构建了反收购强度如何影响公司控制权防御的理论模型.最后进行了数值分析,综合阐述了反收购强度对潜在主并企业的出价及目标公司并购概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除开传统文献中提出的谈判收益假说与管理层堑壕假说,反收购条款的控制权防御作用同时也受到目标公司反收购决策主体的影响.2)在三种不同的反收购决策权归属的情况下,主并企业的最优出价均随着反收购强度增加而升高,且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增高,最优出价也将会进一步提升.3)反收购强度和反收购决策权的归属是影响并购概率的两种重要因素,当明确反收购归属权时,并购概率随着反收购强度的加强而下降;当目标公司改变反收购归属权时,即使反收购强度增大,并购概率也可能会上升.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上下游企业均存在资金约束且制造商具有公平偏好特性的双渠道供应链,构建了“双边银行借贷”以及“银行借贷+贸易信贷”两种融资组合模式下的供应链融资决策模型,分析了企业初始资金规模、制造商公平偏好以及延期支付批发价敏感性等对各成员决策及收益的影响。最后,用数值分析验证并拓展结论。结果表明:企业初始资金规模、制造商公平偏好以及延期支付批发价敏感性的变化会对各主体决策和收益产生不同影响;供应链融资组合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各主体资金约束困境,且零售商可能获得高于其无资金约束时所得收益。对比两种融资组合模式,发现当制造商延期支付批发价敏感性较低时,零售商倾向选择“双边银行借贷”融资组合模式;否则,其将偏爱“银行借贷+贸易信贷”融资组合模式。而对制造商而言,当其延期支付批发价敏感性较低时,其倾向选择“银行借贷+贸易信贷”融资组合模式;否则,其将偏爱“双边银行借贷”融资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20.
媒体监督与控股股东侵占——一个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随机动态优化工具建立理论模型,对媒体监督与控股股东侵占行为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控股股东侵占损害中小股东福利,增大公司风险;媒体监督对控股股东自身福利产生双重效应——财富分配效应和资产减值效应,控股股东最优侵占比例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相对强弱;提高媒体对控股股东侵占现象反应的敏感性,增强曝光力度,能够迫使控股股东更加重视自身声誉,减少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控股股东与媒体的合谋会使其更加大胆地通过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提高自身福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