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族民歌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曲调优美,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各有特色,汇集成一个瑰丽的歌海,壮族人民就生活在这个醉人的歌海里面。居住在广西的壮族,语言分北部方言  相似文献   

2.
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是东方少数民族国家存在多声部民歌的一个力证。文章从传播学的视野探究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生存与发展,并着力探讨如何优化整合三声部民歌的各传播要素,从而更好地传承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壮族民歌千姿百态,丰富优美。广西邕江以北壮族地区的壮族民歌以五言“欢”为最普遍,有五言散歌、五言组歌,五言勒脚歌、互言三里欢、五言排歌等等;邕江以南南部各县以七言“诗”为最多,有七言两句“诗”、七言三句“加”和七言排歌等等。而上思县虽属南部,但它的壮歌种类和艺术形式比南部其他县都多,值得介绍。  相似文献   

4.
壮族民歌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绚丽多彩,世世代代流传在壮族人民之中,伴随着他们的一生,融汇在他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这些壮族民歌,孕育了在祖国戏曲百花园中风格迥异、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云南壮剧;壮剧音乐也在长期的、不断的、有机的与壮族民歌的互渗和融合中使云南壮剧形成了"以本土腔为主要特征,融合其他剧种声腔的多声腔少数民族剧种。"  相似文献   

5.
壮族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可追溯到元朝。壮族在全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拥有一千三百多万左右的人口(1982年统计),属最大的民族之一。 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和云南东部的文山境内,而文山壮族主要分布在广南、富宁、麻栗坡、邱北、砚山等地。壮族人民大多居住在有河流有水源的平坝地区,故而有:“苗家占山头、壮家占水头”之戏称。壮族人民以勤劳勇敢、能歌善舞而闻名,常用歌唱的形式来歌颂自己的生活、风俗与劳动。以下对壮族民歌予初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广西是刘三姐的家乡,也是壮族人民集中的聚居地,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集体智慧创造出了优秀的民间歌谣,这些歌谣不仅具有娱乐消遣功能,还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本文从分析壮族民歌入手来挖掘壮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探讨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在保护传承民歌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时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富宁土戏〔哎依呀〕腔调是在本地壮族民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具有本土特征的壮剧曲调。通过对〔哎依呀〕腔调结构程式、曲调程式、伴奏程式的分析,"类似板腔体"的结构形式实际也就是〔哎依呀〕腔调的音乐形态。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环境的产物,文化的发展是文化与环境互动的过程。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是现存的一种原生态民歌,作为马山社会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它的传承与发展与当地的人文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产生了绚丽多姿、特色各异的民族民间音乐,这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也是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与多元文化的形成,许多具有民族特色与地域特点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也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正逐渐萎缩或濒临消失。广西平果县在保护和传承当地壮族民歌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民族文化发展策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近年来当地壮族歌圩的重新盛行,给我国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如何传承的问题带来了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隆林壮族八音是壮族北路八音的典型代表,与南路八音遥相呼应,两者共同组成了独具特色的壮族八音。文章从隆林壮族八音的历史渊源、组织形式、活动场合及社会功能、表演形式及音乐特征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为壮族南北路八音的比较研究以及更深入挖掘壮族音乐文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王鑫安 《科技资讯》2012,(19):246-247
邕宁壮族八音是壮族南路八音的典型代表,与北路八音遥相呼应,它们共同组成了独具特色的壮族八音。文章从邕宁壮族八音的历史渊源、组织形式、活动场合与社会功能、表演形式及音乐特征等多个侧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为壮族南、北路八音的比较研究以及深入挖掘壮族音乐文化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壮族民歌种类繁多,形式多种多样。对不同的种类、形式的民歌,由于它的结构、体例、内含和分布地区的差异,各地就有各种各样的名称。可概列为“欢”、“诗”、“嘎”、“比”、“伦”、“歌”,六种。具体分来,“欢”又有各种各样,不下十多种。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欢(fwen) “欢”是壮语音译,历代相传,人们将壮族山歌、民歌统称为“欢”。所以.  相似文献   

13.
壮族嘹歌和苏格兰民歌分别由壮族劳动人民和苏格兰劳动人民创作,充分体现了两种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壮族嘹歌是中国民间文学的瑰宝,《平果壮族嘹歌》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格兰民歌是英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传。通过壮族嘹歌与苏格兰民歌中思维原型的比较,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壮人和苏格兰人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为壮族及壮族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广西民歌浩如烟海,研究和探讨广西民歌在于继承、创新和发展.广西民歌有着其丰富的历史传承性,其艺术特色主要概括为绘声绘色的群众语言,维妙维肖的形象比喻,灵活多变的艺术手法.广西民歌要推陈出新,才能在新的起点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粮食.  相似文献   

15.
壮族是一个喜欢唱歌的民族,壮族民歌“欢”(译音),有着悠久的历史。很久以前,壮族人民就根据祖国古代许多民间故事传说,经过创作加工并用壮文方块字(壮话叫Sawndip),编写成壮族民歌  相似文献   

16.
第一部系统介绍太平天国时期广西壮族人民反清斗争的专著《太平天国时期壮族农民起义》一书,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编著者是我院民族研究所教师覃高积。 19世纪中叶,壮族地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这些起义为太平天国在广西首义创造了有利条件。壮族子弟纷纷加入太平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太平军离桂后,广西境内的壮族农民起义军仍然坚持反清斗争。作者在收集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民俗、地名等诸方面的研究成果,论述了广西会党与太平军的关系和影响,介绍并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调查所得数据基础上,对北京地区壮族人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及语言态度进行分析解释,兼与现有的对广西地区壮族的各项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对壮族语言文字的传承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富宁土戏〔哎的呶〕腔调和〔哎依呀〕腔调都是在本地壮族民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本土型腔调,这两个本土型腔调的结构形态、音乐形态都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戏曲特征,是个性突出的、色彩鲜明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继承和弘扬壮族服饰文化,剖析和解读壮族传统服饰的文化特质,以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壮族服饰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标本和文献二重考证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标本的上衣、百褶裙、胸兜在服装结构上测绘、数据采集与比较分析,并且进行结构图和排料图的复原实验,发现在壮族服饰结构文化中充满了壮族人的节俭智慧.壮人的节俭智慧体现在壮族服饰的制衣方法中,反映着布幅决定服饰结构的形态.同时,对布幅完整使用的思维也影响着壮族服饰主结构之外的细节处理.通过对标本的研究表明壮族服饰结构属于"十字形平面结构",与中华传统服饰结构文化一脉相承;壮族人对服饰的节俭意识是在生产资料产生不易的状态下产生的,并且这种节俭的思维影响了壮族服饰结构形态的形成.通过对现存博物馆标本的研究,以实物的数据对壮族人服饰结构的节俭智慧进行有效的物证.  相似文献   

20.
徽州民歌作为中国民歌音乐文化中的一支,其艺术表征十分明显,在歌词、内容、旋律以及音乐架构方面凸显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徽州民歌具有内容丰富、体式淳朴且古韵悠长、旋律动人、形式多种多样等优点。文章分析了徽州民歌内容、旋律、歌词等方面的艺术特征,发现徽州民歌在传承上存在传承主体减少,传承环境改变等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要尊重传统,突破创新;同时艺术工作者要大力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