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汕头是我国食管癌高发区之一其中南澳县是高发区,潮安县是中发区、惠来县是低发区,各县居民普遍整年都吃自己腌制的“咸菜”。为了解食物因素和食管癌的关系,我们对汕头地区“咸莱”中的亚硝酸盐、硝酸盐和二级胺含量做了检测,结果表明,高发区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明显高于中、低发区;且咸菜中含有二级胺,因此咸菜和食管癌发生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根据食品中亚硝酸盐测定的国家标准,针对食用海产品的特点,应用分光光度法,对海虾皮、海蜒、淡菜干、海虾米、海带、海蜇、紫菜等十多种海产品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上述海产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情况。结果表明:海虾皮、凤尾鱼干、对虾干中亚硝酸盐含量相对偏高,已超过国家标准GB2762—2005中鱼肉的限量指标(3 mg/kg),但仍低于上述国标中酱腌菜的限值(20 mg/kg)和GB2760—2011中腌腊肉制品类的限量指标(30 mg/kg);正规渠道经销的大部分海产品亚硝酸盐含量低于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榨菜加工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涪陵榨菜现行两种加工工艺———风脱水、盐脱水加工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了研究,旨在弄清两种工艺加工中榨菜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榨菜加工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呈规律性变化,盐脱水工艺其亚硝酸盐含量呈下降趋势;而风脱水工艺亚硝酸盐含量呈下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规律;榨菜经两种工艺加工成熟后,亚硝酸盐含量低微,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杏仁咸菜     
韩佳真 《少儿科技》2010,(10):40-40
杏仁咸菜是一道风味独特的小菜,在我们家的饭桌上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它。无论从色、香、味,还是从营养价值角度去品评,它都称得上佳品。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近年来食品中亚硝酸盐(NO2-)含量的检测方法.对蔬菜、肉制品等食物中的NO2-检测中所用的先度法(盐酸萘乙二胺法、格里试剂比色法、催化光度法、紫外光度法)、色谱法、电化学法的测定原理及其适用范围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长春市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是极易富集亚硝酸盐的作物,控制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富集是减少其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基本保障.通过检测其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显示人们对食品质量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对食品质量的不断重视,给广大消费者以安全优异品质的蔬菜.  相似文献   

7.
长春市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蔬菜是极易富集亚硝酸盐的作物,控制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富集是减少其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基本保障。通过检测其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显示人们对食品质量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对食品质量的不断重视,给广大消费者以安全优异品质的蔬菜。  相似文献   

8.
腌腊肉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肉食品经过腌腊加工后,可延长其保存时间、并增加它的风味和颜色,提高产品质量,而腌制过程中添加和肉食品自身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通过分析腌制的加工过程,讲座了降低腌腊肉食品成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中,咸菜是不可缺少的,在农村尤为突出。秋季腌菜也是北方居民储菜的一种方式,新鲜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因蔬菜品种而不同,而蔬菜在腌制发酵过程中在细菌还原酶的作用下,大量的硝酸盐被还原为亚硝酸盐。为了控制或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有效保护人体健康,本文对农家腌菜进行了实验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马晓君 《甘肃科技》2013,29(15):154-156
硝酸盐含量是评价蔬菜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不同条件下菠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进行总结,并对影响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减少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提供依据,以指导人们合理安全食用蔬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市售4种18个样品腌制菜亚硝酸盐含量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腌制菜产品的亚硝酸盐含量与蔬菜的品种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以萝卜类含量最多,其次是辣椒类和白菜类,含量最少的是黄瓜类.18个样品中有4个样品亚硝酸盐含量超标,超标率为22%.低pH值和乳酸菌能抑制肠道菌的数量,降低亚硝酸盐含量.一定浓度范围的食盐对亚硝酸盐含量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将为人们的安全食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几种腌薰食品中亚硝酸盐及其含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吉首市5种传统腌熏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这类食品中都含有亚硝酸盐。其亚硝酸盐含量的均值(24.5mg/kg)高于其鲜类食品。通过比较分析,亚硝酸盐的形成及含量与腌熏类食品的制作技术及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3.
几种腌制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测定腌制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方法在弱酸性溶液中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反应生成的重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联生成紫红色的偶氮染料,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经过校正,亚硝酸盐含量x(μg)与吸光度A之间在λmax=540 nm处,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亚硝酸盐的量为0~20μg/50 mL水溶液中,服从Beer定律,其线性方程为A=(1.447x-0.138)×10-2,相关系数R=0.9990,其中x是亚硝酸盐的量(μg)。利用此方法所测定的当地出售的几种常见腌制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均未超过相关标准。结论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腌制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方法简单、方便、快捷、实用,可对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几种市售香肠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远芳  杨婷婷 《科技信息》2011,(19):181-181,213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新乡市市售香肠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了随机采样检测。结果表明,在亚硝酸盐的量为0-12.5ug/50mL水溶液时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A=0.0155C-0.0016(r=0.9993),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实用,可作为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利用此方法测定的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均未超过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5.
探究煮沸次数对11种饮用水中的亚硝酸盐类物质含量的直接影响,结果表明煮沸1次可使11种水中亚硝酸盐明显降解,然后会随着煮沸次数增加而增加,桶装锅炉热水煮沸7次后亚硝酸盐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在三级水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尿素和磷酸氢二胺,经多次煮沸探讨煮沸次数与外加氮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尿素和磷酸氢二胺在水中不会经加热大量转化成亚硝酸盐,含有亚硝酸盐的水经过多次加热后含量会波动上升。  相似文献   

16.
芜湖市主要叶菜类蔬菜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芜湖市七种叶菜类蔬菜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蔬菜对硝酸盐的富集能力不同,同种蔬菜不同部位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不同.根据WHO/FAO规定的硝酸盐、亚硝酸盐日允许摄入量换算得到的标准及中国2001年10月施行的绿色蔬菜质量标准,蔬菜样本中香菜、菠菜、生菜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7.
野菜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水芹、鸭舌草和小藜3种野莱的硝酸盐、亚硝酸盐、维生素C含量和几种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水芹和鸭舌草的硝酸盐含量达到了一级标准,小藜却严重超标;3种野莱的亚硝酸盐含量均符合我国制定的无公害蔬菜对亚硝酸盐的限量标准;水芹还具有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指出水芹是食用野菜较好的选择,小藜则不宜食用。  相似文献   

18.
市售香肠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文风 《青海大学学报》2003,21(2):62-63,75
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了市售四种香肠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不同厂家生产的香肠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同,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广东菊科8种野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表明:革命菜、一点红、苣荬菜的硝酸盐含量低于轻度污染水平,属于一级野菜;山莴苣、地胆草、加拿大蓬和艾的硝酸盐含量低于785mg/kg,达中度污染水平,属二级野菜范围,不宜生食,煮熟或盐渍可安全食用;甜菜籽属于三级野菜,不可生食和盐渍,可熟食,这些野菜维生素C的含量均低于50mg/100g 500mg/kg(鲜重),属于中、低维生素C含量的野菜。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腌制条件下的小白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表明小白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在不同盐度和贮藏条件下变化明显.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由低到高变化的腌制盐添加量依次为70 g/kg100 g/kg20g/kg50 g/kg;亚硝酸盐含量由低到高变化的贮藏条件为冷冻(-20℃)室温(20℃)保鲜(4℃),而硝酸盐在保鲜(4℃)下较高,冷冻(-20℃)和室温(20℃)条件下无差异.但是在不同p H腌制条件下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均不明显.因此,在腌制小白菜时,加入70 g/kg的食用盐和冷冻(-20℃)条件下保存,这样腌制出来的小白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都相对偏低,食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