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建波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7):92-92,82
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在目前高考仍是学校教学的重要指挥棒的现实面前,通用技术课程不进入高考的视野,则毫无疑问地将被边缘化,课程教学、教师队伍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甚至萎缩。本文就通用技术课程进入高考的优点与可行性进行了论述,说明了只有进入高考才能确立和提高本课程的地位,实现提高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用技术课程作为普通高中的一门技术课程,他主要注重学生技术素养的发展,以设计和操作来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载体。作为一名物理专业出身的通用技术教师,本人将利用自身专业的特长将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进行有机整合,开展协作学习,给学生一个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能够在试验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通用技术》课程在全国的陆续开展,它必将与现有的《信息技术》课程在技术领域或多或少会产生关联.如何将两种技术课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推进信息技术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把通用技术课程中的设计理论知识实践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促进两者的整合是摆在我们所有技术学科教师面前绕不开的话题.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推广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引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最终使学生达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4.
陈盛钟 《广东科技》2013,(12):240+186
高中通用技术是目前我国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实践性以及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通用技术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教学,它对于合作式教学要求较高,需要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密切合作才可以进行教学。新时期新背景下,加强对于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分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旨在研究我国普通高中传统通用技术教学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高中学校在通用技术合作学习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5.
袁威 《长春大学学报》2007,17(5):99-101
实施信息技术与英语自主学习整合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英语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探讨信息技术导入英语教学后,怎样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实施信息技术与英语自主学习整合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英语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探讨信息技术导入英语教学后,怎样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袁威 《长春大学学报》2007,17(9M):99-101
实施信息技术与英语自主学习整合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英语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探讨信息技术导入英语教学后,怎样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期背景下,为培养出更多高新技术人才,则需要加强对通用技术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创新,在创客教育理念背景下,创新通用技术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通用技术教学与时俱进发展,帮助学生了解更多课本知识有外的教育内容,而且通过将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学生更多自我表现和学习的机会,促使学生在创客教育背景下,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普通高中设立技术学习领域,既是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中新课程是以领域的完整和必修模块,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以丰富的选修模块和多样的学习活动增加课程的选择性和多样性。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新课程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用技术学科的设置,技术素养目标的确立,实现了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历史性突破,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以下是我们在教学中的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科都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两学科之间渗透、整合不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也体现了技术的交叉与融合教学中的基于教学资源(教材、课程标准、教学材料等)开展学科间渗透教学、创设学生活动、知识可视化等方法和手段。实施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学科间渗透教学,有助于技术课程更有效地实施,课程的价值更好地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1.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运用必将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教学中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创造性学习的目标,而且还可使教学信息双向化,取得更满意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教学弊端,提出对交换技术这门课程进行系统的教学改革,增加实践教学课时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职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素质教育已开始全面实施,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而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崔茂齐 《科技信息》2012,(11):258-258
学以致用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好的注释,同时也为学习目标指明了方向。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着力构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周明忠 《科技信息》2012,(19):332-332
信息技术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主阵地。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直接响学生的学习方法,"教无定法,但教定要有法",这是各科教学必须遵守的一个通用原则。从而使学生在信息技术中学会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普通高中设立技术学习领域,既是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中新课程是以领域的完整和必修模块,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以丰富的选修模块和多样的学习活动增加课程的选择性和多样性.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新课程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用技术学科的设置,技术素养目标的确立,实现了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历史性突破,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以下是我们在教学中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来说,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一个一线教师内心的诉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这是一门需要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需要学生参与实践操作的一门学科,然而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来说,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方式是相对来说比较缺憾的,不少学生长期以来都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行为方式。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最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可以依靠合作学习这个载体,来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文从四个方面加以开展阐述:"给学生一把开启信息素养的钥匙":开启信息学习兴趣;"给学生一堂丰富的教学课程":丰富信息学习内容;"给学生合作学习的丰厚收获":确保信息学习效果;"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创新之路":带动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苏慧 《科技咨询导报》2013,(18):241-241
技工学校是培养现代化技术工人的摇篮,近年来,由于生源质量、教学及管理等因素影响,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心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已成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课题.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必须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确立良好学习动机入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陈宁宁 《科技信息》2011,(29):296-296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本文简单介绍了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设计六环节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实现信息素养与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案例教学的方法就是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标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及技巧。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公安学基础理论的教学中引入案例进行教学,实际上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案例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有助于提高认识问题的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案例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结合是当前高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