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甘南州高等院校公民意识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各部门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与法规,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良好地校风和学风,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高校应开设专门的公民意识教育课程,来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自身公民意识;通过强化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等一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姚怀喜 《科技信息》2009,(11):112-113
公民意识是民众在民主政治生活时代必须具备的一种社会意识,具体包括:公民的人格意识、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公民的纳税意识、公民的自由意识、公民的法律意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自由、民主、平等思想,没有公民意识的基因.要培养民众的公民意识.必须客观公正的审视传统文化的影响,借助于西方传统文化,才能塑造出建立法治中国所必需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3.
付丽梅  何毓敏 《科技信息》2008,(34):229-229
从政治学的意义上是指通过公民意识教育,把公民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公民,即“社会人”、“政治人”;从法学的意义上是指通过公民意识教育,把公民培养成具有民主法治理念、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意识、能够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的具有行为能力的公民。呼唤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关系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公民意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公民意识,是决定我们国家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立足于和谐社会的视野,在分析公民意识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当前我国领导干部公民意识的基本现状,并对如何提高领导干部公民意识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公民意识是一个具有强烈时代意义的课题。当代公民意识的构成主要包括:自主、平等、爱国、公德、节俭、纳税、环保、科技、国上等意识。公民意识的确立,有助于反腐倡廉,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有助于公民自觉维护社会稳定;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应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出发,探讨了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必然要求,制度建设是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根本保证;公民意识的提高是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前提;公民社会是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载体和舞台。  相似文献   

8.
公民意识的觉醒,不仅使公民对公权力更加重视,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公民在公共空间显得过于偏激和执拗。公民社会的发展取决于合格的公民,而合格的公民素质包括具备公民理性和公民意识。基于此,分析了当代中国公民非理性现状,并对公民理性构建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造就了国人根深蒂固的臣民意识,这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障碍。培育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我国建设政治文明乃至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培育公民意识固然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其基础,也需要扩大和完善基层民主作为其实践途径,但是,与此同时,它更需要我们的教育理念和内容的更新。  相似文献   

10.
公民意识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合法公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意识,其树立与否影响着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进程,决定着中国梦能否实现。公民意识作为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包含着身份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参与意识以及公平正义意识等方面。多年的实践证明,公民意识的培养需要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思想和做法,引导大家从内化转化为行动,从而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公民新闻初见端倪。它的兴起并非仅仅是新传播技术革命的伴生物,更是当代中国社会公民意识觉醒热潮中的一个环节。文章认为公民意识的觉醒是推动公民新闻发展的内在动因,而公民新闻则成为彰显了公民意识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2.
公民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关注的热点,培育良好的公民意识是发展公民教育的关键。近年来公民意识教育研究已成为我国社会科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研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无论是研究的主客体,还是研究的视域方法都更加多样化,研究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不少宪法规定了公民遵守宪法的义务。对普通公民而言,遵守宪法主要是指维护宪法而非服从宪法,维护义务是伦理性质的,服从义务才具法律性质,但对公民并无直接法律效力。宪法规定公民遵守宪法的义务的主要作用在于培育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14.
曲靖市公民环境意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曲靖市所辖9个县(市)区公民抽样调查所获得的760份有效问卷的分析,发现曲靖市公民的环境知识偏低,环境意识不强,但公民普遍具有环保意愿。目前影响公民环保意识的首要因素是大众媒体,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需从媒体、政府和教育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公民文化是一种以民主为核心理念的政治文化,是民主政治的文化基础.它通过确立公民政治主体意识、强化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等方式稳定和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因此,公民文化的培育,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培育公民文化.关键在于推行公民教育,加强民主制度建设,鼓励公民践行政治活动.  相似文献   

16.
公民主体意识是体现我国法制现代化精神的一种特殊法律意识,对建设现代法治国家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全社会确立公民主体意识正面临诸多矛盾、冲突,目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走出这一困境。  相似文献   

17.
公民意识是社会公正、和谐的关键,把公民意识的培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社会文明程度的整体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浅谈现阶段中国的公民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意识"一词首次出现在十七大报告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公民意识也不断觉醒。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相比,公民意识仍显得滞后。本文就我国公民意识滞后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现阶段加强公民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公民主体意识的欠缺已成为阻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重建公民主体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重建公民主体意识,确立公民的主人翁思想,才能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地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去。国家的方针政策只有变成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才能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公民精神是指公民具备良好的公民常识,且具有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能力表现,主要包括积极维权意识、自觉履行义务意识、严格遵守规则意识、主动的公民自治意识四大方面。培育中国公民精神,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同时可以借鉴国外相关理论如理性选择制度的"行动者与制度互动"的思想。一方面,公民要养成自主批判和积极行动的公民精神,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另一方面,国家要改革完善宪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公民精神提供健康的成长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