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以“美国梦”为主题的美国经典小说,展现了美国历史上形形色色的“美国梦”;然而人们看到“美国梦”的实现,往往是“美国梦”的表象而非其实相。以生态批评的视角,来重读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美国梦”小说,发现其中的生态意蕴,从而揭示其隐藏在虚相之下的实相。  相似文献   

2.
“美国梦”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主题,而舍伍德·安德森的优秀短篇小说《鸡蛋》就是表现这一主题的力作。小说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成功塑造了“我”的父亲这样一个屡遭失败和挫折的人物形象,生动刻画了他既悲惨又滑稽的生活处境,从而深刻地揭露了“美国梦”的虚妄和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美国梦”破灭的残酷性。  相似文献   

3.
苏焕莉 《科技信息》2010,(8):I0131-I0131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兹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男主人公盖茨比穷毕生之精力去追求梦中情人黛茜,以实现自己的“美国梦”。本文分析了盖茨比在实现“美国梦”过程中仍怀有对感情的忠贞,忠实于浪漫主义,探讨了盖茨比被社会抛弃的根源正在于“美国梦”的虚幻。  相似文献   

4.
张翼 《世界博览》2011,(17):56-57
如果说中国让美国网络公司感觉到了克隆大军来势汹汹,那德国则更让美国人感觉到“克隆人的进攻”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5.
教师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去领会。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学得有兴趣昵?多年的小学毕业班的教学让我感到并非易事,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作为教师让学生“乐于学数学,妙战能过关。”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坚持把寓教于乐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麦田里的守望者》引起争论的本质不在其语言,而是其表现的主题背后隐藏的实质,即一个16岁少年对主流文化的核心表现形式“美国梦”的彻底否定与反叛。尽管以前的评论者们“对小说的技巧及主题均感到不安”,然而激烈的争论多集中在它的语言。小说主题的革命性可以追溯至富兰克林——美国梦的创始者和爱德华兹以及稍后的梭罗。  相似文献   

7.
小易 《科技智囊》2007,(2):57-57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样样成”,做起事情来一帆风顺,而现实中却有很多。不顺”,由此才让人感到前路迷茫,未来未卜。如何才能让自己对未来多一些把握呢?如何让自己多一些成功呢?  相似文献   

8.
美国梦作为一种美国精神备受美国人推崇,然其实质却需要重新审视。美国梦肇始于英裔移民者的北美“拓荒”梦想,而“拓荒”梦则是移民者通过侵占印第安人的家园得以实现,这完全背离了“民主、自由、平等”这一美国立国理想。愈渐膨胀的美国梦已将“拓荒”对象扩展到海外,并采用文化“拓荒”这一软殖民方式进行推广。因此,文化被输入国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需要具备兼顾、保护本民族文化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青年科学》2013,(2):31-31
谁能想到,原先街头随处可见的中国老式爆米花机最近竟然火了,而且是“借道美国”登上了美国探索频道《流言终结者》节目。如果你没见过,就请问问你的哥哥姐姐、爸爸妈妈,他们一定对这样的景象记忆犹新:那形似炮弹的铁炉被架在火上,卖爆米花的人一边拉着风箱,一边转着铁炉,几分钟后,脚踩手提,“嘭”的一声巨响,爆米花出炉了。而今这种景象已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款式新颖的现代化爆米花机。如果你想要拜访老式爆米花机,恐怕只能去穷乡僻壤了。  相似文献   

10.
Letter 来信     
LS777:中国新移民对美国那种怨恨真是值得好好研究。我感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他们觉得美国给不了他们最看重的那种“成功”,所以美国人的友善也成了“虚伪”。--评《美国青年大多难圆“美国梦”》。  相似文献   

11.
《青年科学》2013,(5):35-35
据美国《陆军时报》报道,一度被美军吹捧为“步兵革命”的XM25武器系统已被放弃,因为它在阿富汗试验性参战时反而让美国大兵很受伤。  相似文献   

12.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去学习。因此,教师上课时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学,大胆地让他们去想,去说,去做。  相似文献   

13.
菲茨杰拉德 (1896———1940)作为美国爵士时代的“编年史家”和“桂冠诗人” ,以他亲身经历的挫折与迷惘和对社会的冷静观察 ,通过《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充满浓郁现实主义气息的作品 ,以一个青年人的追求与幻灭来解构美国梦的由来、演变及破灭的原因 ,真实地再现了美国二十世纪“爵士乐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 ,敲响了“美国梦”的丧钟  相似文献   

14.
赵磊  幸尧 《世界知识》2013,(7):23-25
“美国梦”,“英国病”,“日本热”——在逐渐远去的20世纪后半叶,这些词汇一度流行在西方社会,如今只剩下“美国梦”仍在西方价值体系中虎踞龙盘。  相似文献   

15.
杨昏 《世界博览》2012,(2):85-85
一个诗人在“政治不正确”上载跟头,本身并不奇怪。但美国社会对一个诗人这样苛责,还是让人感到吃惊。忘掉他的美国人身份,单听他的故事,也未免让人唏嘘不已。韦切尔·林赛成长的年代,正是诗人惠特曼《我听见美国在歌唱》中描述的黄金岁月,蒸蒸日上充满希望,几乎大部分人都认为能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过上好日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林赛从故乡伊利诺斯州春田市出发,向大都会芝加哥游荡。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句老话说:“物极必反”。一个事情尽管很重要很迫切很让人揪心,但如果走到极端做得过分,那就很可能适得其反事与愿违。所谓“绝对安全”便是一例。 9.11以后,美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安全问题是理所当然的,不仅美国人而且全世界的人都比过去更加关注安全问题。但是,美国企求通过一方面彻底根绝武器扩散,一方面自己又来研制“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新式武器,以便把自己隐藏在“绝对有效”的安全网罩之下,就令人感到有些幻想色彩。  相似文献   

17.
《世界知识》2013,(24):8-8
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发表讲话称.相比其他发达国家.美国的贫富悬殊问题显得“极为严重”。他呼吁两党人士尽快采取行动.遏制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让“美国梦”不要成为一场空谈。  相似文献   

18.
《特区科技》2010,(7):8-10
戴天宇说,设计制度最让我感到快乐的,就是帮助公司老板去做自己喜欢的事!黄总喜欢打高尔夫球,一次他对戴天宇说,公司事情太多,自己能力有限,不加倍努力,就没有希望成功。怎么才能让黄总回到高尔夫球场?“创富志商学院”隆重开课,  相似文献   

19.
李群  唐芳 《科技知识动漫》2009,(21):120-120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创作,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20.
方燕 《科技资讯》2006,(36):111-111
幼儿是独立的人,对现在孩子性格差异大、承受困难低的特点,提出家长和教师要相信幼儿有能力主动地探索周围的世界,能独立地自我思考、决策、自己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赏识教育,让孩子肯定自己,坚定信念,在形形色色的环境中,造成各种各样缺点,怀着欣赏眼光去发掘,及时去展示其闪光点,慢慢将其转化为优点、长处,更好地强化他自我价值感。同时通过挫折教育,让孩子增强承受力,也不要一味的把孩子视为柔弱的个体,“不要担心孩子的失败,应该担心的是,孩子为了怕失败而不敢做任何事。”家长与老师要转变观念,形成正确的教育态度,让孩子发现自己,获取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