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这是本年度这个栏目中第二篇泽拉兹尼的小说,与10月的《独角兽棋局》一样,《永久冻土》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生动的描述,而这篇在《独角兽棋局》之后五年发表的小说,更充分地展现了泽拉兹尼幻想世界的绚丽和奇异.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篇让人思考的小说,我们首先惊叹的是,作者能够以如此清晰生动、毫不晦涩的描述展现一个深刻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3.
刚看这篇小说的开头,作为评论者有些头大:又是人与外星人的关系:在今年这个栏目里,我评论过的十篇小说中,至少已经有五篇这样的东西了,它们是:《开阔的前庭》、《最后的城堡》、《狩猎月亮》、《沙王》和《斗篷与棍棒》.  相似文献   

4.
聊为慰籍     
[编者按]说到图灵测试,科幻文学读者多半略知一二.简单说来,图灵测试就是数学家阿兰·图灵设计的一个智能测试,即将被提问的一个人和一台计算机分别隔离在两间屋子,让提问者用人和计算机都能接受的方式来进行问答测试.如果提问者分不清回答者是人还是机器,那就证明计算机已具备人的智能.而下面这则有趣的故事,就是围绕着图灵测试展开的……小说反映了机器智能体的苦闷.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淡出     
这是一篇美妙的小说,但同时也得承认,它还是一篇让做科幻评论的人很头疼的东西.当主人公探头伏视那张神秘莫测的赌桌时,我们都期望它真像他所猜测的那样,是一个贯穿地球的洞,甚至希望它是<2001>中由黑石碑转化而成的那条里面都是星星的时空隧道,但最后发现,它不过是他老婆的烤炉.对这样一篇小说,国内的科幻读者首先感兴趣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它是科幻小说吗?  相似文献   

6.
丹尼尔·凯斯于1927年出生于美国的布鲁克林,<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是其成名作.小说发表于1959年,并赢得雨果奖短篇小说奖.后来,改编成长篇小说,又赢得星云奖,并进入主流文学,列入当年20篇最佳小说名单,并被改编为电影<查理>,该片由克利夫·罗伯斯滕主演,他因此而一举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小说还被改编为电影音乐片<查理和阿尔吉侬>,最后被搬上了百老汇的舞台.由此可以看出这篇小说的影响力.詹姆斯·冈恩教授也把它收入了他的<科幻之路>.  相似文献   

7.
这篇小说倒是很合我的口味,里面没有星系飞船和机器人,但它有火车(蒸气朋克?),这真是很棒.我一直觉得火车是一个时代或一种境遇的象征,代表了神话的出现或神话的破灭.  相似文献   

8.
幻想的价值     
编者按:在其他太阳系拥有一颗行星--这是遥远未来的事业.但是作家谢尔盖·切克马耶夫以自己的创作向读者提供了认识这种事业的可能性.这篇小说讲述的就是一位医生在另一颗星球上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9.
1962年秋日,正在北京大学读五年级的我接到上海<少年文艺>编辑部的约稿信,说是第1 2期是科学文艺专号,希望我能写篇稿子.我寄去了科学长诗<雪花篇>.当我收到这一期<少年文艺>时,读到了科学幻想小说<北方的云>,署名"刘兴诗".这是我第一次读到刘兴诗的科幻小说,后来得知这也是刘兴诗的第一篇科幻小说.  相似文献   

10.
《阿Q正传》这篇小说不适合关于一般小说的图式。在这部小说中,篇章结尾的“大团圆”结局区别于一般小说的大团圆结局,从一般意义上理解会造成误解,因其是对一般小说图式的偏离。另外,《阿Q正传》主题不是一般所认为的单一性,从一个层面就可理解,而是多重性的、多主题的,同样也是对一般图式的偏离。.  相似文献   

11.
我手里有一本<1995年美国最佳科幻小说集>,这本书里选录了13篇短篇科幻小说,他们不再忌讳13这个数字了,有可能还是故意的.看这些小说,似乎没给我带来多少阅读乐趣,因为思维方式截然不同,但如果谦虚一点的话,你会发现美国人是在特意以一种"儿童般的"意识来观察和思考我们的世界,并且毫无偏见地记录下他观察和思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临川四梦"直接或间接地取材于唐代小说.相比较唐代相关小说<霍小玉传>、<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离魂记>,汤显祖在对这些小说改编时特别注重一些人和物在戏剧中的叙事作用.在剧本中,他(它)们已突破了传统戏剧研究所划定的角色范围,承担着明显的叙事任务.汤显祖在对他(它)们的形象塑造给予关注的同时,更有意于这些人和物在戏曲中的结构能力,由此可以窥见汤显祖戏剧叙事艺术之一斑.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的这个专栏中,到目前为止这可能是最好读的一篇,像一部好莱坞恐怖大片,但带给人的思考却并不少.对于笔者言,所想到的可能与作者的创作意向大相径庭,如果乔治·马丁看到这篇小文,大概也不会认同.  相似文献   

14.
《漳州师院学报》2017,(3):64-68
福克纳的长篇小说《去吧,摩西》由七个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的中短篇小说组成,描绘了美国南方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以及社会、文化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森林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载体,人与森林的关系也是社会、文化的缩影。通过对小说中森林意象的解读,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留恋与反思。  相似文献   

15.
2006年,美国建国230周年.而在美国建国200周年的1976年,乔·哈德曼(1943~)发表了这篇获雨果奖小说,讲美国建国300周年即2076年的故事.那个时候,美国人已经像"五月花"号来到北美大陆一样,在太空中建立了新领地L-5,也就是位于地球之外拉格朗日点的一个太空城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他们还准备到11光年外的天鹅座61西格尼星球去冒险.  相似文献   

16.
鲁迅从"人"的角度,提出他的悲剧观,并通过小说创作展示其积极的现实主义精神。他的小说既从普通生活中貌似无价值的事物中提取有价值的东西来叙写小人物的悲剧,宣扬"人"的价值;又使悲剧人物的命运毁灭得十分彻底。进而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呼唤"人"的觉醒。这就使读者在产生"怜悯和恐惧"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听到作者彻底绝望后希望的呐喊。小说《药》集中体现了鲁迅独特悲剧观的深厚内涵。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科幻作家,王晋康一直喜欢探讨有关生命哲理的问题,在《杀人偿命》中自然也不例外.这篇科幻原本是一个构思巧妙的精彩故事,但作者却在其中注入了大量的概念,诸如"人是什么"、"人的身份"、"人的法律定义"等等.  相似文献   

18.
从生态批评文艺理论的视角来看,哈代小说<无名的裘德>中男主人公裘德具有浓厚的保护动物的意识,小说中的静态自然环境描写及其所潜在的自然法则,表明其中蕴涵着明显的生态自然观,显示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索尔·贝娄的小说《洪堡的礼物》选择了两个不同性格的典型人物——犹太裔美国文学家洪堡和查理,这两个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小说反映了两代艺术家的不同生活及命运,也给读者展现出一个真实的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20.
现在各种机器越来越多地进入农民家庭,但有一部分新机手因经验不足,机器出了毛病不能很好的诊断和排除.一旦机具"受伤得病",不是请师傅修理或是自己学习并请教有经验的人找出毛病,而是毫无目标地乱拆乱卸乱换件,结果是花了不少钱,换了不少件,毛病没排除,还误了不少工,这种方法实不可取.机器出了毛病,应该认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如果自己经验少,找不出原因毛病,就要请教有经验的师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