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国苹  刘珺 《科技信息》2010,(9):360-360
中国是个几千年文明艺术古国,有着更多自己优良的文化艺术文明,所以在我们的书籍设计中更能对自己国家的艺术特点触手可及,同时也让它更好的给我们指引设计之路,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展现自己的内在气质!  相似文献   

2.
台语支民族有共同的历史来源,是中国、东南亚有影响的一个族群,但是由于缺少文献记载,其早期历史十分不明晰,语言比较分析成了重构这个族群早期历史的重要手段。壮族、傣族是台语支族群两个重要的民族,通过词汇比较发现,壮、傣民族分化前就创造了发达的稻作文明,在稻田和水利建设技术、水稻育秧栽培技术、稻米加工利用技术以及由此衍生发展的畜牧、建筑村落以及节庆信仰等领域已与现代传统农村相差无几,可以说壮、傣民族分化前已经具有比较发达的以稻作文化为特征的农业社会文明。比较分析壮、傣民族早期共同稻作文化形态对进一步认识台语支诸民族历史文化源流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国栋  王海龙 《科技资讯》2010,(13):108-109
建筑风格流派繁多,伊斯兰风格建筑在其中可算是非常具有鲜明特点的一个。建筑,是民族和文明的个性体现。伊斯兰艺术中最重要的是建筑。因而,伊斯兰建筑风格这一视角有助于我们对伊斯兰文明有所了解。中国新疆就有艾提尕尔清真寺,是中国伊斯兰教著名清真寺,是中国最大的伊斯兰风格建筑。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刘尧汉先生在《中国文明源头新探》中找出的“生龙活虎是中华民族各成员共同的精神面貌,民族性格和民族自我意识”,是彝族祖灵葫芦里的龙女娲和虎伏羲的“合体”即”熔炉”陶冶出来的观点提出商榷,认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源于各民族长期共同的社会实践,是单指在中华民族思想意识中属于好的、优秀的、精华成份。指出刘尧汉先生的观点是神造说和本能论学术思想理论观点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民族政策是党的基本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抗战起了巨大作用。认真总结和研究党在抗战期间的民族政策,对于加深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以及增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党性,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加速两个文明建设,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是中国各族无产阶级先进部队的统一体。水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邓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产生于中国本土的道教与西方基督教之间的差异,进一步阐明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并以此为理论生发点,探求在世界文明的共同走向中,中国本土文化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7.
读者圆桌     
《世界博览》2010,(5):3-3
回顾前尘往事,一个民族可以看到自己的倒影。阅读儒释道,便可以理解,原来中华民族是如此独特——它非以种群划分,而是以文明划分。这也是有些人认为中国非民族国家而是文明国家,其维系统一团结并非靠种族血统,而是靠文化认同凝聚。认真看了贵刊上期《孔子归来》一文,关于电影就不多说了,出发点是好的——一个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共同体里少数民族文明跟汉族文明之间,存在着共生性、互化性和内在的有机性,共同构成一个互动互化的动力学的系统。中原文明领先发展,它所产生的凝聚力、辐射力,加上少数民族的“边缘的活力”这两种力量结合起来.使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把握这种“内聚外活”的文化力学结构,才能梳理出中华文明及其文学发展的内在脉络。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略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渊源以及与民族文化、中国古代哲学的关系着手,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进行了探讨,以此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扬武术文化博大的精神内涵,理解东方文明的精髓,对民族的自立、自强和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象 《世界知识》2013,(13):62-63
距今四、五千年前,在西亚、北非、南亚和东亚形成了许多古代民族,创造了人类的早期文明。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文明多数都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令人惊叹的是唯有犹太文明和中国的汉儒文明仍由原创民族传承着,并一直在发扬光大。历史奇迹不能不让人关注。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体育文化的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体育文化在形成过程中更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本文就中国体育文化的民族传统特征、兼容性和开放性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便让人们对中国体育文化有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2.
新的时代呼唤着民族精神,新的实践孕育和催生着民族精神。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突出表现出来的这些方面,既传承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精神,也展示出21世纪新时代的特点和风采,丰富和发展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宋慧 《科技信息》2011,(19):134-134
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我们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本文从几个人方面就中西文化的不同做了对比,并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人鄙夷技,重视历史;中国现代人崇拜技术,看不上历史。历史只有从长间来看,才能看出点眉目,在古代文明中,只有中国的史籍最丰富,要知道,许多周边民族和地区的历史靠中国典籍才略知一二,也许这就是中国几千年文明持续不断的原因之一吧。虽说从孔夫子那时起就鄙夷技术,中国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新课标、新课改带给我们新启发。通过学习、分析和论证,我们认为,文化是文明的记录,中国文化是一个发展的历史范畴,它除了时代差异外,还有着地方与民族间的差异性,它是连绵的几千年地域文化和各民族文化长期的、不断的渗透、竞争和融合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不能脱离先进的民族历史文化,更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而应该把我们的语文教学空间由课内向课外、由校内向校外延伸,让语文回归大自然,让语文回归社会,让语文教学活动带上鲜活的历史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6.
几千年的古老中国,在漫长的社会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在这种民族文化中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关于中国建筑室内设计的美学精神.这种精神层面是和世界其他民族有着本质区别的。它注重完整性、偏爱含蓄性和喜欢情节性,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如何处理好民族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人口流动及民族多样化的趋势决定了城市民族关系正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的考验。本文将针对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从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探讨城市民族工作的开展,促进民族间的团结,巩固民族间的凝聚力,使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更好的推进和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王晓霞 《科技咨询导报》2007,(8):209-209,211
中国与朝鲜半岛,一衣带水,在长达几千年的文化交流中,又深深烙上两个民族共同而又各具个性的印记,作为既是文化又是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文学与文论体现得十分鲜明。  相似文献   

19.
如果您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伟大的中国文化之所以如此灿烂辉煌,正是因为它是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生活在这个版图之内的多姿多彩的众多民族共同创造的缘故。而在这其中,藏族,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重要成员,在构筑世界东方这一伟大文明的历史过程中,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的。这一点,除去史书有记载之外,至今,散布在祖国各地的藏族文物古迹,也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一、首都北京的藏族文物古迹别看我国的藏族同胞居住在遥远的西南边陲,可首都北京,作为几朝古都,却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藏族文物古迹,使不少…  相似文献   

20.
第11届中国科技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20~24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一百多位从事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中外知名专家、学者共同交流,探讨了中国各民族科学技术与文明,并对自主创新、技术转移与科学发展观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