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安忆的<长恨歌>从内在结构上看是由一个圆和三个三角形组成的命运图形,在王琦瑶曲折回复的人生之圆与自成体系的三段生命中,处处体现了二元对立的美学原则.<长恨歌>的静态叙事将悲剧传奇还原成一种琐细的日常人生,而其语言则在体现全文叙述特色的基础上构建着新的属于弄堂市民的上海历史.  相似文献   

2.
以现代叙事学理论为视角研究《麦克白》戏剧文本,通过分析剧中的叙事圈套、复调叙事、空间叙事以及圣经母题叙事,以说明其"套中套"的复调叙事技巧和文本叙事上"旧曲新唱"的深刻功力。  相似文献   

3.
<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戏剧的优秀作品,也是中国悲剧的代表性剧作.明代传奇<金锁记>即改编于<窦娥冤>.本文将主要从内容情节、悲剧意蕴两个角度出发,比较二剧的不同.同时兼谈中国悲剧与希腊悲剧的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4.
胡晓  廖芳 《奇闻怪事》2009,(2):122-122
民众对于官僚制恨之入骨,并且将每一次政府部门的处事不力都归结到官僚制,不过要是我们随便询问某一个声讨官僚制的民众一个简单的问题,即什么是官僚制,也许我们多半会得到“长官意识”、“官员思维”这样可笑的回答。可是这并不是官僚制,这只是“官僚思维”,将官僚制与官僚思维混为一谈,尽管在逻辑上说不通,但是在现实中却很有煽动性,这是语言巧合的神奇之处。  相似文献   

5.
《悲悼》是“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金锁记》是中国近代女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这两位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但这两部作品的结尾却呈现出了迥然不同的格调。文章从人物性格的不同、创作主体的不同以及作品所反映的不同社会背景分析形成结尾不同格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长恨歌》丰富的叙述中,由“小历史”与个体的生命体验、“民间社会”与个体的生命伦理、“日常生活”与个体的生命意义等所构成的生命关学及其叙事伦理尤值得关注,它们使《长恨歌》成为汉语叙事的“典范”和文学史链条上不可替代的“孤本”。  相似文献   

7.
潇琴是一位富有勇气和探索精神的女性作家,她想以日常生活为载体努力求"新"和求"异",使女性文学呈现出另一种走向和趋势。在对传统文学资源进行汲取的同时,也把精神的触角伸向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化,并进行了属于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对事物的观察与体验蕴藏在数字之中,这些数字意象构建了《幻河》叙事的宏大场景,长诗意象之丰富,场面之壮观,气势之宏伟,均囊括其中。长诗在亦实亦虚之间,融现实之河于幻景之中,一幅宏大的幻河之图,赫然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9.
《半生缘》小说与电影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量优秀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小说《半生缘》文本中的全知全能视角及女性主义立场在其同名电影中以交叉视角出现,其立场的变化也导致了女性批判力度的削弱。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尤其是战后的世界文学中,传统的宏大叙事很大程度上不再受到赞美和宣扬,反而成为了被消解、被颠覆的对象。美国作品《在路上》和日本作品《挪威的森林》就是其代表。究其原因,这种现象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美日两国战后经济高速发展,同时政治变得保守,人们精神世界空虚,人情冷漠,信仰丧失,迷惘困惑,不再相信崇高,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两部作品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对“元叙事”的不信任已成为后现代的主要文化特征:“元叙事”要么被视为一种带有神话色彩的浪漫主义幻想,要么成为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主战场。然而,对普世价值的追求,对“完整”、“同一”、“共识”、“普遍”的追求从未消失,相反,正是,也只有在一个普世的“宏大叙事”框架之下,“后巴比塔时代”的人类社会才能实现个体的相互理解、共享精神家园、共同憧憬人类幸福的最终实现,多元的文化才得以表达,异质的诉求才能得到倾听和关注。在这个层面上,翻译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元叙事”。  相似文献   

12.
以“感伤”概括《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感伤美的不能长终,感伤梦的不能永恒;长恨美好存在的毁灭,长恨破坏美的外在力量,从而抒发作者红颜薄命与历史无情的深沉慨叹。而这样一个主题的确立,更适合于这篇长叙事诗伸缩自如,异彩纷呈,变化灵活的歌行体艺术结构。其感伤的内容和对象的情感化、写意化处理形成了巨大的艺术潜势,召唤后世文人对它进行再吸收、再创造、这便是“召唤结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叙事场所,叙事内容及叙事人物探讨了《波斯人信札》的边缘叙事,从而得出整部作品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以及边缘化人物向中心地位进发的一种焦虑心态。  相似文献   

14.
苏伟贞是公认的受张爱玲影响很深的作家。1986年,苏伟贞发表《长亭》,其中的人物让读者很容易联想起张爱玲的《金锁记》。本文就是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来解读《长亭》对《金锁记》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的<长恨歌>在文化层面上显示出卓绝的功力,具有丰富且深广的内涵.作者以女性独有的细腻和绵密将城市的历史浓缩在弄堂这个小舞台中,写出了以王琦瑶为代表的小市民在上海弄堂中几十年浮浮沉沉的人生图画,同时作者用独特的叙事艺术将这首<长恨歌>写得委婉曲折,字字句句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闪烁着理性与智慧,直指人的心灵深处,看似有距离的描写,却更真切地写出了生活的原生状态.作者表现了市民意识的复苏、历史感中的怀旧气息并具有独特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6.
《雕鹗堡》《长明灯》《红花》在小说叙事结构、悲剧意向及象征的特征图式上表明了端木蕻良、鲁迅、迦尔洵对象征主义艺术手法的一致性,并体现了承前启后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杨沫的《青春之歌》将“个人记忆”织入“宏大叙事”,以最具个人化特质的爱情叙事与“政治”叙事巧妙缝合,在经验与超验之间建立暗喻转换的关系,使知识女性林道静的爱情经验与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成长历程在由爱情履历里三个男性所构成的精神履历里的三个阶段中统一起来,一举获得成功。其中,作为知识分子主人公的女性性别的文化意味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这部小说局部的明显不足和修订本的失败则缘于“个人记忆”的欠缺和消退。  相似文献   

18.
从新历史主义理论的话语关系入手,对莫言小说中抗战叙事的边缘化和陌生化策略展开分析,认为其作品不仅肯定了个体生命的原欲冲动,对惯性的抗战叙事模式予以背离和颠覆,而且这种全新的叙事策略也突显了"再造历史"的民间性诉求.  相似文献   

19.
《潍坊学院学报》2015,(3):31-34
《潜水鸟》是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短篇小说集《屋中的小鸟》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借草原潜水鸟的销声匿迹、自然环境的改变来暗喻梅第女孩皮格特·坦那瑞人生轨迹的变化以及梅第人社会生活边缘化问题。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刻画了与皮格特有着相似人生轨迹的人物闰土,借农村生活的凋敝以及闰土的沧桑变化来反映农民在民国乱世间的艰难处境。这两部作品有着许多卓然可比的文学现象,他们对自然美好乡村的怀念、人文社会对自然的破坏、特定社会环境下处于底层人物的遭遇方面都有着相似的探讨,共同唱响了一首纯真与经验之歌。这两个文本所具有的能够引发共鸣的内在一致性为他们的平行对比提供了可能性,彰显了文学跨域国别、跨域文化和语言所具有的普遍而永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从新历史主义理论的话语关系入手,对莫言小说中抗战叙事的边缘化和陌生化策略展开分析,认为其作品不仅肯定了个体生命的原欲冲动,对惯性的抗战叙事模式予以背离和颠覆,而且这种全新的叙事策略也突显了"再造历史"的民间性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