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桂阳 《创新科技》2017,(12):30-32
农村宅基地管理与确权是河南省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河南省已确权、待确权的农村宅基地面积刚刚超过50%,仍有近一半的宅基地处于确权悬置和未能确权状态;农村宅基地闲置率仍然很高,占农村宅基总面积的1/6以上;一户多宅、宅基地用益功能模糊、农宅私自流转导致的权属纠纷等是当前河南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及确权工作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宅基地有偿使用、法制化用地管制、村庄规划与确权颁证的融合配套等对策,推进河南省农村宅基地的管理与确权工作。  相似文献   

2.
以河南省5地市村庄为例,借助空间分析及数理统计技术,量化测算村庄空废宅基地与其他村庄要素空间距离;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探索了平原农区农村空心化模式及微观机理.研究发现,河南省平原农区农村空废宅基地至田地、主干道、村庄道路、使用中宅基地的平均距离分别是84、25、134、19 m,存在交通导向型、生产导向型、混合型三种村庄空心化模式,是经济因素、区位条件、规划管理及农村居民居住理念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从培育农村新业态、发展城乡大农业、创新体制机制及政策体系视角提出发展对策,促进村域资源利用,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结合湖北实际,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空心村"现象进行了深层次剖析。研究表明:思想观念落后导致节约用地意识不强,城乡建设规划一体化进程缓慢,农村土地产权流转机制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及监管不力,城乡二元分割制度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快速向城镇转移等都是造成湖北农村"空心村"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农民加强宣传教育;逐步出台和完善治理农村"空心村"的法律、法规,规范宅基地的使用标准;不断加快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完善宅基地的退出机制;因地制宜地选择改造模式,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以缓解湖北农村的"空心村"现象,提高土地的复耕率,推进湖北农村低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是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对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及保护农民利益均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禁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并不具有正当性.我国应将公平与正义作为核心价值理念,充分尊重农民土地权益;应确立完善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逐步建立农村宅基地有期限、有偿使用和收回制度,在条件成熟时应以立法形式规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是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而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又是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农村宅基地为研究对象,在对河南省诸地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河南省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结出河南省农村宅基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分析了宅基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宅基地流转的原则及政策措施,以期为宅基地流转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研究土地产权的概念及权能构成、宅基地产权的的含义、现状、制度演变过程;现行法律对农村宅基地产权的规定;农村住宅及宅基地的流转现状、原因分析、意义;得出现行宅基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产权制度改革方向和配套监管制度的建立健全方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日益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面临流转制度不完善、收益分配不合理、政府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缺乏管理等困境。推进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需要完善流转制度、建立收益分配制度、明晰土地产权、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合理的土地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8.
鲜俐玲 《科技资讯》2009,(13):240-24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也日益暴露出许多弊端。如土地产权主体模糊不清,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不规范,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等。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归属清晰的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新机制,完善农村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建立在保护农民居住权益,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指导思想基础上。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由农民无偿取得,但被严格限制其流转。随着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加快,禁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有序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成为解决农村宅基地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且滞后,宅基地的管理比较混乱,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隐形交易屡禁不止等。对此,我国应尽快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并制定专门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规,明晰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建立规范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条件和模式等。  相似文献   

11.
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农村宅基地是无偿、无使用期限的提供给村民使用,现行的农村宅基地管理中不允许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相关规定,已经引发了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尝试农村宅基地进入流转模式,允许农村宅基地进入土地交易市场,使集体土地资源的价值得到体现,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经济能力。  相似文献   

12.
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采用问卷调查法、Logistic分析法,从农户视角分析宅基地流转的原因,探寻农村宅基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受教育程度、非农收入、务工距离、社会保障水平、宅基地距城镇距离、宅基地流转政策满意度、宅基地流转收益、人均住房面积等因素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具有明显正向影响,其中,非农收入和宅基地流转收益对农村宅基地流转正向影响最为显著;户主年龄、宅基地利用情况等因素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具有负向作用.研究认为,农村宅基地流转应基于农户自愿原则,通过提高农民宅基地流转的认知水平和经济意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等针对性措施,促进农村宅基地健康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宅基地使用缺乏规范管理,农村宅基地大量闲置.农村宅基地的闲置导致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城镇化进程的缓慢.农村宅基地既有生活功能又有生产功能,是老百姓的基本需求,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该文对宅基地闲置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关于建立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调查和思考。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全国各地纷纷响应,进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大胆尝试,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平罗县试点建立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成立首家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产权的流转、交易、抵押和担保,盘活农村资产资源,保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郊农村的特点是正在逐步走向城镇化,但城镇化的程度呈现明显差异。导致在宅基地管理与乡村建设上缺乏规划,有新居无新村,不同程度地存在住房违规建设的情况。村民们对宅基地管理的满意度一般,对宅基地上市流转的意见不一,希望政府重新确认宅基地。建议加强对市郊农民住房建设的规划与指导,进一步完善宅基地管理的相关法规,加强对宅基地管理的执法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6.
现行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析了我国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的基本特点,即:集体所有,村民使用;依法拥有,集约利用;保障安居,限制流转.揭示了我国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的局限性:与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取向相冲突,与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意愿相冲突,与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相冲突.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推进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化,开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流转的深入进行整合了土地资源,推动了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但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土地流转中还存在各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是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30多年以来,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地发展,一些问题和矛盾也相应产生。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缺位、产权体系不合理、产权流转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日益突出,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重构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使集体土地所有权内容明晰化、法定化,健全集体土地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天津市蓟州区4个典型村的调查,分析都市山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为完善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提供案例借鉴.本文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借助Spass 22.0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文化程度、性别(男性)、农户生计来源多样化程度、宅基地数量、所在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及所在村庄公共设施状况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呈显著的正相关.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与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及村庄经济发展水平相互促进,尤其在乡村旅游村,以及靠近县城的非农经济发达村,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相对较高;(2)年龄、户口性质(农村户口)、家庭人口总数、宅基地面积、人均宅基地面积、取得方式、是否翻建、是否确权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呈负相关.宅基地退出意愿较低的农户,多为户主年龄较老且以农业为主要生计来源的农户,由于其抵御生计脆弱性的能力较低,宅基地的保障功能较为重要.研究认为,都市山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设计,应该与提高农户生计多样化、促进乡村农家院及休闲旅游发展相结合,同时保障生计脆弱农户的宅基地资产权利,提高补偿标准,发挥政策合力,以此促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法律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其立法基础和标准不统一,导致现行相关法律规定相互矛盾。我国应确立完善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逐步建立农村宅基地有期限、有偿使用制度,在条件成熟时以立法形式规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