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秦岭矿区内矿山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比较频繁,基于此,在详细论述研究区的自然地理、地质地貌、构造、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地质环境背景的基础上,分析矿山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和发展的条件以及发育特征,同时提出矿山泥石流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导致地质灾害的因素很多,其中水文地质就是造成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因水文地质带来的地质灾害,其防御工作会受到地下水运动的干扰。本文就水文地质遗迹水文地质的结构运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贺兰山煤田二道岭矿区,以水文地表地质填图、水文地质钻探工程、简易水文观测、抽水测试、并结合矿山开采巷道水文现状周的综合勘查方法进行水文地质勘探分析工作,主要目的是为矿权评估、转让及为矿井建设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西藏墨竹工县甲玛矿区为例,在简要介绍矿区地理位置,地质环境特征,气候特征和水文特征的基础上,对西藏墨竹工卡地区矿山开发利用过程中,潜在的地质灾害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甲玛矿区在雨季有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矿石及尾矿的不合理摆放和矿山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扰动使得矿区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可能性增加;矿山开采中产生的酸性废水,使得矿区发生岩溶塌陷的几率提高。最后,对该地区矿山开发过程中潜在的地质灾害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使矿山开发趋于合理,避免由于地质灾害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5.
在煤矿运行过程中,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煤矿的安全,尤其在某些特定的区域,矿井水文地质信息量巨大,对水文的处理过程十分复杂,因此,有必要对原始的数据进行高效的整理与二次开发分析,构建狂进水文监测系统,实现对矿井生产与矿井灾害的防治的功效。文章以此为视角,从智能化的角度,对矿井水文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问题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本文的工作,促进煤矿安全运行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辽宁省宽甸县牛毛坞镇联办硼矿矿产资源开发后的地质环境问题,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提供意见。【方法】以牛毛乌镇矿区为研究对象,剖析矿区的气候与土壤、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后采用截流沟工程、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与生物工程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的防治。【结果】目前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已得到相应改善。【结论】当前社会由于过度开矿而引发的地质灾害,严重阻碍了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因此,要充分关注矿山的地质和生态环境问题,及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和修复计划。  相似文献   

7.
地质灾害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它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带来严重威胁。水文地质的灾害包括:地质灾害和洪水、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地质灾害评估在建设工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主要是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和思路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起到防灾减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甘肃科学学报》2006,18(2):F0002-F0002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省属专业机构。主要任务是对我省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考察、研究、预测、预报和防治,提高防灾减灾水平。承担着省内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应急考察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设计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任务。2005年,取得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3项国家甲级资质。该所现有高级技术人员14人(其中正高8人),博士4人,有9人入选省“333”、“555”创新人才工程,先后有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9.
《甘肃科学学报》2007,19(4):F0003-F0003
本刊讯:甘肃是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出台了一系列预防措施,按照《甘肃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对突发地质灾害提出了明确的应急对策,逐步建立起"汛前检查、汛期抽查、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灾后及时救援总结"的工作机制.兰州市是甘肃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根据《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全市分布有地质灾害754处,预测直接威胁55万余人和203亿多元财产的安全.近几年,兰州市在逐步完善管理机构,落实防治责任和加强管理力度的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上的支持,加大了地质灾害防治力度,2005年以来,每年地质灾害防治投入资金2000万元左右,有效地保障了危险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大大支持了城市建设快速安全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空间数据库,形成具有标准化基础地理、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等属性代码的图层信息文件,为当地政府部门提供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措施、预警方案、避灾路线等方面的信息,为行政部门制定防灾减灾规划,建立了可动态更新的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