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知识产权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知识产权大国,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服务与保护均需大量合格的知识产权人才。然而,与快速发展的知识产权事业相比,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仍存在较大差距。2008年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在"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战略措施中,明确提出了我国应"大规模培养各级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中介服务人才"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2.
王玮 《河南科技》2023,(7):127-130
【目的】分析安阳市知识产权近几年数据和人才现状,为安阳市知识产权强市提供建议。【方法】根据安阳市知识产权数据统计结果,结合人才现状的实际情况展开实证分析。【结果】安阳市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缺少政策激励,人才培养模式简单,专利代理所规模小,专利代理师数量少,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结论】要培养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需要政府积极参与、高校重点主导、服务机构鼎力协助,从而形成适合安阳市的因地制宜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社会对知识产权人才需求旺盛,然而国内多数高校知识产权学院毕业生,却并没有像社会期许和当初办学规划的那样"热销"和"紧俏",社会供需反差巨大。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专业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就业人数较少的现状,提出要针对河南社会实际需求,结合区域经济和产业特点,提出河南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对策,明确办学定位和办学结构,加强知识产权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校、政府和企业的三方联动作用,打造高校知识产权专业就业平台,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对知识产权人才需求空前迫切,然而,作为人才培养主要渠道的高校知识产权学院毕业生,却并没有像社会期许和当初办学时规划的那样"热销"和"紧缺"。本文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高校知识产权学院办学模式,提出要针对河南社会实际需求,结合区域经济和产业特点,找出河南高校特色知识产权学院建设的出路和对策,明确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加强知识产权师资队伍建设,发挥高校、政府和企业的三方联动作用,打造河南区域特色鲜明的知识产权学院,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5.
刘勇军 《河南科技》2022,(6):151-154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学科人才培养存在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的法学体量过重、应用导向不明确、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难保障、本科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知识产权本科的法学主导培养机制、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知识产权学科不具有独立一级学科地位和知识产权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贪多求全.我国应建立高校知识产...  相似文献   

6.
国家实施新工科建设战略,迫切需要高校更新原有工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抓好新工科示范专业建设.电子信息类专业是其重要支撑工科专业之一,探索和优化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将是助力国家经济腾飞,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责任.淮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对在建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做了有益的、多元化探索,将物理学、材料学和电子学交叉融合,构建了多元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框架,创立了"互联网+"软硬件人才培养平台,搭建多层次协同创新实验平台,实施产学研联动机制,使电子信息类的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何晨 《河南科技》2013,(16):265-266
在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建设技术型人才对工程施工建设的安全质量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和意义。随着道路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对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的提升,进行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就是十分关键和必要。本文主要结合高校对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与模式,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方法、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以满足道路桥梁工程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推进道路交通事业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8.
对于当前我国高校理工科知识产权教育的现状与不足进行了分析,探讨加强专利法教育对理工科大学生的必要性,并进行了教育模式的分析,以期促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更好地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安徽省6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对新形势下安徽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了思考,提出从制定科学培养目标、适时修订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提高选修课比例、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结合、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的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0.
正探索国外高校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培养特色与经验,有助于加强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质量,推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养和储备高层次、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队伍。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  相似文献   

11.
正探索国外高校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培养特色与经验,有助于加强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质量,推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养和储备高层次、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队伍。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  相似文献   

12.
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既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需要。针对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探讨了完善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杨辉  郭婷婷 《河南科技》2023,(11):129-133
【目的】分析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服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能力建设提供建议。【方法】通过梳理研究现状,以部分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例,对照分析其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做法。【结果】当前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完整系统的管理、研发方向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率低和缺少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等。【结论】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应通过建立知识产权申请前置评估制度、培养专业化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完善科技成果标准化评价,以实现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促进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相似文献   

14.
提高能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有的能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的制定、师资队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监控评价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为此,从制定培养方案、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和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构建能动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人才资源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而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本文从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紧迫性出发,对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几点培养策略,以便为更好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高校是创新资源重要聚集地和创新成果主要源泉,地方应用型高校链接知识创造和具体场景应用,在创新系统中具有独特的使命和地位。然而,应用型高校知识产权运营管理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亟须解决。【方法】面向地方高校从强化顶层设计、设置知识产权岗位微专业、贯彻高校知识产权标准、建设知识产权维权保护站和商标品牌指导站、推进校地合作、深化产学研用协同等六个方面对应用型高校知识产权运营管理路径进行分析。【结果】提出了地方应用型高校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对策。【结论】对地方高校深入推动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高等院校(高校)作为现代社会的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学历的专业人才。但就目前来看,社会对人才的评判标准逐渐由传统的重视学历向重视人才的多元化发展能力转变。因此,高等院校应在保证理论教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创新发展视角下的河南省高校专利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专利数量、结构和科技投入与产出情况等方面分析河南省高校专利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找出解决对策,提出强化专利意识、吸引高层次人才、出台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严格知识产权保护等改进建议,以期促进河南省高校专利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更好地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其中在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方面,要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纲要》提出,依托粤港、粤澳及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全面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在知识产权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更好发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等机构作用,加强电子商务、进出口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知识产权执法。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导航服务实践经验,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导航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建议。【方法】以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重点产业、企业专利导航服务实践、专利导航数据库建设、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工作等为分析对象,剖析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专利导航服务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专利导航服务体制建设有待增强、服务覆盖面有待扩大、团队业务能力有待提高。【结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需要建立健全产业、企业、高校专利导航工作支撑体系,完善专利导航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专利导航服务能力,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优化区域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