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基于单指标和综合指标,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ESDA)、Getis-Ord Gi*统计指数、标准差椭圆等多种方法和技术对2005-2012年信阳市170个镇域单元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影响该市镇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基于人均GDP指标测度经济发展水平时,2005-2012年总体各个镇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差异较大,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2)信阳市170个镇域单元经济呈现西部市区、东部固始县、潢川部分镇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北部、中西部、南部、东南部镇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镇域经济空间差异明显.(3)通过G指数分析信阳市内部空间特征时,2005-2012年镇域单元热点区域较少,冷点区域比较多,并且冷点区域有不断扩张的态势,呈现出"西扩南移"的趋势.(4)从人均GDP与乡镇经济对比的标准差椭圆系数及经济重心的变化来看,信阳市镇域经济分布呈现明显的东—西方向格局,经济重心主要位于信阳市的中部偏东的潢川县境内,并且有西移趋势.  相似文献   

2.
构建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转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探究河南省县域经济与乡村转型发展水平的空间特征及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河南省县域经济空间分异明显,中西部地区为经济增长热点区.欠发达农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部分县域由冷点区转化为次冷点区.(2)河南省县域乡村转型空间相关性显著,县域经济和乡村转型发展水平空间分布不一致.乡村转型热点区分布在中部农区和豫西南部分县域,县域经济增长中心为乡村转型的次热点区和次冷点区.(3)河南省县域经济和乡村转型发展水平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耦合空间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对两者耦合的制约作用较为明显.(4)结合人均GDP划分出低水平耦合型、拮抗型、磨合型及协调型4种类型,超过80%的县市经济发展与乡村转型处于耦合状态.  相似文献   

3.
以667个县域研究单元(县、县级市、市辖区)的旅游百度检索量、旅游总收入为虚实旅游经济测度指标,采用空间分类法、空间数据探索性分析方法、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黄河经济带县域旅游经济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①从空间分布格局看,整体旅游经济的不均衡性明显,呈现"一大三小"四核集聚格局.②从空间关联格局看,无论是实体还是虚拟旅游经济,均以显著HH区和显著LL区为主导且空间集聚效应明显.实体旅游经济显著HH区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山东的旅游经济发达区;显著LL区主要在内蒙古中部和东部、山西南部、青海大部分地区以及宁夏北部形成若干组团,在河南、甘肃等地零星分布.虚拟旅游经济显著HH区较实体层面分布范围明显扩大,主要分布在山东、陕西以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显著LL区数量较实体层面明显增多且分布范围有所变化,主要在青海大部分地区、山西南北两端形成低值集聚区,此外在甘肃地区有零星分布.③从核密度分析看,虚实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类似,山东、河南和山西三点沿东北-西南轴带形成高值聚集区且扩展成为核心发展片区.值得说明的是,虚拟旅游经济在陕北地区及内蒙古东北部形成多个副核心,...  相似文献   

4.
基于微观经济视角,采取多种方法获取黄河中下游四省5 491个镇域研究单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运用自然断裂点法、核密度估算法、冷热点分析法及变异系数等多种分析方法分析黄河中下游四省镇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①从发展水平的整体格局看,自下游至中游地区呈下降趋势,自高到低依次为山东、河南、陕西和山西;从空间的不均衡分布看,高值与低值分布的对比性明显,尤其是东部与西北部地区呈现较大的差距.②从集聚核心区看,镇域经济在山东和河南内部形成"双核"高密度区,并由此向外集聚程度逐渐降低;西北地区集聚核心最小、集聚程度最低且在镇域尺度下碎片化明显.③从空间关联特征看,冷热点集聚区的极化现象较为显著,大体呈现出"山东热,山西冷"的格局.此外,河南省中部和南部少部分地区也有热点区分布,但其邻近扩散关联效应不明显.④从内部不均衡状态看,不同尺度下区域不均衡状态有所不同,但总的来看山东、陕西镇域经济内部差异程度较低,河南次之,山西最大.⑤从GWR回归结果看,各影响因子回归系数的绝对值从大到小依次为人均工业产值>建成区面积/总面积>工业生产总...  相似文献   

5.
以人均GDP、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为测度指标,基于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市域、县域、镇域三维空间尺度,分析信阳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变化.研究表明:1从时间特征来看,2003—2013年信阳市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差异在逐渐缩小,镇域经济差异在逐年增大.2从空间分布特征看,县域经济主要呈现东西"双核"的高值分布格局,中部为"凹形"的相对低值区;镇域经济高值区呈现收缩之势且集中分布于市区附近、固始县内,低值北部集中连片分布,并且呈"西扩南移"的扩张态势.3针对研究结果从区位条件、政府政策、经济发展基础、"核心-外围"模式影响四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剖析,进而提出信阳市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信阳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市域城镇化合理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城乡收入比为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2015年黄河经济带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探索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整个经济带的城乡收入差距在整个研究期表现为波动下降状态,近期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2)从空间分布看,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区域在西南部占据主导并形成连绵区,城乡收入差距较小区域在中东、东部地区且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及经济发达区形成连绵分布区.(3)从空间关联特征看,主要以HH区和LL区为主,表明空间上存在集聚性.显著HH区在青海省南部、甘肃省南部和东部及吕梁山区形成连绵分布区,显著LL区逐渐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河南省中北部区域、内蒙古东西两侧区域等集聚分布.(4)从影响因素看,地形地貌发挥重要的"本底"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起基础性支撑作用,乡村振兴层面的"产业兴旺"起重要的支撑作用,"五化"的交织作用明显,电子商务业发挥的作用在不同区域表现不一致,"路径依赖"的效应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7.
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趋势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PCA-GWR模型等方法,定量分析重庆市人口半城镇化的时序特征、空间差异和空间关联特征,并揭示其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异性。结果表明:(1)重庆市人口半城镇化分为快速增长阶段和波动降低阶段,内部差异较大,形成了主城和渝西片区较高、渝东南和渝东北片区较低的二元空间结构,前者表现为"高中心—低外围"的圈层结构,空间差异较大,后者表现为"岛型—面状"的空间结构,空间差异较小;(2)人口半城镇化总体空间格局较为稳定,高/低值空间趋同、聚集分布,热点区、次热点区连片分布于主城和渝西片区,冷点区、次冷点区多位于渝东南和渝东北片区;(3)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与人口半城镇化率均呈现正相关关系,推动效应显著,影响程度在空间上大致沿"西南—东北"方向梯次递减。最后提出优化城镇、产业空间结构,破除城乡二元的户籍约束,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黄土高原地区277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及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揭示其2000-2015年经济发展的格局分异特征,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呈快速增长态势,整体上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其冷热点分布呈现典型的"中心-外围"空间结构,冷点区变化的波动性较为明显.地区经济空间分异中随机性占比不断减小,全方向上的空间差异程度渐趋加深,经济发展空间非均质性愈发显著,各方向上的经济发展差异经历了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资本投入与工业化发展始终是影响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居民消费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对县域经济发展也存在较大影响,各影响因素与地区经济热点区、冷点区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耦合性,但其影响程度和作用敏感性的区域差异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运用GIS 空间分析技术从类型、密度及均衡性等方面对海南岛1284 个乡村旅游资源点 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乡村旅游资源点空间上为典型的集聚型分布,空 间均衡度较低,呈“东北多、西南少”的多中心圈层分布格局,且各类型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总体上 呈现出“环水”“沿路”“绕城”等空间分布格局;(2)乡村旅游资源点发展的热点区和冷点区空间差 异明显,以冷点区和次冷点区为主;(3)空间格局受资源禀赋、地形地貌、湖泊水系、交通条件、经济 发展、政策支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构建的淘宝店铺数量获取与质量计算方法,运用空间分类、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回归等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县域尺度淘宝店铺数量与质量的空间分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从综合类店铺来看数量和质量的空间分异格局具有一定的相似度,极高、高等、较高水平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及南阳的部分地区,中等水平区主要临近3类高水平区分布,极低、低等、较低水平区主要分布在中南、东南、南部并连续成片.②从各类别店铺来看,农产品型、批发零售型店铺数量与质量的空间分布最广且与整体相似度最高.机械仪器、非金属、体艺文卫、生活服务类店铺在分布上出现很多空白区,等级结构不够完善,以极低等水平区为主,但在郑州市区附近均出现了高等水平区.③淘宝店铺数量和质量的空间关联格局较为相似,多以冷点和热点集聚区为主,冷点集聚区多于热点.在数量上形成两个热点集聚区,三个冷点集聚区.热点分布在河南省中部的郑州市区附近以及南部南阳附近;冷点分布在以鹤壁市为中心的北部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周口、驻马店、信阳等绵延区.在质量上,郑州市区附近形成一个热点集聚中心,冷点集聚区在河南省中南部形成横向大范围冷点绵延区.④通过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发现,影响淘宝店铺数量的因素主要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能力、原有商业基础,影响淘宝店铺质量的原因主要是区位优势、卖家经营理念以及地区商品名声等.  相似文献   

11.
董俊鸷  简子菡  丁志伟  张改素 《河南科学》2020,38(11):1860-1867
以中原城市群中的194个县(市)作为研究单元,基于创新水平指标体系,运用Jenks Natural Breaks分类、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2007年、2017年中原城市群创新水平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总体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东南-西北分异,高低区组合形成"一极三片区"的结构特点.②空间关联格局以显著HH区和显著LL区为主,显著HH区主要分布在以巩义市为核心的中部;显著LL主要在南部、东南部形成低值连片区.③从影响因素看,科技实力对创新水平分异发挥着核心支撑作用,经济实力和科技投入分别发挥着动力支撑和关键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从镇域工业化、镇域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惠民保障性及生活富裕度5个维度构建乡镇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综合评价法、最大-最小规范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别对武陟县乡镇体系等级结构以及障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等级排名看,木城镇、龙源镇、三阳乡和大虹桥乡排名上升,谢旗营镇、大封镇排名下降,西陶镇、詹店镇较为稳定.其他乡镇虽综合水平得分上升,但等级排名较为靠后.(2)从等级结构看,整体呈现“底小身大”型结构,与理想金字塔结构具有一定差距.其中,各等级乡镇都具有演变规律的差异性.(3)从空间分布看,第一等级乡镇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和西部;第二、三等级乡镇主要分布在北部以及西南角,范围变化较小;第四、五等级乡镇呈现“V”型成片分布,且分布范围变动较小.(4)从全局自相关看,Moran’s I虽有所变化,但仍为负值;从局部自相关看,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单元不多;从Moran’s I散点图看,主要以HL区、LL区为主.(5)从障碍因子分析看,产业进程、社会保障、现代农业及联动发展为主要影响因素,分别起着核心引领、关键支撑、基础支撑和活力驱动作用.(6)基于空间特征和障碍...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县域城乡互动水平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常态背景,构建县域尺度下城乡互动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标法、主成分分析法、空间分析方法等,对河南省县域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河南省城乡互动水平的时间格局变化呈现"先下降后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近期互动水平提升的幅度较大.(2)河南省城乡互动水平空间格局演变呈现明显的规律特点,高、较高水平区以郑州市辖区为中心向西北方向不断增多的演变特点,显著HH区不断增加且出现集中分布态势;东部、东南部、南部等区域的低、较低城乡互动区的整体格局变动不大并形成大范围连绵分布之态势,显著LL区的分布与低城乡互动区的分布格局并不一致.总结而言,影响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的支撑、城镇化的拉动、城乡体系优化、信息化的融入影响、战略政策的导向影响等.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为研究对象,以2000年和2012年为时间节点,运用自上而下法计算交通运输碳排放量,运用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GIS(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空间分析框架探讨交通运输碳排放的时空格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的增长速度和空间分异十分明显,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这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2交通运输碳排放呈现离散分布,负相关性不断减弱,热点区和冷点区比重均呈下降趋势,东部沿海尤其是长三角和环渤海出现热点结构特征,西部内陆始终为低值簇;3在不断扩大的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差异中,随机性增强,空间自组织性减弱,格局演化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和延续性,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渐次倾斜.  相似文献   

15.
李志远  马芳芳  李晗  丁志伟 《河南科学》2023,(10):1498-1507
根据2016—2021年千强镇的榜单,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最邻近指数法等方法分析千强镇的时空演化规律,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在频数方面,千强镇呈现出趋海分布的趋势,并形成以江浙、珠三角为集聚核心区和局部零散分布的空间分布格局.(2)在对比分析方面,千强镇分布与百强县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3)千强镇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海峡西岸城市群,表明了城市群在引领乡镇的发展、带动区域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从集中程度看,最邻近指数呈现下降趋势,印证了千强镇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进一步增强.从局部LISA集聚图看,显著HH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及其向北延伸至江苏南部的局部地市,小部分分布在珠三角城市群核心区但近期消失;显著LL区破碎化分布明显,主要分布在十堰、襄阳等地区.(5)从影响因素看,各因子的决定力排名为公共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工业个数>人口>人口密度>高程>营业面积50 m2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人口城镇化率.此外,政府政策对千强镇分布有着较强的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狭义绿色化概念内涵的理解,从区域生态环境"绿量"、城镇生态环境"绿量"、"蓝天白云"绿色天气质量、生态环境"绿色"治理4个方面选取8个指标构建绿色化水平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评价中原城市群197个县域单元的绿色化水平,进而分析其空间差异状况.结果表明:(1)绿色化综合水平与区域生态环境绿量的空间分布格局最为相似,高、较高水平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外围区和南部的局部外围区,中等水平区除东部、北部产生的少数集中分布区外,多数处于西部且围绕高值区分布,较低、低水平区主要分布在京广线一带、东部和东南部并形成连绵分布区.(2)城镇绿量中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的高水平区与整体空间格局类似但范围缩小且较为零散,高、较高水平区组成的集聚格局有所弱化.人均绿地面积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整体情况不尽相同,主要与政府的重视程度和绿化工程相关.(3)空气质量的绿色化水平格局明显,绝大多数区域处于中等水平区及其以上等级且主要分布在南部,除少量较低和低水平区分布在中部、东部的核心城市附近外多数低值分布区在北部形成集聚区.(4)生态环境绿色治理水平的两个指标空间格局各具特色,主要与地方政府的治理措施、治理手段相关.  相似文献   

17.
选取湖北省县域2001年~2012年份人均GDP数据,基于ArcGIS9.3空间分析模块,采用相对发展率、锡尔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Getis-Ord Gi*指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与演化进行定量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较大,且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其相对差异在波动中递减,且各地经济运行较为平稳.(2)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并随着年份的增长其空间正相关性也在波动中加强,这表明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其相邻县市区之间的相关性随着年份的增加也越来越强,同时也说明各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是逐渐趋于收敛的.(3)湖北省县域经济呈现出"西低东高"、"中部高,周边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热点地区基本集中于鄂东环武汉城市圈,且从年份的变化来看,热点地区有向荆襄宜城市群地区转移的趋势;而冷点地区则基本位于鄂西北、鄂西南、鄂东北、鄂东南山区,且随着年份的增加,热点地区增多,冷点地区减少,反映了湖北省县域经济整体趋好.(4)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基本呈现西北-东南格局,12年间其重心东西移动的距离大于南北方向的距离,且2005年~2008年的偏移速度快于其他年份.  相似文献   

18.
运用熵权TOPSIS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法,通过指标体系构建,对河南省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进行定量评价及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县域创业环境整体偏低,42.41%的县分布于创业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值的低值区.(2)河南省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豫南南阳市和驻马店市部分县/区、豫东周口和商丘两市,呈"U"形空间格局.(3)从全局系统来看,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和劳动力资源状况是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主要制约因素.从局部系统来看,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特征显著,各子系统对河南省边缘地区影响程度较大.针对豫西山地丘陵区、豫南南阳盆地和桐柏山—大别山山地丘陵区和豫东平原地区的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优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抖音电商指数,运用空间分类法、位序-规模法则、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以及空间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布来看,整体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局部的连片分布特征明显.与实体经济对比发现,除北部外围区低值连片分布类似外,其他空间分布特征差异较大.(2)从位序-规模特征来看,无论从总量还是从人均指标,高水平区数量少,但影响作用强,拟合曲线属于接近首位型的类型且"翘尾"现象明显.(3)从空间关联特征来看,整体表现出以显著HH区和显著LL区为主导的局面,且空间关联的集聚效应较为明显,与实体经济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分布特征.(4)从影响因素来看,电商基础环境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县域抖音电商指数发育水平;实体经济的支撑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其提升作用不明显.从深层次来看,县域抖音电商指数的提升更多地与创业者的经营意识、专业化运营以及产品质量相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基于"质量规模-支撑能力-发展潜力"三大层次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自然断裂点分类、加权Voronoi图分析和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黄河流域红色旅游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并提出空间格局优化路径.研究发现:(1)从空间差异上看,景点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明显,高水平景点数量仅有12个,明显偏少,集中分布在呼和浩特及延安附近;中等水平及以下景点占比达到72%,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各个县区.(2)从影响范围上看,高水平景点因集中分布,影响范围往往有限;而低水平景点分布稀疏,影响范围反而较大.(3)从区域格局上看,核心景点在黄河上、中、下游和晋陕两省形成呼-包、兰州、延安、豫中、关中、晋中、六盘山、川陇和晋陕九大密集区.(4)基于评价结果,结合旅游空间区划的相关原则,提出了"一心、两轴、四大分区"的空间组织方案及优化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