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纳豆激酶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2  
纳豆激酶是从日本传统食品内豆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具有溶血栓功能的酶。笔者从市售纳豆中分离出一株能产纳豆激酶的菌株,并对之进行液体培养,发现在pH7.0,接种量为2%,种龄24h,装液量10mL/100mL,碳源为木糖,浓度为2%,氮源为大豆蛋白胨,浓度为3%的条件下,接种后第四天为产酶高峰期,最高产酶量可达到787.1尿激酶单位/mL发酵液。  相似文献   

2.
利用纳豆菌I液体发酵生产纳豆激酶。对影响生产纳豆激酶的培养基的成分——碳源、氮源、碳氮比以及4种盐浓度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当蔗糖3%,蛋白胨2%,KH2PO40.1%,K2HPO40.25%,MgSO40.05%,CaCl20.01%时纳豆菌I产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王石  吕红英 《科技资讯》2010,(10):129-129
1987年日本学者须见洋行首先在日本传统食品纳豆中发现一种具有高效溶栓活性的酶,并将其命名为纳豆激酶(简称NK)。纳豆激酶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可以溶解血栓、净化血液。更重要的是,纳豆激酶等活性能物质可以渗透到毛细血管发挥作用,调节微循环,因而有祛斑美容、治疗顽固性过敏引起的皮肤病的效果。目前已经掀起了开发以纳豆激酶为主要原料的保健品热潮。本文通过对纳豆激酶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改善发酵条件,在提高NK产量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物理化学诱变选育冠菌素高产菌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菌素是一种能够引起大豆叶片黄萎病的致病因子.它作为茉莉酸类物质的结构类似物在植物抵抗各种环境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冠菌素产量比较低,这就限制了冠菌素生理作用的广泛研究.本试验通过紫外、亚硝基胍结合诱变选育冠菌素高产突变体,得到的突变体冠菌素产量是出发菌株的1.8倍,命名为M-18.该菌株在18℃下发酵生产冠菌素,产量大幅度提高,发酵周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5.
用实验室复合诱变选育的5株产纳豆激酶正向突变菌株,通过随机组合混菌发酵试验,确定了混菌发酵产NK活性最高的菌株组合为CBL-2-7-10-6、DNS-17-3-15-7和L-5-8-15.随后经过一系列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这3个突变菌株混合发酵的最佳发酵工艺: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质量分数为4%、大豆蛋白胨4%,MgSO4 0.04%,CaCl2 0.06%,K2HPO4 0.2%,KH2PO4 0.1%;CBL-2-7-10-6,DNS-17-3-15-7和L-5-8-15这3个突变株接种量分别为670、670和1000μL/100 mL;初始pH7.0,发酵温度31℃,摇床转速160 r/min,发酵时间50h.在该条件下,发酵NK酶活性可以达到4 952.33 IU/mL,是本研究单菌株发酵最高酶活(DNS-17-3-15-7的NK活性2 096.57 IU/mL)的2.36倍.  相似文献   

6.
采用比浊法连续测定D600 nm值,绘制菌种生长曲线,确定纳豆菌培养条件,并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实验的方法对纳豆激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培养基成分的最优组合为MgSO40.02 g/L,K2HPO40.02 g/L,KH2PO40.01 g/L,CaCl20.02 g/L,麦芽糖0.3 g/mL,大豆蛋白胨0.3 g/mL,最适培养温度是37℃,pH=8.0,最佳接种量为每5 g黄豆接种500μL菌液.用Folin-酚法测酶活,由优化前的31.25 U/mL发酵液提高到158.74 U/mL发酵液,单位产量提高了约5.08倍.通过对纳豆激酶发酵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探索纳豆激酶的生产工艺,为纳豆激酶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构建遗传背景差异较大、解钾性能稳定提高的候选菌库,选用课题组分离的蜡样芽孢杆菌L18(Bacillus cereus,KF494191) 为出发菌株,对其分别进行亚硝基胍(NTG)和紫外(UV)诱变处理,经四苯硼钠-季铵盐显色初筛,摇瓶发酵复筛,获得42株解钾能力显著增强的突变株,其中:诱变株L18-NTG-151和L18-UV-68发酵液钾质量浓度分别为126.74,121.69 mg/L,与出发菌株相比分别提高了63.64%和57.12%.结果表明亚硝基胍和紫外线诱变处理能显著提高蜡样芽胞杆菌的解钾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影响纳豆激酶产生菌固体发酵时产酶影响因子如碳源/氮源、含水量、温度、pH和培养时间等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菌株1适宜的固体发酵产酶培养基豆粕:麸皮比为3∶1;菌株2适宜的固体发酵产酶培养基豆粕:麸皮比为1∶1时产酶活性最高;菌株1适宜的培养基含水以50%最好,菌株2以70%最好;培养基初始pH均在7.0时酶活最高;发酵温度均以25℃最好,不易超过30℃;两个菌株的适宜发酵时间分别为36 h(菌株1)和72 h(菌株2).在优化发酵条件下,两个菌株单位发酵物中纤溶酶平均酶活力可分别达到1 407.25 U/g(菌株1)和953 U/g(菌株2).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菌株产酶特点的基础上,对纳豆激酶(NK)制剂的干燥技术及其保存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NK菌株的产酶特征有明显差别;冷冻干燥和静态微波真空干燥都可用于纳豆激酶的干燥处理,其中冷冻干燥适用于纳豆激酶实验室干燥,而静态微波真空干燥适用于纳豆激酶制剂的规模化干燥;同时静态微波真空干燥时温度以不超过50℃为宜,温度过高则NK活性急剧下降,而且物料颜色变黑;NK经过干燥处理后室温贮藏24个月时,NK活性仍可达到其原始酶活的80%以上,研究结果为纳豆激酶制剂的产业化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
以激光-紫外线复合诱变筛选的桑黄菌菌株S1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研究了液体发酵条件,根据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设计确定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装瓶量120 mL、接种量17 mL、发酵温度26℃、摇床转速135 r·min-1,并通过验证试验得到实际菌丝产量为(24.47 ±0.80)g·L-1.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小型发酵罐试验,得到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搅拌速度180 r·min-1、温度29℃、空气流量6 L·min-1,得到的菌丝和胞外多糖产量分别为(68.23±2.51)g和(10.23 ±0.35)g.  相似文献   

11.
李淑彬  王军  钟英长 《广西科学》2003,10(2):135-138
对抗真菌抗生紊Terreicacid—179M(简称179M)产生菌黄柄曲霉(Aspergillus flavipes)进行紫外线、亚硝基胍、紫外线加亚硝基服多轮复合诱变,以对自身次生代谢产物抗性作为筛选策略,选育到对自身抗生素抗性提高且发酵相对效价提高到383%的高产菌株。菌落形态观察发现在SabauraMd(SBD)培养基上产孢子丰富且形成黄色孢子和黄色菌丝的179M产量较高。179M最佳发酵温度为28℃,培养基最适起始pH值为6。  相似文献   

12.
以豆粕为原料固态发酵产纳豆激酶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食品级豆粕为唯一培养基成分,通过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产纳豆激酶的培养基的优化实验,确定优化条件为:接种量5%,装量为40g于250 mL锥形瓶,培养基含水量60%,浸泡水pH 7.5,发酵温度37℃.在培养24h后达到产酶高峰,产酶活力达到1 662 FU/g.比较了在相同的发酵条件下,以食品级豆粕为培养基比大豆为培...  相似文献   

13.
黑曲霉的紫外诱变及其液体发酵产木聚糖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曲霉A,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处理,采用平板培养筛选,获得一产木聚糖酶活力高的茵株.实验通过氮源含量,碳源含量,培养基含量和发酵时间对液体发酵产木聚糖酶的影响分析,得出产木聚糖酶的最优条件,即培养时间60 h,接种量5 mL细胞浓度为5×10°个/mL孢子悬液,温度为28℃,氮源质量浓度4 g/L,底物量为0.55 g,培养液70 mL,此条件下生产的木聚糖酶活力可达到58.305 u/mL.  相似文献   

14.
对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CICC 6005菌株进行Co60诱变,从突变体中选育得到1株生长快速的耐酸突变菌株LS-8.该菌株在pH值3.6的条件下发酵72h、在pH值3.8的条件下发酵104h,L-乳酸产量分别达9.2 g/L和16.5g/L.  相似文献   

15.
黑曲霉T455-5经~(60)Co γ射线诱变后,筛选到一株2402菌株,它在薯干粉培养基中,柠檬酸的平均生产速率为1.69g/L·h。2402的柠檬酸生产速率受到pH的影响,经柠檬酸-麦芽汁培养基筛选,得到一株2402T,平均柠檬酸生产速率达2.1g/L·h,对糖的转化率不低于95%。  相似文献   

16.
以谷氨酸棒杆菌FC22(Phe-+Tyr-+5MTr)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诱变,定向选育出具有磺胺胍抗性目的突变株FC523(Phe-+Tyr-+5MTr+SGr).通过正交实验对FC523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温度、pH和转速等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在最佳条件下,该菌株摇瓶积累L-色氨酸最高可达8.6 g/L.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影响N1菌株产纳豆激酶的营养条件,结果表明,半乳糖和酵母膏为最佳碳源和最佳氮源. 据此,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了营养条件,由回归方程,找出了适合菌株 N1 生长的最佳配方——半乳糖 12.51g/L、酵母膏 4.82 g/L、磷酸二氢钾 1.67 g/L、硫酸镁 0.76 g/L,此时纳豆激酶酶活理论值为 179.08 U/mL.  相似文献   

18.
纳豆杆菌纳豆激酶成熟肽基因的克隆与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纳豆杆菌 (Bacillusnatto)是从日本传统食品纳豆中筛选出来的 ,它具有较强的溶栓作用 .根据已发表的纳豆激酶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从纳豆杆菌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和克隆到纳豆激酶基因 .序列分析表明 ,该纳豆激酶基因成熟肽编码区含有 82 5bp ,编码 2 75个氨基酸残基 ,与文献已报道的序列分别有 93.4 %和 94 .5 %的同源性 ,显示了极高的同源性 .但该基因与该室克隆的豆豉溶栓酶基因的同源性仅为 80 .1%,这表明纳豆激酶与豆豉溶栓酶确实不是同一种酶 .  相似文献   

19.
铜抗性菌株的原生质体诱变选育及其吸附能力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Y1单倍体化,筛选得到单倍体出发菌株SY1,通过紫外线(UV)和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获得1株高抗性突变菌株,其Cu^2 抗性水平为8mmol/L,是出发菌株的8倍,其Cu^2 吸附量是出发菌株的4.6倍。50世代培养结果表明,其遗传稳定性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20.
利用紫外线和化学诱变剂硫酸二乙酯对米曲霉H10进行复合诱变,选育出产中性蛋白酶高产菌株H12-5。该菌株比对照菌株中性蛋白酶活力提高10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