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规的鱼塘路段的处理均采用换填法,为避免淤泥运出和填筑材料的制作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采用软土就地固化技术改良鱼塘底部淤泥.首先介绍就地固化设备,并以潮汕环线高速公路就地固化试验段工程为例,详细介绍该技术在鱼塘路段的应用及其优势.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固化28 d后表层承载力能满足要求,搅拌不均匀现象对承载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研究新型CVC固化剂固化淤泥填筑道路的路用性能,通过对3个地区固化淤泥进行干缩试验、抗冲刷试验、抗冻融试验和劈裂试验,系统分析CVC固化剂中蛭石掺量对固化淤泥的收缩性影响规律,以及蛭石和有机质含量对固化淤泥耐水性能、抗冻融性能和抗拉能力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对比其他固化剂固化淤泥的相关性能,评价CVC固化剂固化淤泥填筑道路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蛭石掺量的增加,固化淤泥的干缩应变和平均干缩系数变大,失水率却减小,固化淤泥抗冲刷性能与抗冻融性能显著提高,而劈裂强度有减小趋势;淤泥中的有机质对耐水性能、抗冻融性能和间接抗拉性能均有不利影响;CVC固化剂固化淤泥的路用性能优于其他普通固化剂。  相似文献   

3.
赵笛  朱先杰  侯志强  韩婷婷  朱伟 《河南科学》2019,37(10):1634-1639
水环境治理过程中采用底泥疏浚的方法会产生大量疏浚淤泥.传统的处理处置方法难以处置大量淤泥,通过化学改良对其进行固化处理后资源化利用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但是,疏浚淤泥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质,有机质含量对淤泥固化效果的影响不可忽略.对27种不同来源疏浚淤泥进行了有机质含量调查与测定,并选取其中7种进行了不同有机质成分含量的测定与分析,明确有机质中对固化淤泥强度产生影响的有机质成分后,采用添加相应有机质成分的方式,研究有机质含量对淤泥固化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其机理,最后针对大连湾疏浚淤泥,提出其富里酸含量对固化淤泥强度影响阈值为5.89%.  相似文献   

4.
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土方填筑技术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对土质进行合理改良,并使其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以保证土方填筑工程质量。本文首先对土方填筑施工技术应用的原则进行分析,而后再通过对土方填筑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土方填筑施工技术能使工程项目在质量和成本上达到最佳效果。在实际工程中,应合理选择施工技术、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以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同时,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土质情况和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土方填筑方式和施工工艺,以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应注重后期质量控制工作,以确保工程项目得到充分应用。  相似文献   

5.
周大禹  陈龙  王福喜  谢珂 《河南科学》2019,37(5):754-761
针对就地固化土路基,将废弃的淤泥土就地固化后用作路基填料,达到了废弃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实际工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试验对就地固化土的压实特性和路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发现水泥和矿渣微粉可以有效改良河道淤泥土,其中11%的固化剂总配比,满足规范中对上路床的强度要求;使用室内承载板法发现,11%固化剂掺量能够满足沥青路面对土基回弹模量的要求;随着固化剂总配比的增加,试样的CBR值基本呈线性增加,可以用一次多项式较好的拟合;随着击实前闷料时间的增长,击实后固化土的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6.
王晓东  蒋建 《科技资讯》2009,(10):154-155,157
随着环境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淤泥大量产生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根据国内外现有的对淤泥进行无害化处理技术、固化处理技术和轻量化处理技术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认为疏浚淤泥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潜在资源,开展废弃疏浚淤泥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淤泥具有低渗透、高含水、高压缩等特点,以此为基础的路基在填筑时需对淤泥层进行处理以达到工程安全和使用的要求.某区中央大道为深厚淤泥路基,填筑时采用"碎石桩+超载预压"的方法对深厚淤泥层进行处理.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分析该路基填筑及后期运营时的沉降及其对周边环境影响的范围及程度,针对现场调查和计算结果给出深厚淤泥路基的加固措施及计算建议.对于深厚淤泥路基填筑所采用的计算分析方法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扩展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利用碱渣和矿渣作为固化剂对淤泥进行固化处理,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探讨固化剂掺量、养护龄期对固化淤泥强度的影响,并进行pH值、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分析其微观特征.研究表明:碱渣-矿渣固化处理初始含水率为80%的淤泥,可增大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减小破坏应变...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泥质软岩弃渣在路基填料中的应用,以成武(成县—武都)高速公路为工程依托,开展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对泥质软岩及3种改良填料路基沉降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泥质软岩弃渣及其改良填料路基2年内的沉降量、沉降速率和固结时间;并在依托工程试验段开展路基沉降监测,对砂砾改良后的泥质软岩弃渣填筑路基沉降规律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泥质软岩弃渣直接填筑路基时的沉降最大,路基顶面中心线的沉降量为53.58mm,路基边缘的沉降量为49.25mm;与泥质软岩弃渣直接填筑路基相比,砂砾改良后的泥质软岩弃渣填料路基沉降量最小,路基顶面中心线的沉降量减小了34.7%,路基边缘的沉降量减小了33%;泥质软岩弃渣直接填筑的路基沉降速率最大,为0.5mm/d,砂砾改良后的泥质软岩弃渣填料路基沉降速率最小,为0.2mm/d,比泥质软岩弃渣直接填筑路基时的沉降速率减小60%;4种方案固结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泥质软岩弃渣、土工格室加固、水泥改良、砂砾改良;试验段砂砾改良后的泥质软岩弃渣填筑路基沉降也呈现出路基顶面中心处较大,两侧沉降量较小的特征,前30d路基顶面沉降的速率最大,144d后路基顶面最大沉降量达到27.1mm;靠近边坡端的沉降量比靠近挡土墙端的大;沉降监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简述无锡湖泊治污、修复生态、维护湖泊健康生命实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湖泊生态清淤和淤泥资源化利用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秦玉禹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12):5076-5087
为实现工程弃土的资源化利用和降低工程投资,以苍南县安澜工程(南片海塘)护塘河开挖产生的淤泥质土为研究对象,将附近绿能小镇三澳核电站工程弃土作为粒径改良用土,并采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不固结不排水(UU)三轴剪切试验研究水泥与粗颗粒工程弃土复合改良淤泥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并得到即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又具较好经济性的改良土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改良土物理力学性能因素主要为粗颗粒弃土占比、水泥掺量、养护龄期,其中水泥掺量与养护龄期影响最为显著;单掺改良时,粗颗粒掺量对改良土的力学影响较小,改良效果不佳。淤泥土、粗颗粒土、水泥掺量分别为40%、60%、15%,养护龄期为56 d时淤泥质土的改良效果最佳,最大偏应力和粘聚力分别为2897.87 kPa、567.63 kPa。改良后的土作为海塘闭气土方用土能够满足工程设计要求。该研究能够为海塘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淤泥土具有高含水率,高压缩性,强度低等特点,工程建设中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等危险。为改善淤泥类土的力学性质,实现淤泥资源利用,选取工业矿渣为固化材料,以硅酸钠和氯化钙为激发剂,对淤泥土进行改良。通过开展无侧限抗压试验,分析矿渣、硅酸钠、氯化钙掺量和龄期变化对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矿渣在激发剂的作用下能显著提高淤泥土的强度,其强度随矿渣掺量近似呈线性增长的趋势。硅酸钠对矿渣的激发效果明显优于氯化钙,其临界掺量为9%;氯化钙对强度并无明显增长,甚至表现出负面效应。基于试验数据建立固化淤泥土强度预测模型,可以对固化淤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进行准确预测。研究成果为矿渣固化淤泥土的工程应用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红砂岩路基及其施工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辉 《科技资讯》2006,(17):46-46
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用作路基填筑的材料越来越多,红砂岩就是其中一种较为理想的材料,红砂岩作为路基填料有强度高、稳定性好等诸多优点。由于材料的特殊性,以前红砂岩多用于弃方或低等级道路的填筑,但在低等级道路填筑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质量问题,用在高速公路上特别少见。本文对红砂岩的路基的基本知识及其填筑技术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分级填筑施工是淤泥地基上修筑路堤常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在填筑过程中,必须验算每级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以保证淤泥路基预压工程安全、合理.通过大量的十字板剪切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扁铲侧胀试验,并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研究了淤泥抗剪强度的分布规律和排水固结过程中抗剪强度的增长规律,发现排水固结前后淤泥路基强度基本随深度增加线性增长,排水固结过程中水平方向的抗剪强度增长速度不同.最后还分析了淤泥路基在填筑过程中抗剪强度变化规律对淤泥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既考虑填筑过程中淤泥路基的强度增长又考虑不同位置增长速率差异的稳定性分析结果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在雨季及冬季的土方填筑及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质量常常无法得到保证,这也是土方填筑及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难点。基于特殊气候对土方填筑及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的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16.
煤矸石资源化开发利用途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从分析煤矸石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及资源价值出发 ,全面地综述了煤矸石资源化利用途径的六大方面 :利用热量 ,生产建材及制品 ,生产新型材料 ,生产化工产品 ,生产肥料和改良土壤 ,用作工程填筑材料  相似文献   

17.
淤泥固化技术是淤泥资源化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通过采用石灰粉煤灰固化有机质土,研究了石灰粉煤灰固化有机质土的适宜性问题,结论发现,石灰与粉煤灰的掺入,一定程度降低了土体液限和塑性指数,能够提高固化土拌和的和易性,降低施工难度,十分有利对较好。  相似文献   

18.
张刚  高鹏 《科技信息》2010,(15):361-361
过城河道是城区防洪的最大安全隐患,河道安全治理影响着整个城区人民生民和财产的安全。本文就城区河道治理在施工准备、场地清理、施工期排水及降水、土方开挖方法和程序、土料利用和弃渣、土方开挖安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城区河道在土方开挖治理等方面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绿色低碳处置渣土并进行资源化利用,通过碱激发高炉矿渣(ground granulated blast-furnace slag, GGBS)作为绿色固化剂固化淤泥质工程渣土进行路基填料应用,探究不同固化剂掺量对固化土的综合性能影响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对固化效果进行微观表征,用分形理论阐述微观孔隙特征揭示碱激发GGBS固化淤泥质渣土机理。结果表明:固化剂增加了固化土液塑限,降低了塑性指数,最优含水率随固化剂掺量增加呈现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最大干密度与之相反。掺入固化剂提高了渣土力学性能和水稳性,10%的掺量的固化渣土,强度、加州承载比(California bearing ratio, CBR)、水稳性以及渗透性分别为2.36 MPa、210.7%、81.3%和1.36×10-7 cm/s,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路基填筑强度要求。微观机理表明,改良土的主要水化产物为(N...  相似文献   

20.
以固化湖泊淤泥为主要原材料,采用真空挤压塑性成型技术制备并经烧结得到小样砖.对原材料进行理化性能分析发现,少量固化剂的加入并未明显改变淤泥的塑性指数、氧化物组成、矿物组成等,但对成型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测试并比较了湖泊淤泥、固化湖泊淤泥实验室小样砖坯体的干燥线性收缩、烧结后小样砖的体积密度、吸水率、强度、导热系数、抗冻性等.研究发现,当固化淤泥掺量为90%,煤渣掺量为10%时,可制备出坯体干燥线性收缩为5.42%,成品吸水率为18.2%,强度为15.8 MPa的小样砖,其综合性能较未经固化处理的湖泊淤泥烧结小样砖略差.采用SEM和MIP等测试手段对其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固化淤泥烧结小样砖与相同煤渣掺量的湖泊淤泥烧结小样砖相比,其微观结构更为疏松,未被玻璃相包裹的颗粒及未被填充的孔隙更多,孔隙率较大是导致其强度较低、吸水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但同时,其导热系数略低.2种烧结小样砖均具有好的抗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