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将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三者视为统一整体,上部结构考虑空间框架形式,筏板计算采用亨奇中厚板8节点等参数单元,桩土体系采用剪切位移法,考虑群桩效应的共同作用进行空间分析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本文所采用的方法是一种空间分析方法,可推广到框一剪结构的空间分析.在求解时利用波前法使得效率极大提高.所编制程序具有一定通用性,适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2.
将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三者视为统一整体,上部结构考虑空间框架形式,筏板计算采用亨奇中厚板8节点等参数单元,桩土体系采用剪切位移法考虑群桩效应进行共同作用的空间分析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本文所采用的方法是一种空间分析方法,可推广到框筒及框一剪结构的空间分析.在求解时利用波前法使得效率极大提高,所编制程序具有一定通用性,适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3.
将桩的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三者视为统一整体,上部结构考虑空间框架形式,筏板计算采用享奇中厚板8节点等参数单元,桩土体系采用剪切位移法考虑群桩效应进行共同作用的空间,分析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所编制程序具有一定通用性,适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4.
考虑桩土动力相互作用时群桩阻抗函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与土体的动力相互作用不仅改变了桩基的承载力,也影响了上部结构对动荷载的响应,因此在进行上部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时必须考虑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对这种动力相互作用效应研究的基础是确定桩土系统的阻抗函数,文章对考虑桩土系统动力相互作用时群桩的阻抗函数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明确了影响桩土系统动力相互作用阻抗函数的各种主要参数,为进一步研究桩土结构相互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施工场地狭小,普通压桩设备无法进场施工的条件下,利用已建成的建筑物自重,采用锚杆静压桩技术进行地基处理。地基基础设计按锚杆静压桩施工完成前后分两阶段考虑。锚杆静压桩压桩前,按天然地基设计;锚杆静压桩压桩完成后由桩单独或与地基土共同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按桩基础或沉降控制复合桩基设计。在压桩施工时,上部已完成的结构自重必须满足最终压桩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双线性等向硬化模型考虑结构的非线性,并用Drucker-Prager理想弹塑性模型模拟土的非线性,同时在桩-土接触面上设置接触单元模拟桩-土间的非线性,建立了一个桩-土-上部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不同的建筑场地条件下桩-土-上部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响应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结构的内力以及变形分布情况,得到了一些有应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考虑框架剪力墙结构与筏板-桩-土之间共同作用的影响,用ANSYS对一20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以及筏板-桩-土建立整体空间模型;着重分析了桩-地基土对上部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情况,包括结构振型、周期、位移、内力等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行为;并与刚性地基基础假定情况下的结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一些有用结论,供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传统桩筏基础设计没有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变化的影响,边桩实际承载力超过设计承载力而中桩实际承载力小于设计承载力。建立了框架结构和单片剪力墙结构、桩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的平面有限元模型,计算了逐层加载和一次性加载条件下两种上部结构形式的桩顶反力、桩筏荷载分担比、桩基沉降及差异沉降。结果表明:刚度大的上部结构形式下桩顶反力小;桩筏荷载分担比随上部结构刚度的增大趋于稳定;不同上部结构形式的刚度变化对其下桩顶沉降的影响不同。为进行合理的桩基设计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分析桩—土—桩相互作用的机理 ,依据弹性Winkler地基梁理论 ,采用相互作用系数的概念考虑群桩效应 ,提出层状场地中 ,考虑动力群桩效应的结构等效动力刚度矩阵的计算方法 .以两个代表性的实例 ,分析动力群桩效应的特点 ,并比较两个实例的差异 .  相似文献   

10.
群桩-地基土-桥梁结构的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子结构方法研究了公路桥梁考虑群桩-地基土-空间桥梁结构相互作用分析方法,根据结构矩阵分析理论的子结构方法和中国桥梁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的m法,推导出了群桩基础(子结构)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出口刚度矩阵的表达式,并编制了相应的电算程序PSTIF和BK3。实际算例表明,本文方法计算精度和效率较高,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一种简单有效通用的厚、薄板壳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四边形平板壳元,它由基于Mindlin板理论的平板弯曲元与带有平面内转动的平面膜单元组成。单元中每个结点有六个自由度,易于模拟复杂的壳面连接和易于与别的带有转动自由度的单元相容,此种板壳元能顺利通过弯曲,膜小片检验,无剪切和膜“锁住”及多余零能模式,计算方法简便,适用范围广,且计算精度十分理想,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High-throughput techniques,such as the yeast-two-hybrid system,produce mass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data. The new technique makes it possible to predict protein complexes by com-putation. A novel method,named DSDA,has been put forward to predict protein complexes via dense subgraph because the proteins among a protein complex have a much tighter relation among them than with others. This method chooses a node with its neighbors to form the initial subgraph,and chooses a node which has the tightest relation with the subgraph according to greedy strategy,then the chosen node is added into the initial subgraph until the subgraph density is below the threshold value. The ob-tained subgraph is then removed from the network and the process continues until no subgraph can be detected. Compared with other algorithms,DSDA can predict not only non-overlap protein com-plexes but also overlap protein complexes.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DSDA predict as many protein complexes as possible. And in Y78K network the accuracy of DSDA is as twice times as that of RNSC and MCL.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近端胃癌淋巴结转移数目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行D2 或D3 术式的近端胃癌标本 ,全数摘取淋巴结 ,比较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切除淋巴结切除数目 ,按 1997年修订的 5thTNM分期判断预后。结果 :32例共取淋巴结 2 0 15枚 ,平均 6 3枚 /例。近端胃切除 5 7枚 /例 ,全胃切除 70枚 /例。按新的分期 ,N1、N2 、N3 病例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36 .46 %、11.0 5 %、0。结论 :随着癌肿侵犯范围的扩大 ,必须扩大淋巴结切除范围 ,新的定量N分期优于旧的定性N分期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弥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联动机制的不足,提高网络化运营条件下运营安全管理的多系统、多部门的协调集成能力,运用复杂网络和协同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的概念.在枢纽节点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全部安全信息、安全组织和安全资源的协调、集成和优化,以动态交互循环的方式实现信息协同,以动态协同网络组织的形式实现组织协同,以基于枢纽节点的全网络的安全资源分阶段分层分级协调和统筹实现资源协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作为该机制的技术内核和支撑.该机制能够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全要素、全过程和全资源的协同管理.  相似文献   

15.
知识传播过程和社会网络结构的演化往往是同步进行的.基于交互频率的动态网络社会知识传播模型(SKD)在知识传播过程中,随机选取的目标节点会依据与邻居节点的交互频率来决定知识传播的对象,或者断边重连到网络中的任意一个非邻居节点.将SKD模型与随机化模型和基于知识距离的传统知识传播模型(TKD)做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SKD模型的知识传播速度要快于随机化模型和TKD模型;更重要的是,SKD模型在网络结构演化过程中呈现出同配性,网络结构的同配性是社交网络的一项基本结构属性.该工作对于理解知识传播和网络结构的联合演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Origin of the orbital architecture of the giant planets of the Solar System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siganis K  Gomes R  Morbidelli A  Levison HF 《Nature》2005,435(7041):459-461
Planetary formation theories suggest that the giant planets formed on circular and coplanar orbits. The eccentricities of Jupiter, Saturn and Uranus, however, reach values of 6 per cent, 9 per cent and 8 per cent,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inclinations of the orbital planes of Saturn, Uranus and Neptune take maximum values of approximately 2 degrees with respect to the mean orbital plane of Jupiter. Existing models for the excitation of the eccentricity of extrasolar giant planets have not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Solar System. Here we show that a planetary system with initial quasi-circular, coplanar orbits would have evolved to the current orbital configuration, provided that Jupiter and Saturn crossed their 1:2 orbital resonance. We show that this resonance crossing could have occurred as the giant planets migrated owing to their interaction with a disk of planetesimals. Our model reproduces all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iant planets' orbits, namely their final semimajor axes, eccentricities and mutual inclinations.  相似文献   

17.
一种通用单元用于板壳问题的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一种通用有效的平板壳元用于板壳问题的弹塑性分析,单元中每个结点有六个自由度,此种单元由基于Mindlin板理论的平板弯曲单元与带有平面内转动自由度的平面膜单元组成,沿单元厚度方向采用分层方法进行弹塑性分析,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8.
以电动轮为主要特征的分布式驱动渐成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研究方向,但具有减速机构的轮边驱动系统因引入了电机和减速器,显著增加了非簧载质量,恶化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将非簧载质量转移为簧载质量的二级减速式轮边驱动系统结构布置方案,并建立1/4车辆三自由度垂向振动系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验证此种设计方案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二级减速式轮边驱动系统能有效抑制车身垂向振动的幅度,降低轮胎动载荷,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和轮胎接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