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对油气田产量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推导建立了预测油气田产量的β模型。该模型不但可以预测油气田产量、累积产量随生产时间的变化,而且可以预测可采储量、最高年产量及其发生的时间。实例检验该模型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2.
准确的预测油气田生产井的生产动态变化,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极为重要。用地震勘探中的预测滤波模型,对华北油田南马庄马2断块油藏生产井的未来产量进行了预测。试算结果表明,用测滤波模型进行井的未来产量预测是有效的,并且从预测的结果中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该模型与其它模型相比,具有算法简单、运算速度快、符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油气田开发系统的非线性特征,特别是描述系统变化的产量指标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的非线性.认为油气田累积产量随时间呈不对称“S”型有限增长;并基于不对称有限增长信息的微分方程,提出了一种预测油气田产量的功能模拟模型及其相应的参数求解方法.同时,文章还对油气田产量兴衰的四个阶段,以及油气田瞬时产量和年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模型从系统辨识理论和控制论的观点出发,从时间流中考察油气田产量系统的非线性特征,具有多功能性.它不但可以预测油气田的累积产量、瞬时产量和年产量,而且可以预测油气田的可采储量,同时还可以预测最高瞬时产量、最高年产量及其发生时间与相应时刻的累积产量,还可预测年产量与瞬时产量兴衰过程的时间界线.经实例验证表明,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与油气田产量变化规律的相似性特点,针对油气田产量递减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建立了油气田产量递减的灰色预测模型。通过油气田实例,进行灰色预测模型与油田常用的几种产量递减模型的对比分析得出,灰色模型预测的相对误差之和最小、均方差之和最小的,关联程度最高。结果表明:该灰色理论预测方法计算简单、精度高,结果可靠,可以在油气田产量预测方面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油气田产量规划可以采用线性规划及动态规划方法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难度。根据系统理论 ,应用控制论方法建立了油气田开发产量规划状态模型 ,并给出了其求解方法。对某油田产量数据进行了拟合 ,建立了该油田产量状态模型。应用矩阵检验表明 ,该模型完全能控。确定了该油田产量规划的控制变量 ,得到了产量状态模型的系统特征方程。  相似文献   

6.
对于带油环带底水的复杂成组(多个)凝析油气田,本文在研究解决开发中的综合技术经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运用动态规划进行单个疑析油气田最优开发规划的思想,提出并初步运用了大系统分级规划及递阶控制原理进行复杂开发系统最优规划的思想。本文建立并求解了复杂成组凝析油气田开发系统最优规划的二级递阶优化数学模型。第一级是高阶的总体最优协调模型,第二级是低阶的动态规划模型群。并将全部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我国华北苏桥地区复杂成组凝析油气田开发系统最优规划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7.
油气田产量规划可以采用线性规划及动态规划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难度。根据系统理论,应用控制理论方法建立了油气田开发产量规划状态模型,并给出了其求解方法。对某油田产量数据进行了拟合,建立了该油田产量状态模型。应用矩阵检验表明,该模型完全能控。确定了该油田产量规划的控制变量,得到了产量状态模型的系统特征方程。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臭氧在温室中的应用,首先关注的是自然条件下病虫害、生长作物与杀虫剂之间的关系模型。对于问题一,在自然条件下,建立病虫害与生长作物之间相互影响的数学模型并以中华稻蝗和稻纵卷叶螟两种病虫为例,分析其对水稻影响的综合作用并进行模型求解和分析。问题二则将杀虫剂作用纳入模型,建立生长作物、病虫害和杀虫剂之间作用的数学模型并以水稻为例,给出分别以水稻的产量为目标的模型和水稻利润为目标的模型同时给出相应的农药锐劲特使用方案。在前面完成自然条件下的生长作物、病虫害和杀虫剂之间作用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问题三将自然条件改为温室条件,将农药杀虫剂改为O3型杀虫剂,考虑O3浓度、合适的使用时间与频率等关键要素,建立O3对温室植物与病虫害作用的数学模型,并建立效用评价函数,综合衡量O3可能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油气田动态分析中,描述产量递减规律的三种类型(指数递减、调和递减和比曲递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要准确将递减规律应用干预测未来油气田生产动态,关键是判断递减类型,即确定递减指数.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产量递减类型的改进方法,即改进迭代函数的构造进行迭代计算确定递减指数.从而减少人为因素和生产数据离散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水平井加多段压裂已成为页岩气藏的主要开发模式,针对压裂后的页岩气藏具有人工裂缝、天然裂缝及纳米
级孔隙等多种流动空间,开展了渗流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研究。通过等效简化构建了三线性渗流模型,考虑了具有
解吸吸附作用的基质空间线性渗流、以等效天然裂缝为主的裂缝网络空间线性渗流、等效主裂缝内的线性渗流。对
三重渗流分别建立了极坐标空间和拉普拉斯空间下的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出单井气藏的产能公式和
井底压力公式。应用所建立模型,对实际压裂水平井的产能进行了求解,与实际产量进行对比,表明利用文中方法建
立的模型及解析解进行产能预测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气顶边水油藏的开发,存在明显的油气水互侵现象,导致产量快速递减,开发难度增大。为了防止生产井过早停产,需明确流体界面运移特征,制定油气协同开发生产制度。本文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月东油田气顶边水油藏实际模型与机理模型,根据气顶与边水作用能量强弱,将油气协同开发区域划分为边水控制区、气顶控制区和气顶边水联合控制区三类进行研究,综合评估气窜、水淹、油侵风险,明确油气、油水界面运移特征并形成运移速度图版。结果表明:随着开发的进行,气顶膨胀导致油气界面从油藏顶部向油井方向运移,边水侵入导致油水界面从油藏底部向油井与气井方向运移,油井存在气窜与水淹的风险,气井存在水淹与油侵的风险,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气顶下部和井间高部位,确定月东油田气顶边水油藏合理采气速度为6%~8%。本文基于实际与理论研究形成的成果认识,为气顶边水油藏油气协同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常规气锚在油气比较高的条件下油气分离效率低,进而导致抽油泵充满度小,泵效低,无法满足高气油比生产井生产要求.且体积大,不便于安装.在此,根据气蚀理论和离心分离原理研制出KZQ-48/89油气分离器.该油气分离器与常规气锚相比具有油气分离效率高,且体积小、安装方便等特点.现场试验表明,该油气分离器具有较强的油气分离能力,油气分离效率较高,极大提高了抽油泵充满度及泵效,可满足高气油比生产井生产要求.该分离器在新疆漠北区块进行试验3井次,成功率达100%,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延长油田长6油层组沉积特征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认识储层沉积特征、油藏分布特征与控制因素,指导油田勘探。方法依据测井曲线突变面(岩性突变界面)和主要沉积不连续面(冲刷面、煤线、煤层、底界沉积间断面等),结合岩相分析延长油田长6油层组古环境变化面、沉积韵律等。结果将其沉积微相划分为分流河道、决口扇、分流间湾、河漫沼泽等;砂体为北北东向展布,发育三级层序2个,层序Ⅰ为湖相层序,由湖泛期湖进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构成,层序Ⅱ为湖水退出本区后形成的以平原曲流河环境为主的沉积,是冲积层序,由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构成。结论冲积层序的低位体系域中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湖相层序高位体系域中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油田的主要储集层段。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凝析气井井筒积液状态判断的准确率,通过对凝析气藏气液界面张力和气井携液常规模型的分析,研究了考虑实际界面张力的气井临界携液流量计算方法。根据气井井筒的温度及压力计算出实际界面张力,通过引入实际界面张力对常规模型进行修正,得到考虑实际界面张力的气井临界携液流量计算模型;在实际计算时将产油气井和油水同产气井区分对待,产油气井以油气界面张力计算,油水同产气井以气水界面张力计算。应用修正的3 种常规模型分别对新疆某凝析气田20 口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量进行计算比较,表明修正Turner 模型计算结果对井筒积液判断的准确率达到90%,可作为该区域气井积液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高邮凹陷古水动力场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含油气盆地地下水动力场与油气的运移、聚集和分布规律关系密切。在地层水水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高邮凹陷油气主运移期的古水动力场分布及其对油气运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油气大规模运移期,高邮凹陷为典型的不对称型压实流-重力流盆地,形成了上、下两个含油气系统水动力场。在纵向上和平面上,各亚水动力场具有泥岩压榨水离心流、越流泄水、越流-蒸发泄水、大气水下渗向心流等局部水动力单元类型,油气的运移、聚集与压实流及其末端的越流泄水区紧密相关。同时还指出,盆地的内斜坡和北斜坡外侧等地区是今后上含油气系统的勘探潜力区;沙埝以北、柘垛以及码头庄以西等地区是下含油气系统的潜力区,且对下含油气系统应加强深层油气藏的勘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遗传算法的油气集输管网运行效率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集输系统的能量耗散,在油田生产能量消耗中占主导地位.若集输管网各项运行参数没有随着油井开发参数的变化而相应调整,将导致集输系统能耗逐年增加,集输用气和用电单耗不断升高.对于这一问题,以树状双管掺水集输管网为研究对象,在布局一定的情况下,以管网掺水量、掺水温度、掺水压力为参数变量,运用遗传算法编制程序对其优化.以某油区树状双管掺水集输管网为例,通过运算得到优化后的运行参数,管网运行能耗比优化前降低了28%.  相似文献   

17.
以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分析以及流体包裹体资料为基础,分析锦州25-1大型轻质油气田基本成藏条件,并对其生烃史、排烃动力、成藏期次、油气充注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锦州25-1油气田是一个优质的大型油气田,其形成的基本条件是该区具有多成因的大型圈闭群、充足的烃源岩条件以及理想的储盖组合;烃原岩排烃的主要动力是干酪根向油...  相似文献   

18.
油气田低电阻率油层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提高低电阻率油层测井评价的可靠性,对大港油田低电阻率油层进行研究。从对低电阻率油层成因的认识出发,结合地质认识成果和测井响应特征探索出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有效方法。研究表明,低电阻率油层的识别应首先从沉积、圈闭以及层位的角度出发,确定低阻油层可能出现的区域,然后综合判别各种测井响应特征,最终正确识别出低电阻率油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气顶油环协同开发时,油气界面运移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展开了不同采气速度下油气界面运移规律的 研究,研究中通过三维可视化气顶油环油藏物理模拟装置和与室内实验等尺寸的数值实验模型,模拟不同采气速度下 气顶油环油藏的开发过程,通过模型可视窗口和数值模型饱和度场,实时观察记录油气界面运移规律以及油井生产动 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采气速度增加,气顶膨胀能得到有效抑制,油气界面运移速度减慢,且内、外油气界面运移速 度逐渐趋于平衡,油气界面运移形态逐渐稳定,有效减缓油井气窜的发生,增加气顶膨胀驱油的动用范围。通过物质 平衡原理,建立气顶油环协同开采的油藏工程方法,推导不同开发方式下的油气界面运移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当采油 速度越小,采气速度越大时,油气界面向油环侵入的速度越小,合适的采油速度和采气速度可以保持油气界面平衡。  相似文献   

20.
黄土地区油气晕遥感成像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黄土地区TM图像上油气晕环成像机理,分析了试验5个环形影象1个已知油气显示环形影象的地表土壤光谱与油气地球化学指标的相关关系。同时,分析TM图像上该5个环形影像内外亮度变化规律,并与已知油气显示环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虽然6个环的地表土壤的单波段光谱与单个油气地球化学指标(含水量除外)之间无显著相关,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环的地表土壤光谱与油气地球化学指标却有显著的典型相关关系。(2)每个环形影象内、外TM亮度变化规律与已知油气显示环内外亮度变化规律的相似怀,和它们的油气地球化学元素的共生组合及元素在环内外差异特征的相似性基本一致。上述结果表明,TM图像上油气晕环是油气晕地球化学元素的共生组合及元素在环内外差异特征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