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被称为"世界科幻之父""世界少儿科幻之父"的儒勒·凡尔纳,其作品中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探险主题,满足少儿读者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是他的小说能够超越年代限制,被各个时期少儿读者喜爱的主要原因。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1828—1905),生于法国南特。19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正是工程师重新塑造世界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通信运输的重大变革,无疑使得人类在发明创造、地理发现方面有了全新的突破。正因此,对于生在这个时代的凡尔纳来说,"世界那么大,我想  相似文献   

2.
正科幻作品除了能够普及科学知识、激发阅读者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外,还能够开发想象力,传达向往未来的精神力量。以下推荐10部经典的科幻小说,希望能够陪伴小小梦想家们。凡尔纳经典三部曲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曾写过《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气球上的五星期》《机器岛》《飘逝的半岛》等20多部长篇科幻历险小说。其中《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被称为凡尔纳三部曲。  相似文献   

3.
正看科幻、武侠等作品长大——问:能谈谈您的创作经历吗?超侠:正式发表科幻作品是在高一的时候,但其实小学就开始写科幻武侠的作品。那时候的作品有科幻武侠的感觉,后来我的作品大都带着科幻、武侠的色彩。高中的时候,我才开始写发明类的科幻作品,也写科幻小说,写完投给《科幻大王》等杂志,第一篇发表的科幻作品是《决斗》。高三那年,学习压力很大,每晚的娱乐就是写科幻小说。当时就写了好几十万字投给了某杂志。大学的时候也出了两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科幻教父"艾萨克·阿西莫夫说过,"儿童应该尽早阅读科幻作品,在9岁或10岁,不能晚于11岁。"而他本人更是从小就对科幻作品充满兴趣,并一生为此奋斗不息。当代美国最杰出科幻小说作家的桂冠,无疑应属艾萨克·阿西莫夫。他是20世纪顶尖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他作品中的《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  相似文献   

5.
正杨鹏,笔名雪孩,中国少儿科幻的旗手,出版的作品有100多部,计1000多万字。目前,杨鹏是迪士尼在中国迄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授权创作米老鼠故事的签约作家。在杨鹏看来,科幻作品对一个孩子人生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孩子能看到的本土少年科幻作品却太少了,"科幻可以留住孩子的好奇心。为什么说留住,而不是培养?因为孩子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在他长大的过程中也许就会慢慢消失。孩子的好奇心如此珍贵,这也是促使我一直创作少年科幻作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肖洁 《科学大观园》2004,(12):12-13
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迎来了它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这不仅表现在中国原创科幻作品出版的兴盛上,也表现在对外国科幻作品及理论的引进上。2001:中国科幻迎来开门红新世纪中国科幻的繁荣与《科幻世界》“押中”1999年高考作文题有着或轻或重的关联。《科幻世界》的发行量从80年代最少时的几千册猛增至现在的40万册,而且也让人们关注起以前不为人们所重视、甚至对其横加指责的科幻来了。但是人们关注的目光并没有立即带来科幻的成熟,中国科幻仍处于幼稚期。不过新世纪的开始仍让人们迷恋对已有成绩的总结,可以说整个2001年的中国科幻出版都…  相似文献   

7.
电影《沙丘》近期热播,引发公众对科幻大作的新一轮关注潮流.我惊喜地发现,在学生交上来的随笔里,有不止一位提出了更高阶的问题:作为一个原著党,我要不要去看电影?——不少学生已经啃完了《沙丘》原书六部,他们对科幻作品的兴趣和热忱让我感到欣慰.当科幻作品邂逅教育,碰撞出了不同寻常的绚丽火花. 虚构和想象是科幻作品的基本特征,这恰恰是当前中学生本该拥有却通常欠缺的基本能力.科幻电影中宏大浩瀚的宇宙场景,科幻小说里浩渺无极的想象触角,都会让学生自觉自愿、充满兴趣地进入一个与日常生活迥异的世界,让他们开放心灵,拓展视野——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脑洞大开".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科幻文学的调查研究是中国科普研究所开展的一个调研课题。根据此次调研的情况看,不管是在科学(科普)界还是在文学界,对于科幻文学的定位一直是非常模糊的,主流文学界一直将科幻文学排斥在文学的大门外姑且不谈,甚至科学(科普)界也曾经将科幻文学定论为资产阶级精神污染的重灾区,将科幻作品中的“科”斥为“伪科学”,但是,科幻对社会的发展是有利的,庞大的科幻读者群有这样的阅读需求。目前,我国科幻文学发展的主要存在问题是:1.出版阵地问题。刊物只有《科幻世界》和山西的《科幻大王》二家,中国和科幻图书在年出版种类和数量上都相…  相似文献   

9.
李杰 《科学大观园》2012,(11):38-39
美国《连线》杂志网站"Danger Room"专栏近日刊文称,美国海军最近对中国潜艇进行了秘密评估。他们获知,中国潜艇所发出的噪音比任何人预想的都要大;这就意味着太平洋的实力平衡在朝着有利于华盛顿的方向发展。假设中国当前的潜艇设计不变,美国潜艇完全能够在未来的任何  相似文献   

10.
正科幻大片《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中的"死星"空间站引起了科幻爱好者的兴趣。这个直径约120千米的巨大战斗空间站可容纳200万人,其威力也强大到可以摧毁行星。但是,这种强大的战斗空间站在现实世界里是否可行?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太空物理学家马丁·阿切尔对"死星"的工作原理、制造可行性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说,在《星球大战》中,这个直径约120千米的空间站由一种被称为"quadanium"钢(科幻作品中  相似文献   

11.
正"你喜欢看什么书?""科幻。""那不是给小孩看的吗?""……"很多科幻迷都曾因为喜欢科幻,而被朋友、家长打上孩子气的标签。我们对此愤愤不平,决心和稚气划清界限,热衷于对外宣称科幻作品长于严肃分析未来可能、探索极端环境下人的内心……才不是"给小孩看的东西"。历史上科幻文学被视为儿童文学纯属误解!然而当和科幻作家刘慈欣、韩  相似文献   

12.
<正>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写道:"大海包罗万象,它占据全球面积的十分之七,其气息纯净而又卫生。在这无比浩瀚的大海中,人们并不孤独,因为他们能感到周围处处有生命的躁动。"凡尔纳在1870年出版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一幅插图,画的就是尼摩艇长在鹦鹉螺号  相似文献   

13.
正此系列少儿科幻作品中,王晋康在精彩的故事中糅进了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使青少年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快乐时思考哲理,体悟宇宙人生。王晋康是我国著名的科幻作家,自出道以来已经发表了长、中、短篇作品100余篇,近600万字。其作品大多沉郁苍凉,恢宏大气,富有哲理性和思辨性,广受科幻读者甚至非科幻读者的青睐,先后被译成英语、意大利语、日语等多种语言。王晋康少年时异常聪慧,在代数、几何、物理等理科方面极有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2,(11):8-10
科学幻想并不是无中生有的代名词,更不是胡说八道。科幻作品之所以吸引人,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在科学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所以,人们在若干年后发现,科幻作品中的很多新奇的玩意儿竟然变成了现实。比如,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发掘天文学历史上未被关注到的大量文献,对19世纪末一些科学人士尝试探索假想火星文明,以及这样的尝试在当时科学界所引发的争论,对科幻作品创作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分析。这些考察除了具有科学编史学的意义之外,也是对科幻作品的科学史意义进行探索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出版界对科幻小说出版显现了比较浓厚的兴趣。这表现在2002年就有多家出版社向科幻作家约稿。但真正落实到出版上的,却依然乏善可陈,这其中的原因很多,非典影响很大,还有出版者本身对科幻市场的认识问题等等,就不一一赘述。从出版物的情况来看,原创的与翻译作品数目相差不大。原创中除了作品集,丛书以外,出现了作家的多个单行本,这是比较令人鼓舞的。因为丛书或者作品集,都是对市场没有把握的体现,非要大家扎着堆走,才觉保险。但单行本是粗陋的,不但精致谈不上,就连包装都算不上。从这个角度来看,出版者仍然对科幻小说缺乏信心。作品…  相似文献   

17.
美国海军的无人潜艇猎手即将下水,担负起在沿海搜寻敌方潜艇的使命.在设计上,这种全自动潜艇探测船一次可在沿海地区巡视3个月.如今的静谧柴油动力潜艇对美国构成的威胁不断加大.美国海军希望无人潜艇猎手的服役能够终结这种威胁. 尽管美国在2005年初就公布了修改版“无人潜艇计划”,并投入巨资鼓励民间机构参与新型无人潜艇的研发,希望到2020年能拥有1000艘无人潜艇.但无人潜艇猎手项目启动却是从2010年才开始,当时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宣布他们正在研制一种40米长的自动艇,用于追踪低噪柴油动力潜艇.  相似文献   

18.
命殒天涯     
开篇语幻想是人类的天性;正是这种天性,一直激励着人类不断进取和探索。而科幻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将科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展现出一种特别的美丽。这种美丽已绵延了近两个世纪,洋洋洒洒,长盛不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的憧憬与愉悦。自本期起,我们开设“科幻时空”栏目,刊登科幻作品和评论。无论您有什么创作译作,或者只是小小的建议意见,都请寄到zhangxinghe@263.net或杂志社“科幻时空”栏目。谢谢您的参与。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早期科幻小说的科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了两部发表于1904~1905年间的中国科幻小说创始作,通过探讨中国早期科幻创作中的诸多现象,对其中科学观的复杂表现做了重点分析。一方面,不能抹杀早期科幻小说的启蒙意义;另一方面,早期科幻作品与文化精英在科学观方面的认知差距,导致精英们最终放弃了对科幻小说的推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了中国科幻的未来命运。  相似文献   

20.
为了纪念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诞辰183周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公布了他在小说中构想的异想天开的8大发明,现在已经全部实现。1.电动潜水艇。在儒勒·凡尔纳最著名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驾驶着巨大的电动潜水艇周游世界海洋,而这正是儒勒·凡尔纳创作的灵感来源。2.新闻广播。在小说《在2889年》中,作家儒勒·凡尔纳提及报纸的替代品时说道,"除了印刷品的方式,每天的纪事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