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一鸣 《科技信息》2009,(29):230-230,215
内隐学习是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的过程,是一种内隐的、难以察觉的学习形式。本文阐述了内隐学习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内臆学习与外语教学的联系,讨论了内隐学习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郭柯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40-141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是两种不同类型但相互关联的学习方式,语言知识和能力是通过外显和内隐过程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内隐学习理论为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以认知心理学内隐学习理论为视角,探讨该理论对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等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内隐学习是当前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前沿热点。本文分析了当今内隐学习研究的潮流,概括了它们的成果和分析了它们的不足,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内隐认知视角下体育运动技能的获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概述了内隐认知在运动技能获得过程中的主要体现方式与优势效应,揭示了内隐认知与运动技能获得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运动技能的内隐获得主要以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的方式加以实现,在运动技能获得的固久性、复杂运动技能掌握的有效性、应激条件下运动技能获得与提取的稳定性和运动技能获得中心理资源节省等方面具有优势效应.内隐认知对学生自主培养运动技能内隐学习策略、体育教学与隐性体育课程的设计等方面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自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A.S.Reber开创内隐学习的研究领域,内隐学习研究热潮逐渐升温,在心理学界已经获取重要地位.80年代以来内隐/外显学习的研究在二语习得领域也开始受到关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及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显示:内隐学习是外显学习的必要补充,充分了解内隐学习将对外语学习和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教育理论教学的低效、教师的教育知识与教育行为的脱节一直困扰着教师教育,影响了教师教育的质量和基础教育的质量。近年渐热的内隐学习理论为教师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拓展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在母语语言学习及第二语言学习中内隐学习的实验研究的方法及其研究结果。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评述后,提出了在语言学习中有效利用内隐学习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张微 《科技信息》2011,(35):80-80
内隐/外显认知是目前心理学研究的焦点之一,它在整个认知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即内隐和外显学习理论的方面对其进行探讨,以及将两者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习者去体验和感悟英语,从而使其内隐认知机制在英语学习中自动发挥作用,另外,内隐学习还要与外显学习紧密结合,只有两种学习方式相互配合,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  相似文献   

9.
金媛 《科技信息》2012,(30):229-229,232
内隐学习成了近年来学习和认知心理学领域最热门和最受关注的课题,被认为将对认知科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领域也大有扩展之势。虽然存在很多争议,而理解内隐学习的过程和它与外显学习的关系已经成为了当代认知心理学的一个中心目标。本文主要介绍内隐学习的发展主要脉络,以及目前的研究方法,以期引起更多研究。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内隐学习理论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包括内隐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内隐学习与英语语感的培养;营造有利于内隐学习的良好环境;利用课外材料辅助英语学习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共振原理为"隐性共振"的探讨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从共振原理出发,分析了隐性德育场中"隐性共振"的理论依据、构建原则和途径,探讨了德育新方法,以求提高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今令人堪虞的德育方式与现状,注重隐性德育已成为高校德育发展的新趋势。隐性德育是指学校通过一定的教育载体,对学生进行一种间接的教育性经验的传递与渗透,具有渗透性、潜隐性、多样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充分利用在教育载体中的渗透进行隐性德育,能更好的实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3.
生态理念的树立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我们不仅要正确地对待人生、对待社会,而且要正确地对待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做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这体现了一种新的道德教育价值——生态人格教育的本体价值。生态人格教育的终极道德发展价值是唤起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形成环境保护的自律精神,它包括生态意识及其伦理良知的价值、生活意念与生活方式品质的价值以及法律意识与自律规范尊崇的培养价值。生态人格教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完善有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隐性德育是相比显性德育而言的,是指实质上进行着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传递与道德灌输,形式上却让受教育者感觉不到这种外在的价值干预的教育活动。美国德育具有鲜明的隐性特质。从美国的文化传统、德育的主导理论与实践以及德育实现的社会环境支持系统几个方面去剖析,可以深刻把握美国德育之所以隐性的缘由。  相似文献   

15.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党支部的主要工作,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确定人生发展目标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立德树人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因此,要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指导,探索学生党支部的构建途径,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16.
德育生活化模式为探究大学德育的内容提供了有益的启迪,依据大学生的生活成长轨迹,建构大学德育内容的模块:跨入大学校门讲学习道德、迈入大学生活讲人际道德、涉入择业领域讲择业道德、进入恋爱季节讲恋爱道德、走入婚姻家庭讲家庭美德。  相似文献   

17.
高校就业指导中贯穿思想品德教育很重要,正确择业离不开正确思想的指导,求职能力与正确的思想理念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感戴情绪作为一种积极的道德情绪体验,不但具有鲜明的道德属性,而且有激发动机、激励及调控等道德功能.通过开设大学生感戴情绪课程,提升道德动力;设计大学生感戴情绪主题,增强道德激励作用;创造大学生感戴的心理氛围,发挥道德的调控功能,可以提升大学生感戴情绪水平,破解目前道德教育困境.  相似文献   

19.
从德性伦理学视阈来看网络道德教育,就必须塑造网民的基本德性。塑造网民基本德性就必须立足网络社会来进行,这是网络道德教育的社会基础。采取德性论的理论模式,这是网络道德教育的理论视角。实现灌输网民道德认知,培养网民道德情感,锤炼网民道德意志,坚定网民的道德信念,践行网民的道德行为的"知行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