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2 毫秒
1.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是介于预应力混凝土和普通钢筋混凝土之间的一种结构。文章在着重介绍它的优越性的同时,对30m全预应力T梁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B类结构做了技术经济上的对比。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次弯矩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现行唯一的预应力结构专业设计规程--《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技术规程》(JGJ/T 92-93)中有关预应力次弯矩条款的局限性,对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两 类极限状态设计中如何考虑预应力次弯矩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基于作者首先提出了的“积极,有效地利用预应力次弯矩”的设计思想,对预应力束的优化布置方案,预应力束的截面偏心距e和拐点系数α的合理取值,提高预应力束的有效预应力Npe等问题,提出了有关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3.
选择了几种典型的预应力度定义,分析比较了它们的计算公式,力学概念以及适用范围。给出了以预应力度表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分类,探讨了预应力度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能、延性、挠度等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预应力度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能、延性、变形等性能的关系式。提出预应力度可用于预应力工程结构性能分析与设计中。  相似文献   

4.
粘贴预应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对土木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和修复,可以提高工程效率,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有效预应力是预应力研究领域中最为关键的参数.本文以碳纤维薄板(CFL)加固RC梁为研究对象,进行理论研究计算有效预应力和采用间接预应力施加方法进行预应力CFL增强RC实验并测得有效预应力。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结果大体上比较接近,理论计算结果较实验值偏大。  相似文献   

5.
6.
分析了结构设计、施工中引起预应力值偏低的主要原因,并对目前桥梁结构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按“极限承载能力”进行设计提出了设计与施工统一性的观点,可供工程技术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施工难度虽然比较大,但它用料较少、自重减少,提高混凝土梁的抗竖向剪力和主拉应力的能力,安全可靠,施工方便,已经在全国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但预应力施工工艺相对较复杂,专业性比较强,在施工中,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经验少、组织方案不够严密,容易引发一系列质量问题,影响预应力混凝土的质量。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桥预应力张拉施工技术要点1.预应力钢筋(钢绞线)的施工(1)预应力筋下料长度按计算确定,要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四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柱在变轴力和变水平力作用下的反复加载试验.对试件的破坏过程、荷载-位移关系滞回曲线特征、耗能能力等深入分析,得出在试验加载条件下试件的抗震性能明显不对称,且施加了预应力的柱受拉有效工作范围明显增大的结论.同时建议采取在柱中加一定竖向预应力的方式,来改善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结构整体弯曲变形时柱中可能出现拉力的情况.为竖向加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柱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滑坡体预应力锚固效应及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坡体破坏的摩尔—库仑准则和Hoek-Brown准则入手,分析了预应力施加对碎裂结构岩体抗剪强度的改善机制;结合实际工程,利用锚索的现场应力跟踪监测资料,通过对不同锚固应力、不同时间预应力损失值的相关性分析,提出了预应力损失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过大已成为普遍现象.挠度过大,影响行车的安全性,降低桥梁的使用寿命,严重影响了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发展.针对这个问题,研究了纵向预应力对跨中下挠的影响,采用MIDAS建立了空间模型,分析了预应力损失对桥梁变形的影响,对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设计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对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活性微粉混凝土、低强混凝土、轻质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智能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等)以及混凝土增强材料近年的应用与发展做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对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活性微粉混凝土、低强混凝土、轻质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智能混凝土等)以及混凝土增强材料(非金属配筋、新型预应力钢筋等)近年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高静  王保全  庞尔平 《太原科技》2008,168(1):78-79
围绕冬期施工中混凝土受冻现象,介绍了混凝土冻结的原理,简要分析了混凝土原材料的加热、混凝土的拌制、混凝土的运输浇注及混凝土养护等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4.
从反映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两个主要指标——混凝土强度与混凝土标号入手,分析了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及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平均强度及其标准差的关系,提出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是使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并尽量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5.
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有效利用钢纤维混凝土,对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能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钢纤维混凝土立方体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在钢纤维掺量不变的情况下,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弹性模量会随着龄期的增加而提高;钢纤维对混凝土的阻裂作用很明显,而对混凝土起裂的限制作用不明显;在混凝土初凝之前,无论是普通混凝土还是钢纤维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外界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并且此阶段混凝土内部应变的变幅很大,普通混凝土应变的变幅要比钢纤维混凝土应变的变幅大得多;在混凝土初凝之后,无论是普通混凝土还是钢纤维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外界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并且此阶段混凝土内部应变的变幅很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孔结构、抗渗性和硫酸盐腐蚀试验,研究碱矿渣陶粒混凝土的密实性以及受硫酸盐腐蚀混凝土的退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种骨料,碱矿渣混凝土的密实性优于普通混凝土;对于同种水泥,陶粒混凝土的电通量较高,其密实性比砾石混凝土的差.混凝土在硫酸盐溶液中浸泡会使混凝土强度先提高再降低,但碱矿渣混凝土强度下降幅度比普通混凝土的小,且碱矿渣陶粒混凝土的下降幅度比碱矿渣砾石混凝土的小.碱矿渣陶粒混凝土具有较好的耐硫酸盐腐蚀能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火山灰混凝土与粉煤灰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及耐久性方面的比较实验研究,探讨两者的性能差异。研究表明,火山灰混凝土的工作性远不如粉煤灰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比较严重。相同配合比条件下,两种掺合料混凝土强度随时问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但火山灰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明显弱于粉煤灰混凝土。该研究旨在为当地火山灰混凝土替代传统的粉煤灰混凝土提供配合比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铁车站叠合墙的开裂渗水问题,为提高混凝土抗渗防裂性能,开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首先,基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对混凝土配合比中多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法筛选,并对混凝土的粗骨料级配进行优化.然后,选择绝热温升最低的混凝土配合比,掺入混凝土外加剂DHZ复合液,经混凝土和易性试验,确定外加剂最佳掺量,得到混凝土最优配合比.最后,开展混凝土性能试验与地铁车站叠合墙裂缝现场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经配合比优化并掺入DHZ复合液的混凝土能够减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具有良好的抗渗防裂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微机控制多通道轴压水压联合作用岩石-混凝土流变试验系统对真实水环境中混凝土试样进行不同水压轴压下的压缩试验,研究不同水压轴压条件下混凝土试样变形及破坏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真实水环境中,水围压增大混凝土试样轴向应变增加,即高水压不利于混凝土结构随时间的应变稳定;水围压能使混凝土试样体现一定的塑性,同时又在混凝土出现微裂纹时加速试样破坏进程。由于压力水具有流动性和劈裂作用,真实水环境中的水压力将在混凝土微结构中产生膨胀力,破坏混凝土结构稳定。水围压使混凝土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增强,但抵抗整体变形的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20.
混杂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高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高性能混凝土的防火、抗爆裂性能低的特点,采用低熔点(聚丙烯纤维)及高熔点纤维(钢纤维)混杂的方法,对高性能混凝土高温性能(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及劈裂抗拉强度,抗爆裂性能)进行改善.研究表明,800℃时,混杂纤维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剩余率约15%,明显高于基准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剩余率(约6%);抗压强度剩余率约15%,与基准混凝土的强度剩余率相当(约15%);劈裂抗拉强度剩余率约20%,明显高于基准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剩余率(约10%).另外混杂纤维明显提高了混凝土的抗爆裂性能,同时分析了混杂纤维改善高性能混凝土高温性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