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志立  夏海燕 《科技信息》2011,(21):I0419-I0420
1精确新闻报道现状 精确新闻在国内可谓应运而生。一是媒介自身的需要。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各家媒体都在努力创造新品种,以吸引受众。精确新闻作为引人注目的一种新的新闻体裁,自然备受媒体的宠爱。二是社会的需要。这里的需要包括大众的需要和决策层的需要。大众既希望通过媒体反映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艺术消费的媚俗倾向,是艺术消费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这种艺术消费过程中出现的快餐文化,受众的需要是一个很大的原因;闲暇时间的增多也增加了这种需要;艺术生产者的观念、角色及社会责任感的转变,也为艺术消费媚俗倾向添薪助燃;同时,大众文艺自身的性质也决定了它本身的娱乐功能。艺术消费的媚俗倾向是时代、社会、文化、艺术自身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结果会导致艺术的审美、认知、政治、教育等主要社会功能的消解,会使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丧失。  相似文献   

3.
目前,影视娱乐节目存在粗鄙化现象,在这个商业化时代里,影视作为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被忽视了,媚俗倾向成为审美的基本取向之一。这种粗鄙化现象影响和制约了影视作为第一媒体的健康发展和提高。现从大众文化、大众媒介等角度,分析影视娱乐节目粗鄙化的原因,以寻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大众文化有其天然缺陷,客观上搅乱了人们的伦理与审美价值底线;民生新闻之所以容易成为事物表面蜚短流长的匆匆过客,主因在其底色文化。从三方面解析了大众文化对民生新闻的影响:同质化内容消解价值和意义、扁平化视角屏蔽社会真实、商业化动机导致媚俗。提出对大众文化制衡,是当前媒介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廖冲 《科技信息》2013,(17):150-15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沟通思想最重要的渠道。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人们对媒体也更为依赖,所以媒介素养自然而然就成为新闻传播者的重要素养之一。但是我国的新闻传播者在传播活动中还依旧存在着不少素养问题,同时专门分析传播者媒介素养的研究也很少。因此,本文选择在新闻传播者的传播活动和媒介素养上立论,从"神舟六号"升空这一媒介事件入手,研究新闻传播者在传播活动中的媒介素养状况及其影响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新闻传播者媒介素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入与完善,我国媒介的新闻观念也发生变迁,新闻商业化运作已经成为媒介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媒介如何在新闻商业化运作与担负起其自身的社会责任中找到一个平衡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众媒介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已经成为大众化社会,与大众媒介关系密切,媒介凸现多样性功能:耳目喉舌性与社会公器性,社会联系的参考架构;大众媒介在社会价值体系建构中扮演着引导角色、在社会利益群体纷争中扮演着整合角色、在社会极端细分中扮演着中介角色,因此,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大众媒介责任与自律显得尤为重要,应该重塑媒介的社会责任观、媒介的大众观、媒介的传播效果观、媒介的社会和谐观。  相似文献   

8.
李希园 《科技资讯》2012,(33):249-249
当下媒介对弱势群体的报道越来越重视,弱势群体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和谐的大背景下显得格格不入。传媒积极呼吁社会帮扶、大众关注。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新闻竞争加大,信息传播为迎合受众的心理需要,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报道,拿悲怆博取同情,极易蔓延成一种负面的社会情绪,造成社会大众的心理失衡,加剧社会矛盾。在此情况下,对新闻传媒如何客观报道、坚守社会责任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弱势群体有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我国传媒行业受西方新闻娱乐化大潮的冲击纷纷随波逐流,且娱乐化趋势愈演愈烈。新闻娱乐化表现在报道的内容上突出趣味性,甚至刺激性;在报道的形式上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这些虽然在短期内争取到了众多的注意力,满足了受众从新闻中获得娱乐享受的情感期待。但从长远来看,过度的新闻娱乐化对新闻传媒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首先对于受众来说过度的新闻娱乐化诱使大众对世界的理解单一、肤浅,降低了受众的文化品位,制约了受众的知情权;同时对于新闻媒介自身来说过度的新闻娱乐化导致了新闻的“媚俗”倾向,违背了新闻的专业主义精神,损害了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黄蓥 《科技咨询导报》2007,(10):155-155
在内地新闻界,日益明显的新闻娱乐化趋向已形成一种潮流。有人认为新闻的娱乐化必将导致媒介的庸俗化,也有人将新闻娱乐化看作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事实上,新闻娱乐化对当代中国大众媒介起到的积极作用十分明显,但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世纪90年代始,随着电子媒介易用技术的普及,纸媒体、电子媒体等大众媒体海量化的传播趋势日益厚重,如何改进、强化媒体的传播形式,加大视觉冲击诱惑力度,以满足受众快速攫取信息的需求,已经成为当代媒介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为了填补由于摄像机无法触及的新闻现场画面而造成的新闻信息空洞贫乏的缺陷,极为有效的手段就是利用数字虚拟技术模拟现场,给观众呈现一种亲眼所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祺 《海峡科学》2004,(12):10-11
作为新兴媒介的互联网,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在新闻传播上突飞猛进,其交互性、即时性、超链接性,海量存储性以及庞大的数据检索功能为新闻的深度报道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但是,由于在新闻的采写上的限制,强调时间性而忽视深度关注,信息刷新迅速却遗漏了重要新闻,且过分通俗化而容易走向媚俗等问题,没有充分掌握深度报道的内在维度。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闻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方式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不仅对百姓生活进行详细报道,而且参与到其中,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和专业人士的关注。这种新闻形式不仅为新闻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媒介的权力,同时也为大众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的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14.
从古代"小报"的出现到1953年底中国内地私营新闻业的终结,中国民营媒介历经曲折,也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声音。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民营媒介(侧重民营报刊)一直被压制,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身先天不足,中国近代的社会环境不安定,缺乏舆论自由的文化传统和环境,等等。  相似文献   

15.
媒介文化是因大众媒介的社会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它以媒介环境、媒介人物、媒介事件的创造在一定程度上重构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意识形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价值规范和社会价值意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课题组通过对牧区传媒接触情况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分析,认为与农区相比,大众媒介的使用在牧区有明显的差距,牧民已逐渐产生使用媒介的自主意识,但由于文化程度的限制阻碍了牧民媒介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传播是公共关系实现自身目标的重要方式,也是组织和公众达成理解的重要渠道。传播对公共关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在当代社会组织信息的传播主要通过大众媒介来实现。然而随着社会分层的加剧和传播媒介对资源占有的不同,传播本身也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分化趋势即传播分化。传播分化的产生无论是对大众媒介还是对于公共关系的传播来说都是十分不利的。本文就是从公共关系的传播角度出发来探讨传播分化出现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家形象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信息时代,大众媒介在传播和塑造国家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灾难的报道。本文从大众媒介和国家形象传播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大众媒介在5月汶川地震的灾难报道中对中国国家政府形象、领导人形象和民众形象等的传播,进而深化大众媒介对于传播中国完整的国家形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变革时期,我国新闻界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面临着诚信缺失的生存和发展危机。造成受众对媒介这种信任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新闻界滋生腐败现象,败坏了新闻队伍的整体形象和良好声誉;虚假新闻泛滥成灾,损害了新闻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信誉度;有偿新闻屡禁不绝,貌似新闻的广告充斥版面或荧屏,误导甚至欺骗媒体的目标受众,激起大众的抱怨和不满。面对这种情势,要保持我国新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探索建立个人自律、单位管理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新机制和新措施,重塑新闻界的形象,增强传媒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1993年兴起的"人文精神大讨论"是从批判王朔开始的.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中,文学的衡量标准变成了市场,于是导致了大量媚俗大众的作品产生,王朔便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