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余华深受卡夫卡的影响,他的小说《西北风呼啸的中午》正是借鉴卡夫卡《乡村医生》的尝试之作,两部作品在形式上都表现出真实与虚构复合的特点,又都在荒诞的文本中隐喻了世界本原意义上的混乱。但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余华以解构伦理来阐释这种混乱,表达出对生存的关注,卡夫卡则以反讽圣经故事表达出对西方化的犹太人宗教情感的失望,有着浓厚的神学内涵。但文学的终极意义在于它对美好生存的执着呼唤,所以两位作家在作品中又都表达出焦灼的期待。  相似文献   

2.
本文乃细读卡夫卡的寓言小说《饥饿艺术家》,意在阐释艺术与生命的关系。以饥饿、表演作为象征,面对物质欲望充斥的时代,强调出某种近乎临近灭绝的艺术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3.
卡夫卡所精心营造的文学世界,总观来看是“一座永无出路的迷宫”,这便是他的小说的世界模式,本文从“永劫的流放地,迷失自我的主人公,令人窒息的梦魇气氛”在个方面,这一模式及其特征,成因,内涵诸方面作了分析与探讨,以期加深对卡夫卡小说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4.
卡夫卡作品中表现的荒诞与无奈,是通过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来进行隐而不露的表达的。文章结合卡夫卡小说尤其是《变形记》的文学寓意,分析卡夫卡小说的文学语言及其背后的情感意识,意在于理解卡夫卡是如何通过反敘事手段来达成反讽式的意义表达,从而完成其自我的心理体验讲述。通过对卡夫卡小说中表现的人生哲学和心理意识的探索,来完成对其艺术建构形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在卡夫卡的小说中,"办公室文化"是一个组成部分,其短篇小说《邻居》也不例外。该小说反映了"办公室文化"的荒谬,人与人关系的紧张与冷漠,以及不可避免地充斥于这种文化中的卡夫卡式的恐惧,从中体现了卡夫卡通过小说对现代人的生存方式的担忧。  相似文献   

6.
卡夫卡在他的小说中充分展现了他眼中的梦魇世界,同时也以“卡夫卡式”的创作特色生动体现了“现代人的困惑”。在强大的梦魇世界面前,卡夫卡和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并没有妥协,他们在绝望中奋起反抗,而这种反抗也带上了浓厚的卡夫卡特色。  相似文献   

7.
卡夫卡的小说是独特的。他往往通过一个个荒诞的故事来表现人类的生存困境,揭示现代社会对人性的戕害。他擅长于通过梦幻般的奇特想象,运用譬喻、象征、怪诞、佯谬等手段为我们建构一个个奇异而荒谬的世界。其表现方式或许是荒诞的,但其所揭示的生话本质却是真实的。本文将着重分析卡夫卡小说的主要表现方式及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卡夫卡小说《美国》、《审判》、《城堡》的分析,来考察卡夫卡自由观的三个方面,从而阐明卡夫卡非理性主义特征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9.
卡夫卡是现代派小说的奠基人.由于家庭、性格及社会的因素,以及受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推动和影响,形成了卡夫卡独树一帜的直觉主义创作意识.追寻、焦虑、困境和抗争成为卡夫卡的恒久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10.
卡夫卡是现代派小说的奠基人。由于家庭、性格及社会的因素,以及受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推动和影响,形成了卡夫卡独树一帜的直觉主义创作意识。追寻、焦虑、困境和抗争成为卡夫卡的恒久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11.
刘自强 《科技信息》2009,(34):I0113-I0113,I0112
Ambiguity exists in English as it exists in other natural languages,which leads to people's misunderstanding some sentences in some conditions,so it has an impact on the communication of people.Generally speaking,English ambiguity is divided into 3 classifications:phonetic ambiguity,lexical ambiguity and grammatical ambiguity.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ses English grammatical ambiguity and lexical ambiguity,and aims to make the English learners to know this complicated phenomenon wholly,so that English learners can express themselves accurately in writing,speaking and reading.  相似文献   

12.
基于风险决策中模糊规避现象普遍存在的认同,通过选用Klibanoff等的光滑模型(Smooth Model)刻画模糊决策问题,引入均值保留展开式和复合函数等表达形式,研究模糊程度大小、模糊规避度大小对完全保险下的支付意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莉华 《科技信息》2008,(2):265-266
歧义是语言交际中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将主要从交际效应的角度出发,把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歧义现象分为无意歧义(unintentional ambiguity)和蓄意歧义(intentional ambiguity),并分别结合教学实践加以分析举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了从形式角度研究歧义的局限性,提出从语言元功能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必要性。首次把歧义明确划分为表意功能歧义、人际功能歧义和语篇功能歧义,并把研究推向话语层,以进一步考察语言功能和歧义之间更为广泛的歧义。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论题多义性产生的原因和论题多义性导致的负面价值,对论题这一术语进行了修正,认为:逻辑学的论题与议论文的论点具有完全同一性;议论文的论题和论点具有局部同一性;论点的提法实现了中英文语义的内涵与外延的同一。  相似文献   

16.
修饰语引起歧义是英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分别讨论了形容词性修饰语和副词性修饰语是如何在语句中产生歧义的,并探讨了英语歧义的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由于化传统和语言习惯等的不同,在跨化交际中常常产生语义歧义现象,给交际双方造成困难。本以Grice的“合作原则”为基础,指出措词失误、思维习惯和语义联想的差异及化传统的影响是这一交际过程中产生歧义的重要原因,即使双方都遵循一定的交际原则并不一定能消除这一过程中的歧义现象。  相似文献   

18.
英语词汇丰富,含义颇多,并且拥有灵活多变的复杂的语法结构,因此在实际应用当中,尤其是在英汉互译时,很容易产生语音、语意和语法结构等方面的歧义现象。应深入了解造成英语歧义现象的原因,避免不应有的歧义现象的产生,提高语言交流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罚最小二乘原理构造加权惩罚平方和,利用半参数回归模型方法解算整周模糊度,导出了模型中正规化矩阵正定时参数平差的计算方法,用直接法得到了整周模糊度的估计量,给出了相应的公式.在文章的最后,用一个实例说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