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项目简介 :白泥是燃烧法碱回收综合治理硫酸盐法纸浆黑液所产生的废渣 ,特别是草浆黑液白泥含硅量高 ,积累造成干扰 ,国内迄今尚无妥善方法处理 ,对环境造成污染。该技术应用造纸黑液碱回收白泥代替玻璃行业原料方解石 ,烧制出符合设计标准的玻璃制品 ,为白泥综合利用创出一条新路。应用范围 :有碱回收车间。经济效益 :白泥回收治理 ,造纸厂变废为宝 ,玻璃厂降低成本。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如感兴趣 ,请与本刊联系。造纸黑液碱回收白泥的治理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目前我国因造纸工业原料中草类原料占60%左右。与木材相比草类原料的灰分含量较高,灰分中二氧化硅通常占一半以上,甚至高达89%。在烧碱法和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原料中的SiO_2溶于蒸煮液,使黑液中SiO_2含量过高,导致传统燃烧法碱回收系统的硅干扰问题,如浓缩时造成蒸发器结垢,使传热系数下降,燃烧时黑液热值减少,熔融物熔点升高,白泥回收时硅积累等。因此,如何消除硅干扰就成为黑液的碱回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由财政部专款资助研制的等离子体处理造纸木浆黑液系统日前在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通过专家验收。这套年处理能力达300吨的等离子体处理造纸黑液系统由冰冻浓缩单元、蒸发浓缩单元、等离子体处理单元、粉末分离单元四部分组成。木浆黑液在经过处理后,分解为碱、碳粉和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及氢组成的可燃气体。碱可回收再次用于造纸,可燃气体和碳粉是较好的燃料,也是化工原料。实验表明,这套装置不仅可较大幅度降低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而且碱回收率可达叨叽,净化后的黑液也达到了排放标准,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利用等离子体净化并回收利…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隔膜电解法处理草浆黑液的可行性实验研究.隔膜电解法实验采用铸铁作牺牲阳极,石墨作阴极,多孔性的滤过式隔膜将阳极区与阴极区分开;阳极及其附近有铁的氧化与水解反应,碱木素的取代反应;阴极有析氢反应;水分子和钠离子在势场力作用下透过隔膜从阳极区进入阴极区,碱木素分子被隔离在阳极区;阳极区不断加入黑液,取走木素沉淀,阴极区不断取走回收碱液,从而实现碱液与木素的分离.在电流为1A、电压为8V及室温条件下电解12h,阳极区黑液的色度、悬浮物及COD的去除率分别为66.4%,75.3%和94%,碱回收率达到94%以上.实验结果表明,作为一种处理黑液的碱回收技术,隔膜电解法处理草浆黑液比较容易直接嫁接到制浆工艺中,有可能成为解决草浆碱回收技术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渗析回收的草浆黑液中钠的平衡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电渗析(AME)技术回收草浆黑液中钠的平衡现象。结果表明,不同实验条件下,钠离子回收出现不同的最佳时间;在回收草浆黑液中碱时,电能消耗是由回收碱的量、碱回收率、碱回收出现平衡时间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三因子二次回归正交设计试验,建立了草浆黑液的除硅模型,使用所筛选的除硅剂处理黑液,验证了模型,得到有用结论。  相似文献   

7.
针对造纸黑液的任意排放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现状,对碱法造纸黑液的处理方法(如碱回收、提取木质素、联产治理等)进行了介绍,综述了碱法造纸黑液综合利用新技术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在石煤提钒工艺中,为了充分利用石煤中的有价元素硅,采用碱浸提钒工艺提取石煤中的钒和硅.经过预焙烧后,可以有效地破坏石煤结构,提高钒硅浸出率.在焙烧温度850℃、焙烧时间2h、浸出温度95℃、浸出时间4h、固液比(g∶mL)1∶1.4、矿碱质量比1.2∶1的条件下,钒的浸出率为86.6%,硅的浸出率为61.4%.  相似文献   

9.
草浆黑液除硅剂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实验结果证实,草浆黑液除硅时,以溶液的pH影响最大,并对此进行讨论,从而提出了设计除硅剂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从造纸厂制浆黑液中提取木质素并回收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从造纸厂制浆黑液中提取木质素,皂化物和回收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黑液固形物样品的热解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黑液在不同升温速率时的热解特性,并与纯碱木素的热解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黑液的热解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且在低温区和高温区各有一个强烈失重峰,黑液中糖、有机酸以及碱金属盐对黑液热解特性存在一定的影响;而纯碱木素的热解过程由脱水、保持、剧烈失重和缓慢失重4个区域组成,热解开始较早,但持续时间较长.黑液的热解特性与纯碱木素的有一定差别.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Coats-Redfern法描述了热解过程,计算了黑液和纯碱木素样品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动力学参数.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黑液有机物热解的主要区域的反应级数为4,活化能和频率因子随加热速率的提高而轻微上升.  相似文献   

12.
开发一种具备氮、磷双重吸附能力的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材料,以沸石为原料,将天然沸石碱洗后与Ca(OH)2、膨润土进行混合,再通过调整混料比例、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升温速率等过程,筛选出既具有脱氮、除磷能力,又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复合颗粒材料. 结果表明:复合颗粒材料最佳制备条件为沸石、Ca(OH)2、膨润土混料质量比20︰1︰2,煅烧温度504 ℃,煅烧时间1.2 h,升温速率5.6 ℃·min?1.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因素对材料磷酸盐吸附量、氨氮吸附量、散失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Ca(OH)2与磷酸盐、氨氮吸附量均具有显著相关性. 当初始氮、磷质量浓度为25 mg·L?1时,新型复合材料对磷酸盐和氨氮理论吸附量分别为4.39、4.01 mg·g?1,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7.7%和80.1%,散失率为11.4%.   相似文献   

13.
1.INTRODUCTIONWheat straw is the main raw material in northern China, and its black liquor is blamed for contributing serious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A technical breakthrough has been achieved in the field of chemical recovery for wheat straw pulping after more than twenty years' developments and practices. Wheat straw pulp chemical recovery projects with the pulping capacity of 75-100t/d have been put into 132--production gradually in recent years. Evaporation of wheat straw pulp…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烟曲霉JX-5对草浆造纸黑液废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了黑液废水浓度、温度、pH值、搅拌速度对黑液脱色、COD及木质素去除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us)可有效处理黑液废水.最佳工艺条件下,COD和木质素去除率分别为87.13%和82.59%,脱色率为93.15%.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独居石分解工艺的加碱量,并提高独居石分解率,本研究在NaOH-Ca(OH)2体系中对独居石精矿进行焙烧分解,采用XRD对焙烧产物进行物相分析,并结合焙烧矿中稀土元素在盐酸中的浸出率判断独居石分解效果.实验分别研究了NaOH添加量、Ca(OH)2添加量、焙烧温度以及焙烧时间对独居石精矿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OH-Ca(OH)2体系中,独居石精矿分解的最佳工艺条件:NaOH添加量为25%,Ca(OH)2添加量为20%,焙烧温度为800℃,焙烧时间为1.5h.该焙烧条件下独居石全部分解为稀土氧化物,浓盐酸对稀土浸出率可达到98%左右.与现有工业生产工艺相比,本研究工艺中碱添加量降低55%左右,独居石分解率提高2%左右.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酸析-CaO中和-厌氧流化床反应器处理硫酸盐草浆黑液的方法,黑液经综合处理后,其COD去除率可达91.8%~96.5%,SS去除率可达72.8%~74.3%,色度去除率可达85.8%~90.5%。对减轻黑液的污染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55℃下利用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钾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考察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两种热碱预处理对玉米秸秆中温厌氧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浓度的碱用量下,KOH预处理后厌氧消化产气效果明显优于Ca(OH)2 预处理。0.5%KOH和2.0%Ca(OH)2耦合的预处理效果与1.5% KOH以及1.5%Ca(OH)2单独预处理效果相当,累积单位挥发性固体(VS)甲烷产量为247.3mL/g,相比于未预处理组甲烷产量提高了58.7%,说明可以用2.0%Ca(OH)2代替1.0% KOH。从成本节约的角度,1.5%Ca(OH)2为最佳的热碱预处理条件,累积单位VS甲烷产量为242.2mL/g,比未预处理效果提高了55.4%。  相似文献   

18.
1.INTRODUCTIONWheat straw is the main raw material for paper-making in northern China, and its black liquor is blamed for contributing serious pollutions to the environment[1]. A technical breakthrough has been achieved in the field of chemical recovery for wheat straw pulping after more than twenty years' developments and practices. Wheat straw pulp chemical recovery projects with the pulping capacity of 75~100t/d have been put into production gradually in recent years. Evaporation of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