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三峡大学医学院零起点尼泊尔留学生汉语语音学习情况的调查,总结学生初级汉语语音学习阶段的偏误,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2.
母语的干扰是影响韩国留学生汉语发音的一大困难,本文从语音原理上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借助于分析,笔者提出了一些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学习汉语语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问卷调查分析显示:(1)处于汉语中、高级学习阶段的哈萨克族学生在使用汉语否定结构时.会出现一些带有普遍规律性的偏误;(2)母语负迁移所造成的偏误很少出现,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造成的偏误已经占优势;(3)学生对汉语否定结构的掌握程度与学生的汉语水平并不完全成正比;(4)学生正逐渐形成汉语否定结构的规则和系统,但还不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规则。  相似文献   

4.
景颇族学生由于受民族语言和当地汉语方言的双重影响,在学习普通话时,声母、韵母、声调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语音偏误。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从中找出普通话语音学习的难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是提高景颇族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英语母语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时普遍存在"洋腔洋调"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是受到母语语调的负迁移作用。本文通过对比英语语调与汉语声调的在调值,音高变化位置以及音高组合变化的差异,分析英语母语汉语学习者出现声调偏误的类型,最后对英语母语汉语学习进行对外汉语声调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吴晓丽 《科技资讯》2011,(22):204-204
从汉语存在着民族变体这一角度以四个类型为框架浅析维吾尔族学生在汉语习作中出现的语法偏误,由此可知虽然维吾尔族学生用母语的语法结构模式套改汉语语句,但从语句的结构模式看,仍然是具有灵活性的分析性语言,因此对于不影响交际的语法偏误可以不用打断学生思路进行纠正。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语音学习中,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差异会对语音的习得产生干扰作用,学生常常将方言的发音特点迁移到英语发音中来,影响英语语音的学习和运用。本文拟从分析江苏地区方言与英语语音系统的差异入手,分析由此引起的母语对语音习得的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英语语音学习中,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差异会对语音的习得产生干扰作用,学生常常将方言的发音特点迁移到英语发音中来,影响英语语音的学习和运用。本文拟从分析江苏地区方言与英语语音系统的差异入手,分析由此引起的母语对语音习得的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9.
殷华杰  申姝琦 《科技资讯》2013,(31):176-178
汉语和巴基斯坦的国语乌尔都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特别是在语音方面,差别很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任务是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和汉语普通话正确、流利的发音,为用口语进行交际打下基础,使语流更自然、流利。本文通过大量调查,对巴基斯坦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难点进行分析,从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出发,分析学生容易产生的偏误。学习声母时,难点主要是在送气与不送气上,韵母上的主要问题是鼻音题,四声从难到易,分别是一声、三声、二声、四声。  相似文献   

10.
偏误分析理论自八十年代运用于汉语中介语研究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界在汉语中介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偏误研究硕果累累,语篇方面的研究则较为后起,但也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文章将从母语背景不同的研究对象这一角度对语篇方面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并对研究现状及趋势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语音对外语语音学习的影响不可避免。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两个层面上的特征和差异,提出中国英语学习者掌握英语语音的困难与障碍所在,并就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防范英语语音偏误的发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从语音学、语音迁移和感知同化方式等理论和英语语音习得者产生的语音偏误看,以厦门方言为母语的学习者在英语语音辅音系统习得过程中会产生浊塞音、鼻音尾韵、爆破音和声门清擦音等正迁移以及齿龈音、唇齿音、鼻音、摩擦音、软腭音和爆破音等的负迁移现象,其原因在于厦门方言和英语音段音位上辅音系统存在的差异。厦门方言为母语的学习者在英语语音学习中应充分利用正迁移现象,以汉语普通话为英语语音习得的中介与过渡,并利用对比法和多媒体技术等几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克服负迁移作用,以提高英语语音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当代语法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与作为母语学习时的差异,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借鉴当代功能认知语言学理论成果。用原型范畴学理论解释了留学生汉语学习中一些常见错误,并以次序相似动因为例。介绍了利用相似性理论解释不同类型的偏误。  相似文献   

14.
"助动词"在汉语中具有较大的作用,使用率高,但是泰国学生经常在学习和使用汉语助动词中产生各种的偏误。本文通过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来进行研究,探讨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助动词中的困难及偏误情况,分析他们产生偏误的原因。我们发现经过基于对比研究设计的汉语助动词课堂教学后,"后测(Post-test)"的选择正确率高于"前测(Pre-test)"的已达到83.3%,说明对比分析的研究成果对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助动词具有较大的帮助,学生能更容易、更好地把握汉语助动词的语义、语法功能与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韩国留学生HSK汉语写作中出现的结果补语偏误为对象进行分析归纳,按照其性质将结果补语偏误分为四类,分别是:成分缺失、否定形式的偏误、替代偏误以及结果补语带宾语的偏误。本文以这四种类型的偏误为基本框架,对韩国留学生在刁得结果补语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现象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越南留学生习得普通话塞音和塞擦音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留学生在习得汉语普通话塞音、塞擦音时总是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通过统计对比发现,越南留学生的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VOT和送气时长大多都比汉语母语发音人短,不送气音和送气音区分度不高,在声韵格局上也不太合理.针对学习者存在的偏误,建议教师采取紧抓音素教学不放松、让学习者对母语与普通话音系进行比较、语音教学坚持"输入""输出"同步、重点强调"送气""不送气"的对立、提高学生语速等方法,以有效提高越南留学生汉语普通话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学习汉语普通话的日语母语者普遍存在着难以分辨汉语前后鼻韵母的问题。为了揭示他们与汉语母语者前后鼻韵母知觉机制的异同,根据鼻韵母3段划分——元音、鼻化元音及鼻韵尾,利用拼接合成语音样本的方法,合成出包含不同成分的语音样本来研究两类人群的鼻韵母知觉分辨特点。实验结果表明:鼻化元音段对汉语母语被试判断鼻音类型起决定作用,对日语母语者却不是。缺少鼻化元音段时,元音段对中日被试感知鼻韵母的影响相似:元音段的声学差异越大,两类被试判断鼻韵母类型的准确率都越高。该研究结果不仅增进了对汉语鼻韵母知觉特点的认识,也有助于改进对日学生的鼻韵母语音教学。  相似文献   

18.
熊来湘 《科技信息》2011,(28):154-154
在母语环境下,中国学生初学泰语时存在诸多困难,其主要表现在汉语语音系统中不存在或与汉语相似但不相同的泰语语音。本文针对中国泰语学习者存在的语音困难,并着重从汉泰语音差异方面,探讨研究对中国学生泰语语音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英语和汉语的语音差异分析了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在英语发音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三步骤的语音教学改革对策:通过英汉两种语音体系的对比使学生掌握发音要领;通过听音进行辨别训练;通过有趣的课堂活动进行发音强化训练。  相似文献   

20.
任敏 《科技信息》2007,(22):141-142
我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会对目的语的习得,尤其是语音的习得产生干扰作用,这就是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负迁移作用。本文拟从分析英汉语音系统的差异入手,分析由此引起的母语对语音习得的负迁移作用,从而帮助教师在语音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克服这种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