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有很多人不乏成功的天资,在现实中却并未取得成功。运气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更常见的是,人们日常的言行把自己拖入失败的陷阱,从而不可避免地给自己带来坏运气,这便是失败者的致命“恶习”。恶习一:自欺欺人的幻想失败者在生活中,总喜欢自己欺骗自己。如果仅仅是对别人不诚实,这个人至少在金钱上还有望达到目的。但如果这个人连对自己都谈不上诚实,那他在人生路上,就别指望有什么进步了。恶习二:缺乏创造性我曾一遍又一遍地告诉那些没有基本生活技能的人,要靠什么东西才会让人家心甘情愿地付钱给你,即人是有所劳才有所获的。他们不明白一…  相似文献   

2.
苏联人虽然率先将卫星(“斯普特尼克”号卫星)送入太空,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却是美国人。在与苏联人展开的太空竞赛中,美国率先将人类送上月球,除美国外,包括苏联在内的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实际上,苏联也制定了登月计划,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归咎于一种令人感到疯狂的火箭——N1火箭。  相似文献   

3.
楼峰 《中国科技成果》2012,(1):41-44,53
银东直流极Ⅱ调试期间,由于逆变站换相失败,宁夏电网发生多次扰动。本文以2011年2月28日银东直流逆变站换相失败对宁夏电网造成的扰动为例,阐述了换相失败的故障机理,扰动发生的原因,全面分析了扰动对宁夏电网的影响,提出了抑制扰动发生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人类对自然的研究如何导致对自然的理解越来越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人类认识自然主要途径的自然科学获得了如此迅猛的发展,对自然的理解真的越来越少吗?本文通过对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自然哲学史和自然科学史的考察,首先确证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5.
6.
7.
应中国国家标准局和中国科学院的邀请,并感谢奥地利联邦经济事务部提供的旅行资助,加林斯基主任作为术语情报中心的代表于1987年11月16-26日参加了中国的术语学研讨会,讲授术语学和文献学课程,并商讨关于未来术语标准化和文献学、术语编纂学、知识工程、术语数据库等的合作计划。术语学的理论与其实践问题作为加速传递知识和技术的基础,其重要性在中国正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认识。为此,中国的一些机构、如中国国家标准局(CSBS),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CNCUNSTT),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ISTIC)以及百科全书、字典、专业词典的出版社和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等,都已经从事术语学的研究课题。为了进行基础术语学的研究,大量与术语学有关的著作已被译成中文,因而能普遍提供中国公众所利用。由于认识到术语标准化先于学科标准化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传播知识和技术,术语标准化在中国受到很大的重视。全国性的中文术语数据库不久就将建立起来。由于科学和技术的原因以及经济和工业的发展,最后的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术语计划在中国起着关键的作用。在CNCUNSTT这一中国专门负责自然科学和技术术语的计划、实施和统一的权威机构的指导下,建立了与自然科学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的数目相对应的约30个分委员会。这些分委员会负责各自领域中科学技术术语的审定。由于实际的术语工作只能由一些训练有素的专家来完成,从而对术语学培训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因此,可以设想在国际术语情报中心的帮助下,制定和实施大规模的培训计划。胡英译自“Infoterm Newsletter”1988,No,47(March),P.2 周智佑校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思想广泛地体现在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光电效应、“大统一”理论尝试之中。研究系统地梳理了几类对于等效原理的争论。与通常实验不同的是,爱因斯坦电梯实验的实验对象与检测仪器分别对应着实验者自身及其具身认知,实验结果则反过来用于对实验环境自由下落状态与所处时空特征加以判定。从具身认知推理得到的局域等效原理在认识论意义上不是系统的,而被指责为机会主义的。有效的争论方式,应通过科学史的方法,将问题从思想渊源、推理方式、发现过程、解释与理解等维度加以分析。尽管具身认知是爱因斯坦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但它并不是导致等效原理被指责为机会主义的真正原因。人们对过去和未来的标准不一,要求科学理论彻底避免机会主义倾向,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国内众多研究认为,日本的饭沼慾斋在其著作《草木图说》中首次将A.apiacea的中文名定为青蒿。通过笔者调查,发现《草木图说》第一版及饭沼慾斋亲笔稿本并无A.apiacea的相关记载,更提出据目前可查证到的史料,《草木图说目录草部》一书最早将A.apiacea定名为青蒿。作为日本引进的外来物种,日本本草学界对青蒿外形特征及日文名、中文名与拉丁名的对应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本文通过研究古典文献梳理了日本国内对于青蒿和黄花蒿的认识和鉴定过程,并结合现代田野调查对古代研究结果进行了重新审视,还探讨了《本草纲目》在引入日本后对认识和鉴定青蒿的影响,更进一步阐述形成这些认识的客观原因及得到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