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欣 《工程与建设》2004,18(4):36-37
大直径扩底桩由于自身的特点 ,在工程实际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文章分析了大直径扩底桩的受力和变形特征 ,依据有关规范 ,对大直径扩底桩的承载力、变形等进行了论述 ,分析了其特点。  相似文献   

2.
依据河南济源人工挖孔扩底桩现场载荷试验,分析了人工挖孔扩底桩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的发挥特征及其荷载-沉降规律,研究了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随荷载增加的变化规律以及扩大端临空面对桩侧摩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坚实土层中选用扩底桩可有效提高单桩承载能力;桩侧摩阻力的作用不容忽视;承载力计算时应考虑护壁的厚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大直径扩底嵌岩桩在高层建筑中的抗拔承载力及影响因素,以深圳某高度为660 m的超高层工程为背景,采用自平衡法对3根大直径扩底嵌岩抗拔桩进行加载试验。在试桩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扩底抗拔嵌岩桩数值模型,并进行了三维有限差分数值计算及参数化分析,数值计算结果与试桩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建立的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大直径扩底嵌岩桩的抗拔工作特性。同时讨论并分析了大直径扩底嵌岩抗拔桩的桩身轴力、桩身等直径段和扩底处侧摩阻力的分布特征,研究了扩大头周围岩体弹性模量、扩径比和扩底高度对抗拔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扩径比的增大对大直径嵌岩桩的抗拔承载力影响较大,扩大头周围岩体弹性模量和扩底高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基于荷载传递法和广义双曲线函数, 建立了大直径扩底桩的单桩解析模型.利用ABAQUS软件建立等截面桩与扩底桩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土体用Mohr-Coulomb本构模型,桩体采用弹性模型,在桩土接触面间设立接触对.分析了桩底沉渣、扩底高度和扩底直径对大直径等截面桩与扩底桩承载特性的影响,得出桩身轴力、桩侧阻力和桩顶沉降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扩底桩可明显提高承载力并减小桩顶沉降;工程应用中应尽量减少桩底沉渣厚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大直径扩底桩墩基础在不同扩底位置时的承载特性及破坏规律。为大直径扩底桩墩基础承载力的理论研究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中山西环高速公路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PLAXIS 3D进行了桩径和扩径比对扩底桩工程特性的影响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扩径比(D/d)为1.5~2.5、桩径为1.2~1.6 m时,桩体尺寸对其竖向极限承载力影响明显,随着桩径或扩径比的增加,竖向承载力提升幅度较大;当扩径比为1.5~2.0、桩径为1.2~1.6 m时,桩体尺寸对扩底桩抗拔承载性能影响较大;当扩径比为1.0~2.0、桩径为1.0~1.4 m时,扩底桩桩顶沉降变化较快。通过现场静载试验对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验证,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大直径扩底桩承载力的沉降变形控制设计法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鉴于现有承载力确定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对大直径扩底桩承载力确定原则的探讨,给出了按沉降变形控制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并推导出了确定无静载试验桩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工程实例验证表明,按作者提出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工程实测值符号较好,能充分发挥大直径扩底桩的潜力,可以供工程设计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8.
由于大直径扩底人工挖孔桩承载力较高,难以通过常规的静载试验得到其极限承载力。通过岩基载荷试验得到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岩基变形模量,基于荷载传递法,桩侧采用双曲线传递函数、桩端采用考虑变模量的非线性传递函数,提出了一种更能反映桩土体系受力性状的大直径扩底人工挖孔桩极限承载力预测模型,并结合有限元软件ABAQUS验证了该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基于此预测模型对大直径扩底桩相关参数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南宁软岩互层地基桩基表现出摩擦端承桩的特性,桩径和扩底直径相比桩长对桩基承载力影响更为显著;其中扩底直径为5. 6m的扩底桩相比同桩径等直桩承载力提高53%,且能有效减少混凝土用量,在工程地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应当尽可能使用扩底短桩。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挤土桩、非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各自的成桩原理及其局限性。可变式支盘扩底植入桩属于部分挤土桩,其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承栽力高、适用范围广、质量易于控制、节约造价、工期短、施工噪声低的新型桩型。  相似文献   

10.
通过钻孔扩底桩在杭州都市枫林小区粘性土区域的成功应用,提出了在场地条件困难情况下,钻孔扩底桩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斜坡地形高露头挖孔桩水平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山区斜坡地形220 kv输电线路高露头挖孔桩基础水平荷载现场试验为例,研究斜坡地形高露头挖孔桩基础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桩土体系稳定性及承载机理.结果表明:由于斜坡地形边界条件对水平承载性能的影响,高露头挖孔桩基础因埋深有限、嵌固程度低、土体约束作用弱,在水平力和倾覆力矩作用下埋置于斜坡地基的高露头桩基础呈刚性短桩特性,可基于m法计算分析其桩土体系的水平承载特性;桩身水平位移是设计控制因素,基于桩身位移和桩侧土压力的m值计算方法与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试验现象.该成果对斜坡地形高露头挖孔桩水平承载特性的工程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静压桩终压力及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南软土地区的静压桩施工实测资料为依据,着重分析了静压桩的终压力与单桩竖向承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按照静压桩的入土深度,提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估算方法,为静压桩的安全、合理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嵌岩桩桩端阻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在不同条件下嵌岩桩桩端阻力的几种计算方法,将现行的技术规范同其它方法进行比较,得出按现规范计算的值偏小的结论,总结了嵌岩桩载荷试验时典型Q~S曲线特征,指出了Qb与L/d和hr/d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几点提高嵌岩桩桩端阻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散体材料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引进圆孔扩张理论,模拟桩土相互作用,分析了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的应力分布特征,并导出了桩体与土体承载过程中的应力应变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布桩方式对承载力的影响,根据两种典型的布桩方式,分别提出了一套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面积比承载力计算方法,弥补了常规计算方法的不足.最后,给出工程算例,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挖孔桩设计由定值设计法过渡到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适应基础规范改革的需要,对沈阳城区36根人工挖孔桩试桩的承载力特征值的无量纲随机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无量纲随机变量的极限状态方程和校准法对人工挖孔桩竖向承载力进行了可靠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挖孔桩承载力特征值的试计比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荷载效应比和荷载组合形式对可靠指标的影响较大,挖孔桩承载力特征值的目标可靠指标可按不同荷载组合取不同的值,抗力概型分布对可靠指标的影响较小,该结果对辽宁省地方地基基础规范挖孔桩设计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闫楠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19):247-253
为探究水泥土搅拌桩及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性能,对青岛某厂区的6根水泥土搅拌桩单桩及2组3桩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进行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并采用修正双曲线模型预测单桩和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6根单桩及2组复合地基均未加载到破坏,其Q-s曲线均为缓变形,桩端持力层为全风化花岗岩的水泥土桩桩顶回弹量较大,弹性工作特征明显;桩端持力层为中砂层的水泥土桩桩身弹性工作特征不显著。经推算水泥土搅拌桩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为0. 88,符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中水泥土桩承载力发挥系数的取值范围。经工程实例验证,修正双曲线函数能够精准预测水泥土单桩和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对于确定本试验中水泥土单桩和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可信度较高。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的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与检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可以直接测得桩端阻力与桩侧阻力的静载荷试验新方法—自平衡法,该法具有装置简单、省钱、省时、省力等特点。应用该法对佛山市某工程两根桩基础承载力检测,方便快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该工程软弱土层进行复合地基处理后的静荷载试验结果,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性状,并对单桩、桩土复合、桩间土等不同的复合地基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这些试验结果和分析结论对指导安徽省长江和淮河中下游地区软弱土地基处理与加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季冻区摩擦单桩承载能力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验证季冻区摩擦单桩的初步设计桩长和检验初步设计参数的准确可靠性,计算了超长桩轴向容许承载力及桩的沉降量,观测了某桥梁桩的顶位移与荷载、基桩极限摩阻力和极限承载力,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沉降量与实测的误差是6.31%,两组数据基本吻合,说明试桩过程和试桩加载数据合理;试桩受力比较充分,但承载力小于预期极限荷载,说明其实际承载能力对于设计要求来说略显不足;桩侧摩阻力和桩底阻力的发挥程度与桩土之间的变形有关,试桩的桩顶荷载起初由桩侧土承担,在达到一定荷载值时,桩端阻力开始发挥作用,在极限状态时,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发挥都比较充分。  相似文献   

20.
周洁  任君杰  李泽垚  刘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6):15301-15313
嵌岩桩因其单桩承载力高、群桩效应小等优点,已被广泛运用至工程实践中。而其单桩承载力作为重要参数,常规的静载荷试验方法耗时费力,故而多种计算便捷的估算方法在很多情况下也得到了推广应用。但考虑到工程实践中如何选择相适应的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归纳总结分析了不同的规范法、理论法及经验公式法的优缺点,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多组实测数据进行不同方法下嵌岩桩承载力的计算应用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三种嵌岩桩承载力估算方法的准确程度和其所表达的嵌岩桩受荷性状和实际受荷性状的接近程度存在较强的关联性,而和需要参数的多少关联性较小。理论分析法由于物理意义更为明确,其计算结果也更为接近实际值。而经验公式方法由于缺乏明确物理意义,计算结果和实际值相差较大。规范中,《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及《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规范计算公式体现的桩体受荷性状中最为接近实际且考虑影响因素较为全面,估算准确性较高。根据该研究成果,可对工程实践中嵌岩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选择提供可靠的优选建议及误差来源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