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文物进行三维数字测量或扫描,通过曲面重建和实体重构,建立三维CAD模型,可准确真实地获取反映文物外形的三维数字化信息.讨论了针对不同外形文物采取正向建模与逆向建模的联合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2.
0 引  言  应用计算机图形学原理 ,对文物进行三维重建 ,在考古学领域很少涉及 ,特别在文物展示数字化以及数字化博物馆方面国内几乎还是个空白。应用三维建模软件对文物作计算机三维的重现 ,即用计算机对文物进行三维重构 ,在某些方面具有用实物进行仿制无法比拟的优点 ,如修改方便、且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以及制作周期短 ,特别是对物体本身表现重复性较高的对称性的文物 ,则更能发挥计算机制作的优点。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文物信息数据库中的资料 ,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 ,对文物进行工作组创建。计算机对文物进行三维重构 ,不仅适合完好…  相似文献   

3.
激光三维扫描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工程地质体表面的变形、沉降、扭转、位移等勘察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快速和经济.介绍了逆向工程的基本思想,探讨了逆向工程在数字化河床试验中的应用模式,阐述了激光三维扫描技术的发展现状、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河床数据的采集方法,描述了数据有效性诊断、数据拼合和曲面建立的算法过程.研究认为, 激光三维扫描数据采集技术能够全面、有效地获得模型河床的表面数据和曲面建立,为下一步建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该技术在工程勘察领域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相似文献   

4.
文化遗产是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特殊资源,然而,历经千百年的风化侵蚀、战火和历史变迁,文化遗产都遭到或多或少的冲击和破坏。传统复原方法存在记录手段单一、信息不全面、手工复原周期长、展陈受限、人工管理效率低等缺陷。利用三维扫描技术、数字化手段及信息化方法对文物进行数字化建模及虚拟复原与展示等,能够极大地缩短文物复原周期,可避免由于直接接触对文物造成的二次破坏;同时,借助于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光学扫描等技术,能够为新形态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奠定基础。针对文物修复与保护领域的这些重大需求,西北大学可视化技术研究所项目组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展了相关研究,取得的系列成果已应用于秦陵等多个文物保护单位。该文从古人面貌虚拟复原、复杂外观文物数字化、考古遗址场景建模与展示、考古过程记录与应用、破损破碎文物虚拟修复、文物碎片自动分类文化遗产的数字展示传播7个方面,对项目组近期的最新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吴耀  龚培 《科技信息》2013,(3):102-103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其独有的优势在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业测量、城乡规划、自然灾害调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分析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获取的点云数据,并对原始测量的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正确的建筑物的表面信息,然后再通过构建三角网建立三维表面模型,通过进行纹理映射实现建筑物三维可视化模型重建。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中国的文化遗产,在传统的基于三维激光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精度遗址文物三维点云获取技术.该技术首先设计了基于路径规划的大型遗址点云获取技术,然后阐述了基于地理坐标的大型遗址分区三维点云获取技术,最后针对精细文物提出了多角度文物三维点云获取技术.将该方法用于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遗址核心遗址文物的三维点云后,该文化遗产的三维虚拟展示提供了原始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由我校计算机系周明全教授主持的国家“86 3”项目“计算机辅助文物复原技术研究”于 2 0 0 1年 1 2月 2 9日在北京通过国家“86 3”验收。本项目是国家“86 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下的专题项目 ,旨在解决任意三维物体不规则曲面的匹配问题 ,在应用方面将解决破碎文物的计算机辅助自动修复 ,研究工作在计算机图形学三维可视化技术和文物保护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价值。该系统运行稳定 ,功能设置合理 ,对任意复杂曲面的匹配和融合准确高效 ,优于国外同类技术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原魁研究员、清华大学贾培发教授…  相似文献   

8.
针对古文物的完整有效保存,文物研究、修复,以及其可能造成的毁损,提出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文物进行数字化重建.构建文物真实三维模型,并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文物的高精度实体复原模型.以宋代古船实体模型重建为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3D 打印技术可以提高文物历史信息的保存和修复效率,避免接触式测量文物造成的表面损坏,提高研究人员对文物分析研究的参与度.但是,对于表面纹理比较复杂的文物,这项技术依然存在精度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应用优势,总结了国内外地学领域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从技术理论、软件开发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对国内外地学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了比较.在分析了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地学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立体痕迹三维数据化检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三维扫描采集立体痕迹的可行性,比较数据与三维可视化结果对特征表达的真实性。方法:比较研究和三维扫描实验研究。结果:三维扫描结果充分反映了立体痕迹的特征,采集的点云数据可用多种软件进行测量和处理。结论: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可用于立体痕迹提取,立体痕迹三维数据化检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YBCO掺杂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YBCO掺杂的基础知识,总结了YBCO各个位置采用典型元素掺杂而导致的超导电性和结构的变化,阐述了掺杂对YBCO的重要影响,并简介了当前YBCO掺杂效应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有限群的Lagrange定理的逆不成立,因此,n较大时要确定n次交代群An的所有子群或对An阶数的每一个正因数,确定是否存在这个阶数的子群是较困难的问题.文章通过对5-循环置换各次方幂的计算及其研究,构造出了A5的5个12阶子集,并证明了每一个子集都是A5的12阶子群,最后对A5的部分阶的子群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找出诱发高频机组基础不良振动的原因,从基础计算模型方面对基础激励与响应进行了分析,以两个高频机组基础为动测实例,经模态分析得出钢筋混凝土构架式基础竖向1阶振动与电机产生共振;应用功率谱法对动力机组及基础平台进行动测,得出平台异常响应频率66Hz为水泵工作频率,调整机器的工作频率可避开不良振源影响,达到明显的减振效果。由此而知,动力机器基础出现不良振动时,不可盲目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应在机器不同工况比如:停机、起机及正常转速下,对机器及基础进行动测并对振动信号进行比较分析,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减振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前沿分支”的观点研究了圈幂补图的树宽,首先确定了它的树宽下界,又给出了达到此下界的标号,从而得到了它的树宽表达式。  相似文献   

20.
报告鸡法氏囊病的流行状况,主要症状,剖检情况及诊断,提出了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