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尚丽雪 《科技信息》2011,(8):310-310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载体,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多个方面,而当今学生对于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却不甚了解,甚至盲目地去“哈韩”“哈日”,因此很有必要结合课本中的绘画工艺等作品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让学生体会到民族自豪感。只有对本民族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他才能成为一个有国家、有民族、有文化归属感的人,才能深入地体会我们的“民族文化”,才能更加真切地体会我们的“民族感”。  相似文献   

2.
论国家统一观念的转变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国家统一观念。中国人统一观的这种巨大变化是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的结果。其创新价值就在于调整实现国家统一的标准,把实现国家统一的成本和代价降至最低,追求的是各方利益的最大化。我们党的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精神。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愿望。中华民族是充满智慧的民族,我们完全有能力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复兴。  相似文献   

3.
武士道为日本人的民族生活所孕育,既是武士的理想价值,也是全日本民族的理想价值。从9世纪到20世纪中叶,武士道积淀为日本化的传统,成为日本人的民族精神。当今日本人的生活环境并未改变,武士道土壤依然如故,早已形成的武士道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不会因为二战的失败而销声匿迹。我们不能同意某些日本学关于“武士道对日本社会并无多大影响”、“美国对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思潮负有重要责任”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龚玉和  韩毓华 《科技智囊》2009,(2):I0024-I0031
只要一说到国人传统的孝道文化,有些人就会不以为然,仿佛那里尽是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当然,传统“二十四孝”典故里,有些内容不尽合理,如果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几乎不近情理,或者说,难于理喻。但是,“孝道”确实是我们民族传承文化的精髓,它扎根于千百万老百姓的心灵深处,成为华夏民族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孝”是如此根深蒂固,历经风雨动荡,  相似文献   

5.
民族性格在地理环境和历史变迁中形成,从某种意义上,也影响着一个民族未来的命运。当我们把德国人的“刻板”和“迂腐”传为笑谈的时候,也不免扪心自问:我们的民族性格中缺了点什么?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的精神支柱渐趋萎软,人濒临“非人”的边界。本文试图以余占鳌野蛮强悍的个性、惊世骇俗的行为,来展现我们民族久被压抑的顽强的生命力,并唤起人们“本性”的回归,民族精神的振兴。  相似文献   

7.
郝小红 《科技资讯》2006,(20):161-161
日本的服装设计师们在民族与国际化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他们重新诠释了民族的含义,同时也让人更多地了解了国际的意义,他们既是民族的守卫者同时又是民族的反叛者。他们为其他民族服装的发展指明了新的出路。日本的设计师通过他们的行动向我们再一次验证了这样一条真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8.
刘三姐传说自唐景龙年间(707—709)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如果从布洛陀神话中“僚三姐造歌”算起,就更加久远了。刘三姐现象的魅力至今不衰,在于她身上负载着壮侗仫佬毛南等民族祖先僚人久远的历史的文化基因,在于她身上人神中介的神秘,还在于她本身就是稻作文化的代码和符号。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优秀民族文化的生命力,这是民族生命之根,我们应该十分珍惜、保护和弘扬。  相似文献   

9.
族群形式与族群内容返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的民族研究多强调内容,强调透过现象看本质,即民族形式后面的政治、经济和历史因素,而对于民族的形式本身研究不够。如果“民族”是历史结构的产物的话,那么“族群”就是利益互动的“宠儿”。在市场经济中,民族属性经常在商业利润面前黯然失色,不同的利益分割了同一个民族和族群,相同的利益把不同民族或族群的人联系在一起。面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巨变、速变,中国需要对自己的“民族”作新观察,还要注意“族群”新形式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江泽民)。历史学和历史教育更是担负着在认知人类历史的基础上,传承文明与传统,弘扬人性与理性,孵化探索与创新的历史使命,既要承担确信历史的价值,又要承担发现历史价值的任务,但历史教育面对的是真实的人的思想启蒙,更需要将过去真实的历史转化为解释现在,并为未来提供明智选择的基础。这正是历史教育的目的:培养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学会生活,促进人性完善。历史教育应该“是以人类历史文化的丰富营养来促进人的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为根本追求的”。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是对“义气”文化的最好诠释。小说生动地表现了“替天行道”是“义”的根据、“济困扶危”“仗义疏财”是我们民族“义气”的基本内容、发现并尊重人才是“义”的最高表现形式,而且“义”还是团结人教育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美称,她五千年悠久之历史,不但创造了灿烂之文化,而且也形成了古老民族之传统美德。讲文明礼貌不仅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现实反映,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在文化素养、道德修养上的重要方面。现代的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小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把他们造就成一个文明的人,对国家、民族的未来有着深远的意义。那么,学校怎样开展文明礼貌教育呢?  相似文献   

13.
在英语中与狗有关的词汇、习语多带褒义,或以“狗”直接指代“人”,而与之相反,在汉语中有关“狗”的词语多带贬义。这是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同文化一样具有民族性,每种语言中都有相当数量的词语蕴涵着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因此我们不能只了解词语的概念意义,更要了解词语深层所蕴涵的民族文化心理,注意某些词汇在语义和感情色彩上的变化,否则会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郎火”、“提陀”是古文献中两个引人注目的音译名称,分别表示“头人”和“百姓”的意思。据史载,这两个音译名称均属岭南僚人称谓,而岭南僚人包括今壮侗语民族,因此,它们当译自壮侗语。但是,壮侗语有10多种语言,它们究竞源自其中哪一种具体的语言和具体的词,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经过反复、深入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它们分别出自仫佬语的lak^8kYo^3和ti^6to^2两个词。  相似文献   

15.
ABC溯源     
“ABC”等这26个字母,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自然十分熟悉,事实上,它们已经是全世界数十亿人都在使用的一套字母,简直就是“世界字母”。我们的电子邮箱的地址就是用这套字母书写的。可以说,如果不使用这套字母,我们的生活非乱套不可。那么,这套字母是如何传播开来的?追溯这个传播过程,不能不涉及到罗马帝国、古希腊和古埃及这些古代文明,以及这些古代文明在世界各民族中的扩散和变迁。“ABC”是在何时、何地,由何人创造的呢?这个问题只有同人类4000年的文明史联系起来,才有可能得到解答。本文就来探索这套字符的起源,介绍“ABC”的传播历史。  相似文献   

16.
学生:我们上一节谈的主题是“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我想,这次我们应该谈“不创新就要被动挨打”了。教授:你说的这个内容,我想放在最后一篇,题目是:《乾隆的“天朝心态”与清王朝的衰落—丧失创新能力的民族是要被动挨打的》。我们不能过多的在历史中回旋,要尽快进入创新理论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自从“资本”来到世间并开创“世界历史”以来,人类文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洗礼,于是民族文化就要在理性的法庭上声明放弃存在的权利,或者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这需要对“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进行一番概念的界定,从而确定民族文化生存状态,并认为“世界性”不是每个现实的人和民族必须遵循的统一模式,它必然要通过也只能通过“民族性”...  相似文献   

18.
新年献辞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26(1):F0002-F0002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回归民族精神家园”的岁月中走过,阅读经典,丰富了我们的智慧,充实了我们的内涵,净化了我们的心灵。跨进新的一年,“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政党”的阵阵春风拂面而来,读书与学习所带来的将是更加和谐的社会,更加和谐的民族,更加和谐的国家。读书、学习,  相似文献   

19.
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之根,也是民族精神之魂。吉林省孔子学会会长官克提出颇有见地的“五本”理论,即“世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善为本,善以诚为本,诚以真为本。”然而现实中的学校德育却往往表现出三个先天不足——虚、软、被动。改变这些“先天不足”,是我们德育工作突破的瓶颈所在。在坚持“以德治校,立足实际,以人为本,和谐施教,全面育人”的德育理念之下,我区以“五行”为方略,努力构建学校德育新视点。  相似文献   

20.
“奇”的观念,源于人类为了生存而与自然界的斗争,并因此而与神话结下不解之缘;神话以“奇”为美的艺术传统,逐渐形成小说美学传统。明代后期,提出了“奇”与“正”、“幻”与“真”的命题,从而赋予“奇”的观念以现实内容。世情小说把世俗世界引进艺术世界,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已完成由“神”向“人的过渡。小说以“奇”为美,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思想、审美思维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