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旋进涡核现象会削弱旋风分离器对细颗粒的捕集效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在排尘口处安放圆锥型稳涡部件对旋风分离器内流场及性能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圆锥对旋风分离器内的速度分布、短路流量、涡核旋转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统计了分离器对1μm颗粒的捕集效率,随短路流逃逸和因气流夹带而返混逃逸的颗粒比例。结果表明:圆锥的加入既能够降低旋进涡核的频率,又能抑制涡核偏离分离器几何中心的程度,从而减弱了因涡核尾端在排尘口附近的扫壁现象而造成的颗粒返混逃逸。因此,圆锥这一稳涡内构件能够有效提升分离器捕集效率。另外,它对旋风分离器主要分离空间内气流的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和短路流等的影响不大,因而压降没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运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和压力损失进行了数值研究.数值预测时,气相场采用雷诺应力输运模型,应用随机轨道模型来模拟湍流流场中颗粒的运动轨迹.给出了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旋风分离器的压力损失和分离效率,并和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操作压力、温度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力损失和分离效率都...  相似文献   

3.
旋风分离器排气管内气相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雷诺应力模型对直切式旋风分离器内气相流动的三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排气管内的气相流场特点及排气管直径对气相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气管内气流旋转强度较高,轴向速度呈强剪切流特征,并且存在回流区,这些都是造成能量损失的重要原因;减小排气管直径可以抑制短路流量,使旋风分离器整个空间内的切向速度增大,有利于颗粒分离,但同时压降增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抑制旋风分离器的旋进涡核(PVC)现象,对常规旋风分离器作为改进,在旋风分离器中心轴线处加上稳涡杆,对改进后旋风分离器内PVC的存在范围,频率和幅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稳涡杆能减弱旋风分离器内的旋进涡核。  相似文献   

5.
为了抑制旋风分离器内的旋进涡核 (PVC)现象 ,对常规旋风分离器作了改进 ,在旋风分离器中心轴线处加上稳涡杆。对改进后旋风分离器内PVC的存在范围、频率和幅值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稳涡杆能减弱旋风分离器内的旋进涡核  相似文献   

6.
以一台4 t/h燃煤锅炉烟气的旋风分离器为对象,采用R-k-ε湍流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Stairmand HE型分离器内部流场进行三维数值仿真分析,并采用离散相模型对固体颗粒进行追踪,研究旋风分离器筒体结构及运行参数对其分离效率、运行压降和磨损的影响,获得了同时具有较高分离效率、较低运行压降、较少磨损的入口下倾...  相似文献   

7.
针对轴入式旋风分离器的气相流场,提出了一种基于RNGκ-ε模型和雷诺应力模型的分布湍流模型并进行模拟研究.首先对5种分离器模型的气相流场采用RNGκ-ε模型进行模拟.待气相场趋于稳定时,加入离散颗粒相,对气相改用雷诺应力模型模拟;根据已得到的流场对颗粒相采用随机轨道模型,分析分离器阻力与效率性能.最后将典型模型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二者吻合良好.基于分步湍流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在研究轴入式旋风分离器的气相流场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旋风分离器的除尘效率,采用RSM湍流模型和相间耦合的随机轨道模型,模拟计算了不同排气管插入深度对旋风分离器内气相流场和除尘器中颗粒运行轨迹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在相同条件下,与现有旋风分离器相比,排气管插入390mm时,可以在气流作用下提高颗粒物与筒锥体壁相撞的概率,除尘效率提高5%。根据模拟结果,调整旋风分离器进气管进行物理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排气管尺寸对旋风分离器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雷诺应力湍流模型(RSM)模拟研究旋风分离器排气管尺寸对旋风分离器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入口旋风分离器的非轴对称性在环区更明显;在排气管壁存在滞流区,排气管尺寸减小,该滞流区变薄;在分离区,De/D≥0.4时,旋风分离器的中心位置存在向下旋流,该旋流造成一定返混,对提高旋风分离器效率不利;随着De/D的减小,内旋流切向速度提高,中心处的向下旋流速度减小,总压降大幅提高;当De/D=0.3时,中心处向下旋流消失,提高了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旋风分离器的流场和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考察一种新型旋风分离器的流场特点及其几何参数变化对流场的影响,采用CFD软件——Fluent中的标准k-ε湍流模型对该类型旋风分离器的气相流场进行了模拟,结果得知:该旋风分离器气相流场的切向速度分布较对称,在靠近分离筒体中心位置处出现了小的旋涡;排气管的插入深度对流场影响显著,入口角度对流场有一定影响,排气管直径对流场影响较复杂,但对最终分离效率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用热线风速仪采样测定了装有防返混锥的旋风分离器旋进涡核 (PVC)的作用范围和频率、幅值等参数 ,并用FFT变换的方法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 ,防返混锥极大地抑制了旋进涡核的作用 ,特别是使旋进涡核的作用范围控制在内旋流很小的区域内 ,有效地防止已分离粉尘的再次扬起。从旋风分离器非稳态运动的旋进涡核的角度说明了防返混锥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一种适合于强旋流的代数应力湍流模型对旋风分离器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揭示了强旋流中湍流各向异性的特点,显示了强旋流所具有的涡结构及旋风分离器气动分离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防返混锥对旋风分离器旋进涡核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热线风速仪采样测定了装有防返混锥的旋风分离器读进涡核(PVC)的作用范围和频率,幅值等参数,并用FFT变换的方法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防返混锥极大地抑制了旋进涡核的作用,特别是使旋进涡核的作用范围控制在内旋流很小的区域内,有效地防止已分离粉尘的再次扬起,从旋风分离器非稳态运行的旋进涡核的角度说明了防返混锥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天然气除液净化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级联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分别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欧拉液膜(EWF)模型和离散相模型(DPM)对分离器的内部流场、液膜分布和气液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并研究部分结构参数对流场和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器的流场分布有利于气液两相分离,为使二级分离空间收集的液体顺利降下,进口速度不宜过快;一级排气芯管上半部长度为140 mm和开口高度为60 mm,对应的分离效率最佳,两者对压降的影响较小;减小降液缝隙宽度,分离效率和压降都会提高。  相似文献   

15.
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经验模型与数值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雷诺应力输运模型对Stairmand高效旋风分离器的气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对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压力损失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不同条件下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同时利用Barth,Iozia&Leith,Shepherd&Lapple,Cacal&Martinez,Dirgo,Coker经验公式计算了该旋风分离器的分级效率和压力损失,并分别和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arth经验公式在计算直径为305mm的Stairmand旋风分离器时的分级效率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而Iozia&Leith经验公式能准确地计算直径为152mm的Stairmand旋风分离器的分级效率;Cacal&Martinez及Dirgo经验模型计算的压力损失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另一方面,数值预测的分级效率和实验数据基本一致,而且预测的压力损失误差在5%以内.研究结果还表明,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来研究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方便且可行.  相似文献   

16.
对于旋流设备中产生的旋进涡核现象(PVC),可以利用恒温式热线风速仪测量气流瞬时速度,对速度信号进行滤波和FFT变换,从而得到PVC的频谱特性。在不同的实验工况下,采用该方法实测了旋风分离器内涡核的运动规律。实验结果表明,PVC主要存在于旋风分离器锥体排尘口附近,其基频与入口雷诺数成正比,而在其它区域内,流动则表现为随机湍流。与其它测量方法进行了对比,证明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对一种直流式旋风分离器内部的流场进行了细致的测量,得到了速度和静压在分离器内的分布,并指出分离器内存在气体旋转的不稳定现象。试验中发现分离器稳流锥和排气管的长度对分离器性能有较大影响。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分离段旋转速度的经验表达式。  相似文献   

18.
旋风分离器内颗粒轨迹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颗粒动力学模型计算旋风分离器内颗粒运动轨迹,并由此可算出粒级效率。分离器内时均流场用实测流场的回归公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由该理论方法求得的分离效率与实测效率相吻合,而且入口气速越大,分离效率越高。紊流对小颗粒的运动影响显著,大颗粒则在时均流场和紊流流场中有近乎相同的粒级效率。运用该方法,通过大量的轨迹计算可以描述颗粒的分离过程,进而可对改进分离器的性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对影响PV型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关键尺寸和结构进行了改进,开发出了一种压降更低、效率更高的PVE型旋风分离器。对改进后的分离器性能进行了试验,由试验结果可知,缩小排气管下口直径,可提高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但同时分离器的压降也大幅度上升。压降上升问题可以通过在排气芯管上开若干条狭缝加以解决。改进排尘口的结构,适当地增加分离空间的高度,并进行了优化匹配,可以在保持压降基本不变的条件下提高旋风分离器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及分离效率的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旋风分离器内部气体和固体的运动状况与其分离机理,采用FLUENT软件对一旋风分离器内部气相流场和颗粒的运动状况进行三维数值仿真模拟.在仿真过程中,采用RNGk-ε方程来模拟其中的气相湍流流动,采用Lagrange方程模拟颗粒的运动.仿真结果表明,分离器内部的流动空间可分为内、外两个流动区域,在不同的流动区域中,气体压力、速度场的分布有较大的差异;固体颗粒的运动较为复杂,且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固体颗粒的分离效率与其进入分离器的具体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