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里,人们对视频点播、可视电话、互联网等宽带业务的需求不断增大.这使得通信网络的宽带化成为必然,作为一种重要的接入技术,HFC正以其独特的带宽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doem在HFC网上传送数据,具有用户实际使用带宽高、投入设备成本低、扩展灵活、光纤网络建设成本低、网络维护更容易等优点,北美地区的Cable Modem用户已占宽带用户的大多数,随着有线电视网络改造的扩大,我国的Cable Modem用户也在不断增加.但是,目前Cable Modem系统的前端设备CMTS缺乏对多下行信道的支持,造成了信道资源的紧张状况,所以对支持多下行信道的CMTS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实现双下行信道CMTS的重要性,然后给出了双下行信道CMTS和CM的交互工作原理,以及基于VxWorks操作系统和BROADCOM公司最新的CMTS系列芯片实现双下行信道CMTS的过程,最后对CMTS双下行信道的动态切换和时间同步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对电缆调制解调器(CM)及其前端系统(CMTS)进行兼容性测试的测试内容、过程及软件设计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对自动测试方案进行了讨论,分析了部分测试结果。最后对中国的CM测试平台建设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马洪卫 《科技信息》2010,(33):I0066-I0066,I0087
本文介绍对广电网双向改造中,通过实际工作和对业务技术的学习,浅析了CMTS系统中对CableModem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监控软件Cacti的强大功能,接着研究了CMTS设备的DOCSIS相关参数的监控,主要包括CM的在线情况、SNR、FEC、端口利用率等参数。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CableModem的工作原理、传输模式和技术标准 ,以及基于CableModem接入的有线电视宽带网络解决方案 .CableModem通过有线电视CATV的某个传输频道进行调制解调 ,其他空闲的有线电视频道仍可用于传输有线电视信号 ,所以优越于传统Modem :不占用电话线 ,不须拔号及永久连结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应该采用何种接入网的问题入手,对CMTS+CM和EPON+EoC两个接入技术各自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要从可持续性发展和按需打造两个方面去建设接入网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Internet宽带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 ,讨论和分析了当今社会上最流行的宽带网接入技术ADSL和CableModem的概念、特征、原理及其实现方法 ,并对这两种接入技术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 ,对宽带网接入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为解决宽带接入可能出现的问题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调频同频信号插入器是有线调频、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系统上的重要设备。让其实现低功耗、低成本并且接入方便维护简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对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调频同频信号插入器,适用于光纤与同轴电缆相结合的混合网络,可以广泛应用于现有广播电视系统。它主要采用了频率陷波技术,在滤除前端特定频率信号的同时,接入传输与前端同频的本地模拟与数字信号,有效地利用了本地区域内原有的有线广播电视设备。实验表明,该设备对原有线路没有任何干扰,并且能构建一种新颖简洁的调频播出系统模式,相比区域无线调频广播与区域有线共缆广播方式有很大的优势,具有很高的经济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90年代模拟视频监控系统,到现在的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设备、传输媒介、储存方式等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前端设备中可靠的网络接入和传输是重要的部分,目前大中型的视频监控工程中一般都采用光纤传输,光纤传输距离长,传输频带宽、容量大、重量轻、敷设方便、可靠性高。后端设备中储存设备按照储存架构分为:本地储存、网络扩展储存和集中储存。控制中心是将收集的所有监控资料,对其在大屏幕上集中显示和控制。随着科技发展,视频监控设备也将更加满足高清化、规模化、智能化监控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90年代模拟视频监控系统,到现在的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设备、传输媒介、储存方式等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前端设备中可靠的网络接入和传输是重要的部分,目前大中型的视频监控工程中一般都采用光纤传输,光纤传输距离长,传输频带宽、容量大、重量轻、敷设方便、可靠性高。后端设备中储存设备按照储存架构分为:本地储存、网络扩展储存和集中储存。控制中心是将收集的所有监控资料,对其在大屏幕上集中显示和控制。随着科技发展,视频监控设备也将更加满足高清化、规模化、智能化监控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薛颖轶  李荣 《科技信息》2007,(27):517-518
FTTC xDSL、HFC CableModem、FTTB LAN是现有主要接入网技术,但有限的带宽决定了他们在未来会被新的接入网替代。本文面向将来大规模建设FTTH接入网,实现电视、数据、电话三网融合,提出了基于有源和无源光网络的两种接入方案。  相似文献   

12.
<正>前端机房是有线电视系统的重地,前端设备是有线电视系统关键部分,前端信号信号质量的优劣对整个系统指标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前端整个系统安装调试运行,前端系统各个网络、音视传输及设备间的屏蔽与接地的问题不可小视,屏蔽与接地措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设备的运行稳定)系调试工作量及信号运行质量。  相似文献   

13.
EPON+EOC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改造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HFC网络的CMTS+Cable Modem技术和FTTC+LAN技术已不能适应现有线电视网络改造。而EPON+EOC接入技术的产生.给广电网络公司带来新的网络改造思路。本文介绍了EPON+EOC技术的特点、改造实施的基本思路、组网方案和其优势。  相似文献   

14.
程青枝 《科技资讯》2013,(6):29-29,31
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网络用户对网络带宽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通信网的主干部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一直变化较少的传统接入网已经成为整个网络中的瓶颈,各种新的宽带接入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以往的双向用户接入技术如CMTS+Cable modem和FTTB+LAN网络已不能适应双向用户接入市场的竞争及有线电视网络双向综合业务的良性发展,随着基于同轴电缆双向接入技术——EOC技术的趋于成熟,EOC接入正在成为有线网络发展的主要接入方式。  相似文献   

15.
罗萍 《科技资讯》2007,(30):189
有线电视前端设备是系统的心脏,它包括卫星接收和前端设备.网络所传输的各种信息质量关键就在前端设备工作是否正常、稳定、可靠.对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加强日常维护和保养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我将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就如何做好对前端设备维护与保养谈一些粗浅体会.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所接触到前端设备的故障大致可分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6.
单向 Cable Modem系统 ,上行数据通过电话线传送 ,下行数据通过 HFC传送 ,充分利用了现有 CATV网络资源 .该文介绍了基于 DOCSIS1.0的单向 Cable Modem系统组成、协议框架和初始化过程 ,并介绍其与双向 CableModem系统的不同 .对于电话回传 CM,其初始化过程不需要上行带宽分配和测距过程 ,技术实现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17.
基于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频监控在安全技术防范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视频信息又为安全防范系统的主要信息来源。基于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由网络功能的前端设备、传输网络及终端控制设备和显示、记录设备等组成。此外,IP视频技术还涉及到信号处理与传输环节以及安全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有线数字电视前端机房是整个数字电视系统网络信号的核心机构,是实现整个所属区域网络各种管理功能的中心机构.支撑机房正常工作的是机房的主要设备,这些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所属区域的有线电视用户是否能够正常收看电视节目,因此,最这些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十分重要.本文简单介绍了有线数字电视前端机房各设备的作用,对这些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出了几点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潘彦彭  马爱飞 《科技信息》2011,(34):293-293
信噪比作为HFC网络上行通道调试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日常的网络调试和维护中我们使用非常频繁。信噪比(S/N,SNR,signal-to-noiseratio),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传输信道特定点上的有用功率与和它同时存在的噪声功率之比。本文介绍了信噪比的定义,以及CMTS端口SNR的影响因素,重点讨论了在底噪良好的情况下,CM发射电平离散度与端口SNR&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具有以太网接口的数据采集终端是以太网数据采集系统的前端设备。采用嵌入式网络单片机来设计以太网接入的数据采集终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易于实现的特点。主要介绍了以8bit嵌入式网络单片机SF0020为核心,配置512KBytes程序和数据存储空间,通过与A/D转换芯片MAX1263和物理层收发器DM9161的连接,组成一款基于以太网的数据采集终端。它具有250Ksps的最高转换速度,12bit的分辨率和4个输入通道,可以在该数据采集终端基础上,方便地进行网络仪器仪表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