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是整体质量及形象的体现。有效提高编校质量首先要提高编辑工作质量。提高编辑素养 ,改善编辑环境是提高编辑工作质量的途径。优化编校组合是有效提高编校质量的重要举措 ,它可以通过编校合一、三校后互查实现。以民主办刊、公开办刊和激励机制为核心的监督、管理机制是有效提高编校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开明书店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一家颇负盛名的进步出版社.它在书刊的编辑、装帧及出版等方面都有许多别具一格的做法,所谓“编校合一”即是其一。开明书店“编校合一”的基本内容是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的形分实合。所谓形分是指编辑和校对有明确的分工.这也就像如今大多数出版社的工作方式一样.二者有其相应的职责;而“合”则是指编辑也须承担部分的校对责任,校对也参与一些编辑工作。如今出版社的编辑实际上也承担着部分校对任务.但开明书店编辑的校间对象并不局限于本人责编的书稿,而是除了校对自己编辑的书稿外,还校问其他编辑所编…  相似文献   

3.
学术期刊论文作者是否参与校对及其校对质量直接影响科技期刊编校质量的高低。为了实现作者远程校对,解决一般作者无法打开方正排版大样的问题,利用Adobe Acrobat 9.0Professional软件实现了方正排版大样文件与PDF文件之间的转换,并且能使编辑的意图准确表达,实现编辑和作者的直接对话。对于编排校一体化的编辑部来说,真正可以实现方正小样文件与PDF文件的无缝对接,实现作者的远程校对,从而可以有效解决传统邮寄方式所产生的种种问题,缩短校样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学术期刊论文作者是否参与校对及其校对质量直接影响科技期刊编校质量的高低.为了实现作者远程校对,解决一般作者无法打开方正排版大样的问题,利用Adobe Acrobat 9.0 Professional 软件实现了方正排版大样文件与PDF文件之间的转换,并且能使编辑的意图准确表达,实现编辑和作者的直接对话.对于编排校一体化的编辑部来说,真正可以实现方正小样文件与PDF文件的无缝对接,实现作者的远程校对,从而可以有效解决传统邮寄方式所产生的种种问题,缩短校样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时代提高科技期刊编校质量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信息技术时代对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和编校人员的素质的要求入手,分析我国科技期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妨碍科技期刊编辑职业发展的因素既有因工作的内隐性产生的职业倦怠,也有因持续的工作压力产生的焦虑感。消除这些负面情绪,储存正能量,将有助于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发展。除了要掌握并不断丰富编辑类知识,练就扎实的编校基本功,科技期刊编辑还要进行自我修炼,争做学者型编辑、开展高端选题策划、参与课题研究,并进一步在学历上有所提升,以加速编辑的职业发展,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编校过程中编辑部与作者进行交互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使用北大方正系统来将编校中的校样稿转成PDF文档,并将PDF文档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作者进行校对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在编校中如何使用Acrobat及Foxit软件对PDF文档进行注释、批注.经实践证明,对提高编校质量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常用的专业排版软件主要有方正书版2008、In Design、方正飞翔、Latex等,各软件均有其优缺点。不论选择何种软件,其软件功能如何,也不管是以作者投稿的电子版作为一次排版,还是以编辑初步编校后的电子版作为一次排版,经过排版软件的二次排版,其结果总是与一次排版有许多差异。而纠正由于排版带来的差错是编辑进行编校的目的之一,且此类差错也是编辑容易忽视的差错之一。对方正书版2008软件进行电子一校稿件的转化及常规排版操作后带来的常见差错进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规避措施,以提高编校质量,更好地呈现科技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9.
向晓莉  李庆华 《科技信息》2011,(32):I0047-I0047,I0049
数据在医学论文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准确的数据表述有利于提高医学期刊的编校质量,提高论著的科学性[1];而错误的数据不仅会起负面作用,甚至使论著疑似为不端文献,严重影响期刊的质量和作者的声誉。编辑在编校过程中往往容易偏重于对文字的修改,而放松对数据的审核,特别是对隐蔽的数据差错,更容易忽视。本文就编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隐蔽的数据差错进行归纳总结,讨论医学论文编校中如何避免隐蔽的数据差错,与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10.
三线表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编排三线表是作者和期刊编辑应掌握的技术。以《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为例,详细分析了三线表编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处理办法。通过对三线表的规范编排,使作者和读者对三线表编排格式有所了解,减少类似错误的发生。并且深刻体会到科技期刊编辑要不断加强自身编校知识的学习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期刊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编辑过程现代化的有关问题,分析了网络化对科技期刊的影响。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彻底改变编辑工作的传统模式,并从稿件的接收、稿件的审理以及网上进行编、排、校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网络在编辑过程现代化中的应用。所有这些编辑过程现代化的实现都离不开编辑主体——编辑自身的素质的提高,综合性的复合型编辑的培养以及编辑的创新性是实现科技期刊数字化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网络时代科技期刊编辑过程现代化的有关问题,分析了网络化对科技期刊的影响.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彻底改变编辑工作的传统模式,并从稿件的接收、稿件的审理以及网上进行编、排、校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网络在编辑过程现代化中的应用.最后指出,所有这些编辑过程现代化的实现,都离不开编辑主体--编辑自身的现代化.编辑的现代化是实现编辑过程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中、英文版科技期刊的编辑职能,发现两者在编辑业务上存在较大差异。归纳了目前我国中文版期刊英文项存在的不足,认为合格的英文版编辑首先应做好中文版期刊的英文项编校工作,这是基础。结合自身编辑实践,提出做好英文版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编辑过程的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网络时代科技期刊编辑过程现代化的有关问题,分析了网络化对科技期刊的影响。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彻底改变编辑工作的传统模式,并从稿件的接收,稿件的审于以及网上进行编、排、校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网络在编辑过程现代化中的应用。最后指出,所有这些编辑过程现代化的实现,都离不开编辑主体--编辑自身的现代化,编辑的现代化是实现编辑过程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对于学术期刊编辑来说,要出色地完成工作,需要多方面的修养。其中,语言文字修养是尤为重要的,它是应对繁杂编校任务、把好文字关、保证期刊编校质量的关键所在。一个编辑要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字修养,必须从重视语言文字的规范,关注社会和语言文字的发展,加强语言文字方面的基本功训练,注重收集"错误"资源这几个方面来不断提升自己的编辑能力。  相似文献   

16.
浅谈期刊管理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靖庚  罗健 《甘肃科技》2009,25(24):80-81
随着互联网普及,期刊网络化管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科技期刊的编校特点,从网络化管理层面探讨了实施期刊信息管理网络的结构组成、功能设计以及工作流程,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编校质量、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与发行工作的传统工作模式将逐步网络化、数字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17.
张静  刘斌  汤华 《天津科技》2023,(6):92-96
科技期刊编辑职业效能感能有效反映编辑对其能力和环境的主观感知,可激发编辑自身职业积极性,是其工作的重要动力源泉之一,也是其实现人生价值的内驱力。通过分析编辑职业效能感的内涵与价值,针对科技期刊实际工作需要,对现存问题进行剖析,提出通过提升国内科技期刊编辑文字表达能力、文献研究能力、信息编辑能力、沟通协调能力4条途径培养其职业效能感,切实提高编辑技能,为科技期刊学术水平及编校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时代发展和用户需求变化催生了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在发展过程中,期刊要依靠办刊意识创新、办刊模式创新、编辑技能创新努力解决可能面临的问题,同时,应保持自身高水平的学术价值和编校质量。唯有如此,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才能充满生机地开展。  相似文献   

19.
审稿是对论文稿件质量的全面审查和评价,是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退修工作是将稿件退给作者,请作者按照审稿意见进行修改的一道工序。退修工作是审稿后的必经阶段,也是以审稿为基础。在退修工作中往往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编辑人员重视,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会给编辑部带来麻烦以至于影响期刊的质量。对退修工作的几点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阐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便编辑从业人员参考,这样不仅能够使作者顺利完成稿件的修回,还能提高编辑部的工作效率,从而提升期刊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网络化,介绍了Adobe Acrobat 7.0 Professional软件在在科技期刊论文的审稿,编辑、校对,作者校对清样,及编务工作中的几点应用。它加强了编辑人员与审稿专家、作者间的联系和沟通,缩短了审稿、编辑、校对的时间,提高了审稿质量,加强了编校协作,缩短了出版发行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