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反应蒸发技术蒸发铟—锡合金制备出适用于非晶硅太阳电池的铟锡氧化物(ITO)薄膜。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ITO膜在某些波长透过率高达99%,在4000—7000A波长范围内平均透过率为93%,薄层电阻R(?)小于50Ω/(?)。研究了在氢气中退火对ITO膜光电性质的影响。对ITO膜的x射线衍射测量表明,ITO膜和In_2O_3膜具有类似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通过缺位填充法合成了分子式为α2-K8[P2W17PdⅡOH2]O61的钯(Ⅱ)取代Dawson型十八钨磷酸盐.在玻碳电极(GC)上,用电化学方法将单取代Dawson型杂多酸盐α2-K8[P2W17PdⅡOH2]O61的阴离子(P2W17Pd)掺杂到聚吡咯(PPy)薄膜中制成P2W17Pd/PPy/GC化学修饰电极,实验观察到一对氧化还原峰,归属于P2W17Pd中的钯原子.P2W17Pd/PPy/GC既保持该杂多酸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催化性能,又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灵敏度.研究表明,0.10mol·L-1H  相似文献   

3.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镓镁锌氧化物(GaMgZnO) 透明导电薄膜,通过 X 射线衍射仪、四探针仪和分光光度计的测试分析,研究了沉积温度对 GaMgZnO 薄膜微观结构和电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 所制备的样品均为六角纤锌矿结构的多晶薄膜并具有c轴择优取向生长特点,其结晶质量和电光性能与沉积温度密切相关.当沉积温度为 550 K 时,GaMgZnO 薄膜的晶粒尺寸最大(51.72 nm) 、晶格应变最小(1.11×10-3)、位错密度(3.73×10-3line·m-2) 、电阻率最低(1.63×10-3 Ω·cm) 、可见光区平均透过率(82.41%) 、品质因数最大(5.06×102 Ω-1·cm-1) ,具有最好的结晶质量和光电综合性能.另外采用光学表征方法 获得了薄膜样品的光学能隙, 结果表明由于受 Burstein-Moss 效应的影响,GaMgZnO薄膜的光学能隙均大于未掺杂ZnO的数值.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制备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方法,其中包括磁控溅射法、脉冲激光沉积法(PLD)、喷涂热解法、分子束外延法(MBE)、溶胶-凝胶技术(sol-gel)法,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使用真空热蒸发方法,制备了结构为ITO/TPD/Alq3/LiF/Al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其中LiF用作阴极注入层,LiF超薄层的加入,增强了电子注入,降低了启亮电压,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效率和亮度. 实验结果表明:当加入LiF层的厚度为0.5 nm时,器件性能的改善最好,和不含LiF的器件相比,启亮电压由原来的9 V降低到5 V,效率由1.5 cd/A增加到3.3 cd/A,提高了近1倍,然而随着加入LiF层厚度的增加,器件性能的改善效果降低.  相似文献   

6.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致密电解质薄膜制备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在高温运行时存在的种种问题,电解质薄膜的厚度,降低其运行温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分别综述了目前常用的SOFC致密电解质薄膜的制备工艺,如化学法、物理法、陶瓷粉末法等,评述了它们的优缺点,并介绍了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电解质薄膜的性能和用于电池研究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以学生在基础无机实验中合成的磷钨杂多酸为催化剂,在避免使用浓硫酸且无其它溶剂存在情况下,以65%硝酸为硝化剂,催化苯硝化反应.结果表明,该催化反应可高选择性地制备一硝基苯,实现硝基苯制备实验的"绿色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构造与发光机理,并结合我们自己的工作展望了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对12-钨磷杂多酸(简写为HPW)催化连续酯化制备乙酸丁酯的影响因素做了考察,找到了该酯化反应的最适宜的反应条件。在此条件下,一次投入反应底液10%量的HPW,经过30天近300h的连续酯化,反应仍能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两次重复的2^3析因实验设计,应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旋涂工艺中聚合物溶液的浓度,匀胶机的旋涂速度和加速度对旋涂的薄膜厚度和薄膜均匀性的影响。实验和分析的结果表明:溶液浓度和和旋涂速度对膜厚和薄膜均匀具有显著性的影响,而旋涂加速度对它们的影响则不显著。这一结论对于制备优质薄膜、改善聚合物发光器件性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者采用离子束溅射沉积Zr的同时,进行氧离子的轰击,随着注入离子束流密度的变化,所形成的锆氧化物薄膜从非晶态向晶态转化,其形成的晶态薄膜为纳米量级范围内的微晶,实验发现,衬底不同对形成纳米锆氧化物的临界氧离子束流密度也不同,作者还对纳米晶粒的相结构及其化学组成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11-钨铌磷杂多酸的制备及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多化合物是一类含有氧桥的多核络合物.它具有独特的性质,用途很广.诸如用作有机合成中多种反应的催化剂,金属及其合金的阻蚀剂,塑料、纺织品、木材的阻燃剂,裂变产物回收的共沉淀剂,氧化还原剂,离子交换剂等.近来报导还有抗病毒和抗癌作用.因而杂多化合物的研究有广阔的前景.我国有丰富的钨矿资源,钨铌磷杂多酸的研究还可为钨矿石中的伴生元素铌的分离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室温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铯取代磷钨杂多酸盐(CsxH3-xPW12O40,x=0.5,1.0,1.5,2.0,2.5,3.0),考察了不同铯取代度对所制杂多酸盐结构及其催化苯甲醛氧化制苯甲酸反应性能的影响.利用液氮吸附-脱附(N2adsorption-desorption)、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 UV-vis)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sxH3-xPW12O40完好地保持了H3PW12O40的Keggin晶相;随着铯取代度x的增大,CsxH3-xPW12O40的颗粒逐渐均匀,同时晶胞参数逐渐减小,表面积和孔容则随之增大.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所制CsxH3-xPW12O40均呈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在Cs3PW12O40催化作用下,苯甲酸的收率达到72%,而其他催化剂作用下达到76%,均优于H3PW12O40的催化活性(71%).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近年来铜钨(钼)薄膜涂层的制备方法,简单分析了薄膜的结构特征和应用,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根据现有热力学致据,运用共同平衡原理,对钨及其主要伴生元素氧化物的氯化过程进行了热力学探讨,绘制了这些元素的 Me-O-Cl 系的热力学平衡图。利用这些图可知一定温度下在不同氯位和氧位时系统中稳定的化合物的形态、各种氯化反应进行的可能性及所需的热力学条件、以及当生成的氯化物及氧氯化物均为气态时,气相成分与系统中氯位氧位的关系,并进一步运用这些图综合分析了对复杂钨精矿进行选择性氯化使钨与某些伴生元素分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四丁基溴化铵(Bu4NBr)为支持电解质、玻碳(GC)为工作电极,用循环伏安(CV)法研究了6种有机阳离子的α-12-钨磷杂多酸盐Q3PW12O40[Q=(CH3)4N,(C4H9)4N,C10H29(CH3),N,C12H25(CH3)3N,C14H29(CH3)N,C18H37(CH3)3N]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Q3PW12O40在GC电极上有4对准可逆的还原一氧化波,其还原一氧化峰电位和峰电流的差别甚小,因而有机阳离子碳链的大小对12-钨磷杂多阴离子的电化学性质影响较小。这些特性从理论上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7.
制备Keggin结构的钼钒鳞和钨钒磷杂多酸铵盐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表征,并且将它作为催化剂用于苯直接羟基化合成苯酚的反应中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制备PVDF有机薄膜与Co磁性金属形成的有机/磁性金属复合薄膜结构时,发现当在不同条件下生长Co时,PVDF/Co界面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金属颗粒的渗透现象,进而导致不同界面性质会对器件的电学输运性质产生影响.为了更好地表征这种复合结构的界面形貌,我们通过对PVDF有机薄膜、PVDF/Co复合薄膜、以及对PVDF/Co复合薄膜刻蚀掉Co后的薄膜三种结构的表面进行表征.对比发现PVDF在Co生长后,Co颗粒会向PVDF薄膜层产生一定的渗透.此后,我们进一步研究了Co不同渗透程度下的ITO/PVDF/Co器件的电输运行为.通过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电输运测量,我们发现Co的渗透使得该结构的电阻产生显著性的减小,且电阻对温度的依赖性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以对氨基苯酚和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得到亚胺化合物;将产物与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反应后进一步与溴丙炔反应得到一种氮磷化合物;最后,氮磷化合物与双层倍半硅氧烷在karstedt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得到新型的磷-氮-硅有机无机共聚物,该聚合物易溶于常用溶剂如四氢呋喃、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等溶剂中.通过核磁~1H、~(29)Si以及凝胶色谱法对该共聚物的结构进行表征,与其结构相吻合,经热重分析,该共聚物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实验获知,N,N-二(1-甲基庚基)-乙酰胺(N503)的萃取效果优于醇、酮类萃取剂;有机相中加入长碳链酸性含磷萃取剂(OA-4),显示了一定的协萃效应。以5份N503-10份OA-4-20份TBP-65份磺化煤油(体积比)为萃取体系,在[HCl]=5mol/L,相比1∶1,[WO_3]_(2)=50.11g/L,W/P=11.9时,进行文题研究,结果表明:D_W≈1.16×10~3,用2mol/L氨水反萃,单级反萃率≈60%。初步探讨了协萃机理,在[HCl]=4~6mol/L时,N503-OA-4萃取磷钨酸为离子缔合萃取。N503质子化后,与磷钨杂多酸根阴离子缔合,OA-4则作为配位体进入协萃络合物以降低络合物的亲水性,进一步提高分配比。其协萃络合物的组成认为是(?)_2~+·[HPW_(12)O_(40)]~(2-)·(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