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豚尾猴的尾巴很短,尾巴上的毛也很稀疏,尾的基部较粗,尾梢较细,但末端有一簇长毛,在行动的时候常呈“S”形弯曲如弓,状似猪尾,所以得名“豚尾猴”。豚尾猴的冠毛短而黑,头顶上有放射状的毛旋,但前额却辐射排列为平顶的帽状,像是留着“板寸”发型,所以也被叫作平顶猴。豚尾猴分布于缅甸、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新加坡和我国,共分化为3~4个亚种,我国仅有缅甸亚种,分布于云南勐海、临沧、思茅、勐腊、景谷、盈江、保山和西藏墨脱、米林等地。豚尾猴栖息于亚热带森林中,是一种昼行性、树栖、杂食的动物。喜欢群居,每群大约为3~20只不等。在野外的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2.
环境丰容对圈养黑猩猩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北京动物园2只黑猩猩的笼舍进行丰容处理,持续观察并记录丰容前后动物的各种行为,试图探索环境丰容对圈养黑猩猩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实施环境丰容后黑猩猩的行为变化明显:异常行为和刻板行为减少;一般行为没有显著变化,活动量增加;拥有了更多的探究机会,且相应的探究行为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3.
对绿尾虹雉非繁殖期和繁殖期较为复杂的鸣声行为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绿尾虹雉鸣声的生物学意义.2009年1-7月在四川蜂桶寨自然保护区采集绿尾虹雉的鸣叫声,通过计算机声谱分析技术,对绿尾虹雉鸣声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用Excel软件对其各种鸣叫声进行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绿尾虹雉鸣声大多由短的重复的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鸣声组成.鸣声类型具有报警鸣声、领域鸣声、惊叫声、啼叫声、求偶叫声、产卵叫声、休息时的叫声等7种.鸣声音节中最常见为洪亮高亢的单音节鸣声,双音节鸣声仅出现在产蛋时,多音节鸣声为啼叫声.繁殖季节鸣叫与非繁殖季节鸣叫相比,在鸣叫类型上有增加,鸣叫频次也有明显增多.本研究发现绿尾虹雉的鸣声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鸣声是它们在种群中进行语言交流的有效工具.研究鸟类鸣声的生物学特性对于了解鸟类的各种行为特征和有效的保护鸟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4-2015年利用视频监控法对保定市动物园5对笼养黑鹳(Ciconia nigra)的交尾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表明:笼养黑鹳交尾最早开始于1月5日,最晚结束于4月24日.交尾持续日期平均为(14.60±2.967)d,一天中不同时段的交尾次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交尾的高峰期出现在07:00时和日出后的1h内;交尾时雄鹳尾部偏向性个体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交尾的持续时间为11~24s,平均交尾持续时间为(15.07±2.560)s,主要集中在13s;交尾后的鸣叫时间为2~11s,主要集中在2~3s;交尾过程中雄鹳尾部下压1~6次,平均为(3.47±1.068)次,主要集中在3次.  相似文献   

5.
用行为定量解析法,对罗非鱼在低频区(100~1000Hz)由计算机分别以 1s和5s给声和撒声,用4个不同频率声为刺激,以速度、方向、间距和重心变化以及它们的个体间平均值作行为量,统计分析,研究罗非鱼的听觉反应行为。结果表明,罗非鱼对低频各频率声刺激皆有明显反应,其最敏感频率在 400Hz,与有关鱼类听觉文献以及有关罗非鱼电生理学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2008年8月15至10月25日,应用焦点取样法和连续记录法对广西南宁动物园一群笼养熊猴Macaca assamensis的玩耍行为进行分析,从中探讨玩耍行为在熊猴幼体发育过程的功能和意义。研究期间共收集2 290次玩耍行为回合的数据。结果表明,雄性幼体用于社会性玩耍,尤其用于打斗玩耍的时间和频次都明显高于雌性幼体。在社会性玩耍中,雄性幼体更为主动,更偏好选择同年龄的雄性个体作为玩耍伙伴。这些结果支持了运动训练假说。熊猴幼体的玩耍行为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明显减少非社会性玩耍(尤其是运动性玩耍)的时间和频次,而相应增加社会性玩耍的时间和频次,且在玩耍过程中表现得更为主动。  相似文献   

7.
时相特征处理是动物重要的听觉功能.介绍了关于无尾两栖类动物的听中脑(半环隆枕)神经元在声时相特征处理中的选择性反应的研究结果,阐明了这些选择性反应对动物个体进行声辨别进而维持物种的生存、繁衍具有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半环隆枕处理时相特征研究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一些问题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粗纤维对笼养黑叶猴食物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3月~12月在广西南宁市动物园,采集小叶榕(Ficus parvifolia)、茉莉花(Jasminum sambac)、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等14个树种的树叶,投喂3只笼养的黑叶猴(Trachypithacus francoisi),统计黑叶猴对投喂食物的摄入量,测定食物的粗纤维含量,并对纤维含量与食物摄入量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纤维含量对黑叶猴食物选择的影响.结果得出,春季,食物中粗纤维含量与黑叶猴食物摄入量无显著性相关(P〉0.05),夏季、秋季和冬季,食物中粗纤维含量与黑叶猴摄入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黑叶猴倾向于取食粗纤维含量较低的食物,粗纤维含量只是影响黑叶猴食物选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动物行为的PAE编码系统是把动物的行为分解为姿势(postures,P)、动作(acts,A)及其所发生的环境(environments,E),是目前较完善的动物行为编码系统之一.为构建笼养家鸽(Columba livia)的PAE行为谱,以本地健康、成年家鸽(n=16)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动物采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观察并记录家鸽的行为,编制了基于PAE编码系统的家鸽行为谱.共记录到笼养家鸽的43种行为,以及8种姿势、35种动作和6种环境.根据行为的生物学功能,上述43种行为可划分为10大类,即摄食、排遗、运动、休息、体温调节、通讯、繁殖、攻击、自我清洁和杂类行为.初步构建了基于PAE编码系统的笼养家鸽行为谱,家鸽行为的时间属性可描述为瞬时性行为、延续性行为和弹性行为3个时间属性类别.  相似文献   

10.
笼养褐马鸡行为的PAE编码及行为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月—2010年5月和2010年12月—2011年8月,对山西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笼养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种群进行了行为学研究.根据行为的功能性,共定义描述8大类56种行为,其中正常行为7类52种,异常行为2类4种,除沙浴、取食、理羽、饮水等行为在前人研究中有所涉及,其他多种行为均为首次报道,特别是包括机械行走、过度整理、空啄以及啄羽在内的4种异常行为是在笼养褐马鸡群体中首次发现.根据褐马鸡行为的结构、特征及功能,制定了褐马鸡的PAE行为编码以及编码全谱.其中姿态编码(P码)9种,动作编码(A码)6类39种,环境编码(E码)4类15种.在只考虑现有观察强度下某种行为是否表达,而不涉及行为在个体中发生的频率的前提之下,将性别、年龄、繁殖状态与行为结构编码P码、A码、E码结合,共同编入PAE编码行为谱中,制定了包含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笼养褐马鸡个体的PAE编码全谱.  相似文献   

11.
铜陵江段白鱀豚生态环境与行为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详细报道近十年来铜陵江段白■豚lipotesvexillifer栖息活动地因江道、渔类、交通等生态环境改变而导致本种在数量、群结构、生态行为等方面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2.
2002~2004年,在蟒河自然保护区对北红尾鸲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每年3月上旬迁入该区。10月下旬迁离.3月下旬营巢.4月中旬产卵,窝卵数3~6枚.孵化期12~13天。孵化率为90%.巢内育雏期12天.巢外育幼期约10天.在该区全年的种群密度为4.41只/km^2.  相似文献   

13.
对成年雄性斑胸草雀听觉剥夺引起鸣曲声谱结构和音节参数的变化进行分析,利用焦油紫染色等方法,检测了听觉剥夺对LMAN核团平均面积、体积和核团内的细胞面密度的影响。成年雄性斑胸草雀致聋后14 d,声谱结构出现畸变,音节的熵值和熵值变异数均发生显著变化,表明斑胸草雀成年后稳定的鸣曲需要听觉反馈来维持,失去听觉导致致聋鸟变成聋哑鸟。同时LMAN核团的平均面积和体积有明显减小的趋势,LMAN核团内的细胞面密度下降,说明了致聋导致鸣唱行为的畸变,可能与致聋所导致其脑内发声学习通路中的输出核团-LMAN核团退化有关,该结果为探究LMAN核团在鸣禽发声系统中的功能和揭示致聋后聋哑变化可能的机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简述声波在人的听觉系统的传输过程,研究声波在听觉系统的共振、阻抗匹配等问题,重点讨论声波频率对人的听觉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一组无专业背景的受训者进行了由13个单元组成的声频工程综合听力训练课程,训练每周2次,持续了两个月。在训练前后对这组受训者的听力级、噪声中对纯音的辨识能力、频率分辨力等特定指标进行了测量。训练前后的数据对比分析表明,综合听力训练对特定听辨能力的提升有正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饲养条件对恒河猴脱毛恢复的影响,找出影响恒河猴脱毛的因素。方法比较不同饲养环境下恒河猴脱毛的恢复状况。结果半开放式饲养条件下,恒河猴脱毛恢复状况明显好于大栏式饲养条件。结论半开放式饲养条件有利于恒河猴的脱毛恢复,改进饲养管理条件是改善恒河猴脱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2月-2007年7月,对从四川省成都市鸟市购买的8,只(4♀,4♂)野外白领凤鹛(Yuhina diademma)的鸣声与行为进行了记录观察,并对主要日常鸣声进行了声谱分析.其结果表明:自领凤鹛具有恫吓、报警、惊叫、召唤、求救、采食、飞行、应答和求偶炫耀等9种鸣声;日常的鸣声主要以采食、飞行和召唤3种声音为主,惊叫、召唤和求救3种鸣声常常连续发生.本文通过白领凤鹛的鸣声与行为之间的联系,初步探讨了其鸣声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体温过低对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快慢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体温过低对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快慢成分的影响。方法:计算机平均叠加技术颅表记录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快慢成分,体表物理降温法逐渐降低大鼠体温,传感探头式数字体温计监测大鼠直肠温度,体温每降低1℃测试1次BAEP快慢成分,观察波峰潜伏期(PL)、波峰间潜伏期(IPL)和波幅的变化。结果:随体温逐渐降低(36-25℃),BAEP快慢成分PL逐渐延长,快成分I-Ⅲ、Ⅱ-Ⅳ和I-Ⅳ IPL也逐渐延长,但两者波幅未随体温降低而发生规律性显著变化。结论:体温过低对大鼠BAEP的快慢成分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北京山区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北京市山区存在较为严重的土壤侵蚀.房山蒲洼的坡面径流资料表明:陡坡耕地(23°)的年均侵蚀模数为5340.5t·km2·a-1,缓坡耕地(11°)的年均侵蚀模数为3571.5 t·km2·a-1,均远大于土壤自然形成速度和北方石质山区的允许土壤流失量.选用北京市中山区房山蒲洼,低山区怀柔东台沟和浅山丘陵区密云石匣共36个坡面径流试验小区的野外观测资料,分析得出了北京山区不同土地利用下的水土保持效益值,其中免耕(玉米)为0.280,梯田(玉米)为0.095,人工草地为0.033,荒草地为0.030,小水平条林地为0.042,大水平条林地为0.025,鱼鳞坑林地为0.017.人工草地、荒草地和林地水土保持效益显著,且三者无显著差别.研究结果可为土壤侵蚀模型预报,水土保持规划,环境治理和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北五味子对果蝇繁殖力的影响.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重量的北五味子干燥果肉粗粉进行果蝇培养,在一定时间内统计完成羽化的F1、F2果蝇的数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北五味子的3个处理F1羽化成虫数量显著增多(P<0.05),其中,添加1%北五味子干燥果肉粗粉的处理果蝇数量较对照增加了45.75%.这表明北五味子能够显著地增强果蝇的繁殖力.本研究为果蝇的高效培养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