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随着我国农业生产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出现的特有事物。其产生的原因、带来的问题,转换的途径一直是我国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从民工潮的形成条件分析入手,揭示了改革开往以来民工潮产生的客观必然性。根据实证分析原则,客观地评价了民工潮对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所造成的积极和消极的两方面影响,认为政府对民工潮应采取“导”的方式,而不是“堵”,根据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众多、地区经济发展条件和水平很不一致的基本国情,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转化与分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及从根本上解决民工潮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需要进行制度创新,突破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制度障碍。当前,根据我国农村产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的特点,从制度、政策、政府职能等层面统筹考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探索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路径,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于改革、发展、稳定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业耕地面积的日益减少和农业劳动力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使得农业剩余劳动力呈迅猛增长趋势 ,同时城市工业部门由于效益约束机制的强化 ,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被大大削弱 ,于是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被迫滞留于有限的土地上 .本文从理论上对农业剩余劳动力本质和就业问题进行探讨 ,以期能有利于实现我国农业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5.
6.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困扰目前农村经济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分析并评价了现有各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原因和转移模式,并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解决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力转移问题的有关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剩余数量巨大,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状况,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农村劳动就业不充分的负面影响,提出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主要在于挖掘农村内部的就业潜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运用推拉理论、马克思剩余劳动力理论及刘易斯理论研究分析,得出剩余劳动力形成的根本原因,然后结合四川省的现状及其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分析现阶段产生这一状况的制约因素.最后得出怎样加快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社会资源重组分流的重要内容。在劳动力资源的再分配过程中 ,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性转移及其对策关系到整个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这无疑是建立成熟市场经济体制所必须解决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通过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引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从宏观经济环境、农民自身、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户籍制度、"留守老人"五个方面着手,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资本论》的相关知识,数据和折线图对这些问题加以说明,再以这五个方面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相应的对策,最后得出必须联合多方面的力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个问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吴芳 《科技咨询导报》2007,(23):201-20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趋势。文章在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及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从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农村教育的困境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农村教育的困境及其成因分析ProblemsinChina’sRuralEducationandTheirAnalysisonCauseofformation¥//石爱虎,霍学喜,王征兵(西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陕西·杨陵712100)编者按鉴于教...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和工业化发展不充分,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体制及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大、素质低是其重要阻碍。为此,应通过促进就业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职能、尽快构建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调整农业结构等多种途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政策在农村的实施,农村经济有了全面发展,城乡交流扩大、农村生产条件日益改善;许多农民便从土地的禁锢中渐渐解脱出来,同时,随着农村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农村劳动力逐步由“隐性”剩余向“显性”剩余演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令人关注的社会现象。青海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特殊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较沿海、内地明显滞后。近年来,本省农村劳动力的异地流动和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规模有所扩大,但是由于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1 青海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估算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状况相当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面临诸多障碍。要采取大力发展小城镇,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进城劳动力的后顾之忧;积极发展国际劳务输出等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困扰西部地区农村经济从而困扰整个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本文在对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和制约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农村小康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为此,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合理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9.
青海海东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开发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本文通过对青海海东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状况的分析,探讨了海东农村剩余劳动力适应西部开发的转移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