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板支撑系统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模板支架必须有设计计算和搭设方案。文章分析了搭设通病,提出了支架安全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2.
现浇混凝土由于模板支撑的问题不断出现质量安全事故,轻则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不得不返工重来或采取其它补救措施,重则出现伤亡事故,给施工单位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各施工企业必须对模板支撑系统的安全性高度重视,丝毫不得马虎和抱侥幸心理,否则很容易出现大问题.模板支架必须有设计计算和搭设方案,本文就建筑施工中如何加强模板支撑系统安全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支撑模板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设计了珠芳小学综合楼高支撑模板系统的用料,搭设和拆除,计算梁模板支撑梁底模板、梁侧模板、竖向龙骨、横向格栅、纵向格栅的荷载、强度与刚度,螺栓的强度和钢管支撑稳定性,以及楼板模板、板底方木、板底钢管支撑的荷载、强度与刚度。目前工程已顺利完工,表明本设计已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带可替换耗能连接的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框架梁由耗能连接和框架梁两部分构成,耗能连接具有震后替换方便、造价低等特点.采用Abaqus软件对10榀带可替换耗能连接的偏心支撑钢框架进行数值模拟.模拟中对该偏心支撑钢框架施加单调荷载,分析不同参数下可替换耗能连接及整个框架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等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带可替换耗能连接的偏心支撑钢框架能够很好地将结构的塑性变形集中在此耗能连接上,因此带有这种耗能连接的偏心支撑钢框架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延性、初始刚度,并且应力和应变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5.
郑州市郑新主线桥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斜腹板现浇连续箱梁结构,为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采用了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文中重点进行模板支撑系统的方案设计,施工过程中支架预压的目的,预压方法、沉降测量,预压变形量及实施过程,最后介绍了模板支架的搭设及拆除的安全保证措施。该支架保证箱梁的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保障了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陈峰 《科技信息》2009,(29):I0466-I0466,I0456
模板支撑的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模板的应用首先应满足建筑物结构使用功能的要求。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有粘结预应力模板支撑系统设计及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设计了珠芳小学综合楼高支撑模板系统的用料,搭设和拆除,计算梁模板支撑梁底模板、梁侧模板、竖向龙骨、横向格栅、纵向格栅的荷载、强度与刚度,螺栓的强度和钢管支撑稳定性,以及楼板模板、板底方木、板底钢管支撑的荷载、强度与刚度.目前工程已顺利完工,表明本设计已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张雨田  吴昱娟 《广东科技》2010,19(14):93-94
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对转换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其自重及施工荷载较大,模板支撑的施工难度也较大,本文主要对转换层模板支撑形式及其选择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用实例加以说明,希望能对工程技术人员合理选用模板支撑形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杨荣钦 《当代地方科技》2012,(7):105-105,109
本文结合某新建铁路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高大模板支撑施工方案优化及施工要求,并通过实践检验,模板与其支撑安全、可靠,保证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0.
高梦强 《科技信息》2010,(23):I0362-I0363
针对新型建筑木板中顶模板组件支撑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受力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采用beam188单元模拟龙骨,用shell63壳单元模拟顶模板,将墙模板作为支座,并约束支撑处的竖向位移;最后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中部主龙骨的受力最大,有限元分析的受力曲线与实测曲线基本吻合,计算分析结果为龙骨的截面设计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端板厚度和连接方式对装配式偏心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2个不同端板厚度的偏心支撑半刚接钢框架和1个焊接连接的偏心支撑刚接钢框架的拟静力试验.结合试验研究结果,对装配式偏心支撑钢框架试件的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侧移延性系数、等效粘滞阻尼系数进行了深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螺栓端板连接偏心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良好.端板厚度对装配式偏心支撑钢框架耗能能力具有一定影响,端板厚度由16 mm增加到24 mm,由于破坏延迟,耗能梁段极限剪切承载力提高43.32%. 同时,受高强螺栓-端板连接滑移的影响,偏心支撑半刚接钢框架滞回曲线呈“弓形”,表现出一定的“捏缩”现象.  相似文献   

12.
以泉州市政府行政管理服务中心大楼600mm×4470mm梁截面的大梁施工作为案例,介绍了其模板支撑设计和搭设技术,解决了单梁混凝土一次浇筑时荷载过大,难以支撑承担的问题,保证了单梁模板支撑架的稳定,满足了超重单梁混凝土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隧洞进口闸井顶部混凝土浇筑施工模板支撑结构,以往常采用的方案是满堂钢管架支撑机构,不但费工费时,而且会对洞身段施工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以新疆克孜加尔水利枢纽导流洞进口闸井顶部混凝土模板支撑结构的设计方案为依据,祥述了导流洞进口闸井顶部混凝土模板锥形高强螺栓结合型钢搭设钢管满堂架支撑结构优化设计过程,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拉链柱式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中支撑设计时是否需要考虑受循环荷载时的强度降低系数ψ,本文参照悬挂拉链柱式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设计了对比算例,其中支撑分别按考虑与不考虑受循环荷载时的强度降低系数设计,并对算例的自振特性、用钢量、多遇及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响应等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类算例的动力响应类似,均可满足抗震规范GB 50011"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因支撑设计时不考虑受循环荷载强度降低系数的算例用钢量较少,综合抗震性能较优,建议支撑设计时不考虑受循环荷载时的强度降低系数。分析也指出,悬挂拉链柱式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中的拉链柱设计方法偏保守,更为合理的拉链柱设计方法有待提出。  相似文献   

15.
屋面板模板支撑的施工设计对保证变电所开关室屋面板施工质量以及整个变电所开关室的建筑质量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由于过去的习惯施工方法存在着诸多弊端,使得工期拉长,工程施工难度增加,人工及材料的投入增大,并且还无法有效地确保模板支撑基础的承载力,因此有必要对原来的施工方案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6.
通过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在一具体工程的设计应用,介绍设计计算过程及施工控制要点,总结了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施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弥补现行规范中采用人为放大支撑内力设计的强剪型支撑可能存在的缺陷,提出弱剪型支撑设计方法.采用非线性弹塑性时程有限元程序,分析10条地震波作用下的强、弱剪型支撑框架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强剪型支撑框架在地震波作用下,柱先于支撑屈服发生无侧移失稳,导致结构水平位移和失稳柱竖向位移快速增加;而弱剪型支撑框架在地震波下仅发生侧移变形.同时,强剪型支撑框架的层间剪力-位移曲线和支撑、柱应力应变曲线封闭面积较小,表明结构只发挥一次性的耗能能力,且耗能只依靠柱的无侧移屈曲;而弱剪型支撑框架中,支撑较早屈服使得支撑和梁柱的延性及滞回耗能能力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建议在设计支撑框架时,增加支撑屈服机构验算,保证支撑屈服后柱子仍基本在弹性阶段工作,使结构成为强柱弱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安装自复位耗能装置的铰接钢框架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制作了一榀1:2缩尺的两层单跨平面铰接钢框架自复位耗能支撑子结构.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其屈服荷载、延性、耗能及复位性能等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载幅值的增大,子结构耗能和变形回复率均逐渐增大.该子结构的自复位耗能装置可充分发挥其耗能和自复位作...  相似文献   

19.
基于现有分层装配柔性支撑框架,提出改进的铰接支撑双重抗震改进型轻钢框架体系.外墙转角或边墙处采用贯通式边柱,结构内部采用柱分层、梁贯通式结构设计.内部分层立柱之间设置柔性交叉支撑提供结构的初始抗侧刚度,贯通式边柱与水平贯通梁刚性或半刚性连接形成外围框架,提供后继抗侧储备并形成第2道抗侧防线.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得到改进型框架梁、柱、支撑等构件初步设计方法,并基于Pushover分析改进型框架弹塑性抗侧承载性能和关键结构参数影响规律.该结构传力机制清晰,具备多重抗侧承载机制,并可基于结构力学方法有效得到结构设计准则.柔性支撑在距边柱一定距离后其位置变化不影响结构抗侧承载性能.内部分层立柱节点刚度对结构抗侧性能影响较小,实际设计中可采用全螺栓连接或限位铰接.边框梁柱连接刚度将影响外围框架刚度和结构失效机制,实际设计中宜采用加劲型螺栓连接以保证有足够的抗弯刚度.体系中各节点均可在保障结构性能条件下采用螺栓连接以实现全装配化建造.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支撑刚度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对5个具有不同支撑截面的试件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为保证耗能梁段先行剪切屈服而支撑不屈曲,支撑应具有足够的刚度;支撑长细比较小的试件滞回性能较好,而长细比过小则会降低结构的延性和耗能性能;对于长细比较小的支撑,其翼缘宽厚比应严一些,而腹板高厚比则可适当放宽;支撑斜杆与横梁的连接焊缝发生断裂破坏的可能性较大,在施工中应对该处焊缝的焊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并根据有限元模拟结果提出了设计和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