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融  刘冰泉 《科技信息》2011,(1):I0172-I0173
传统的隐喻观一直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功能,直到当代的认知语言学才将其视为一种认知功能。本文针对认知隐喻研究很少以唐宋词为语料这一现状,运用认知隐喻理论及其相关的空间合成理论来分析探讨唐宋词中情感隐喻的认知机制,为中文古诗词的情感研究开辟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是人类谈论和思维抽象概念的认知工具。宋词中有不少新颖离奇的咏愁隐喻,从语言的逻辑关系看似乎不合情理,然而运用现代认知隐喻理论分析其中的思维与认知过程,不难发现这些隐喻表达有其概念合成的认知理据,其认知基础是我们的认知系统中不同概念域之间特征的相似性心理联想。  相似文献   

3.
叶爱英 《科技信息》2008,(9):155-155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思维方式。政治演说常借其来影响人们的认知过程。该文以布什总统2001年的就职演说为例,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探析政治演说是如何借助隐喻达到向听众宣扬政治主张,使他们信服并按演说者的意图采取行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隐喻和幽默是两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语言学家对隐喻和幽默的研究已经突破了单纯的语言范畴,而深入到对隐喻和幽默的内在机制的研究,认知语言学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作者从隐喻和幽默的关系入手,从认知角度探讨了隐喻在幽默语言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如何把隐喻作为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来阐释幽默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人们借助具体形象概念来理解抽象概念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手段。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以隐喻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从时间的横向坐标运动和纵向坐标运动方面对英汉语言中隐喻概念加以比较,分析了异同产生的原因,揭示了英汉时间隐喻概念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有助于认识自身文化,学习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产生的根源。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隐喻的认知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无处不在,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强有力的认知工具,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宋词中富含植物隐喻,其英译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的转化,更是一种认知行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基于源域和目标域的相似性,对其中的植物隐喻及其英译进行分析。表明英汉民族对其认知有相似也有不同。探索中文认知域的...  相似文献   

8.
陈萌 《科技信息》2012,(16):196-198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是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知能力。隐喻性思维在人们的认知和推理中起重要作用。它有其"无意识性"的一面,也有其"有意识性"的一面。目前,大多数学者都在思维贫困假说和语言贫困假说的基础上研究其"无意识性"的一面。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这种无意识的隐喻主要是产生于人类思维和语言能力相对低下的时期,产生于语言的初创阶段。然而,隐喻的认知基础表明,在隐喻结构中,人们也会通过隐喻思维把本来没有任何关系的两个事物有意识地看成是相似的事物,并把它们相提并论,用已知来解释未知,达到认知新事物的目的。如果考察隐喻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我们就不难发现,随着人类认知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以及语言能力的提高,隐喻的"有意识性"的一面,即说话者主动使用隐喻的情况在日常的思维活动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隐喻性思维"有意识性"的一面的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以此来论证隐喻的有意识性在人类的交际以及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生活中,隐喻性话语是人们表达言外之意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语用现象。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概述了隐喻的认知基础及分类,结合关联理论与隐喻认知对隐喻性话语进行分析,认为对隐喻性话语进行隐喻的思维认知以及在语用上进行关联与推理,可以有效地确定其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0.
王娟 《科技咨询导报》2010,(21):171-171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两种修辞格,而且是人类重要的两种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研究者经常从语义,语用和认知途径来研究隐喻,但是,和隐喻相比,转喻是语言和认知中最根本的东西.因此,本文因此本为拟从认知方向对隐喻和转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色彩是上帝的杰作。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表示颜色的词汇,颜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的物质形态。颜色词作为一个特殊词类,是探讨语言与认知关系的重要途径。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体系,一种思维方式。而概念隐喻也称为隐喻概念,是通过认知主体的思维在两个认知域(概念)之间建立认知联系,或者概念领域间的相互转换。本文首先介绍了概念隐喻的特征;其次分析了颜色的概念隐喻特性,最后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色彩的隐喻意义异同,得以为更好的顺畅的为英汉交流服务。  相似文献   

12.
周玉亮 《科技信息》2010,(30):177-177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帮助人们更好更清晰地了解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重要的认知工具。本文通过分析莎士比亚作品《罗密欧和朱丽叶》中"爱是旅程"、"爱是植物"、"朱丽叶是太阳"的爱情隐喻模式,从认知角度来论证隐喻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体验哲学是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也就是人们通过对世界上各种事物的感知和对自己身体的认识来描述语言。同时人们对于隐喻的研究也从传统的修辞学向认知学转化,把隐喻纳入了思想和认知的研究轨道。身体隐喻作为隐喻的一种形式,其构词理据是把人体器官隐喻化,通过基本词、修饰词、叠音词、同义、互反、习语等六种方式达到表达形象生动的效果,这是体验哲学运用到语言学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4.
试论植物词汇的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汉语植物词汇的隐喻,总结归纳出植物隐喻的两种方式:比拟性隐喻和借用性隐喻,说明了隐喻是人们认知事物的方式。它的本质是一种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15.
刘娜 《科技信息》2008,(3):111-11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认知和语言的纽带.把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应用在词汇教学中可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提高其记忆效率.本文通过对隐喻认知理论的简要论述,介绍隐喻应用于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并提出几点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产生的源泉。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细胞,隐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隐喻角度出发,论述隐喻认知模式,探讨隐喻与词汇的关系,并将其引入到英语词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隐喻作为人类的认知手段之一,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帕尔默在文化心象理论中提出,隐喻与文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这个世界上,各民族的深层文化绝大多数都是通过隐喻来传承与发展的,中西方国家的文化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其独异的部分。通过帕尔默文化心象理论来分析中西方文化异同下的概念隐喻及其翻译,以期为外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认知的观点来看,隐喻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语言现象,而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是一种影响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本认知模式。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情感是抽象的或难以表达的感觉,所以,为了生动形象地描述人类的抽象情感,人们经常把它们隐喻化。成语是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人类普遍的隐喻性思维不可避免反映在成语中。本文分析对比了英汉成语中"喜悦"这一基本情感的隐喻性表达,并分析了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结合大量的语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地对比分析了空间维度词"深"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深"的隐喻投射主要集中在时间域、颜色域、社会地位域和程度域。  相似文献   

20.
隐喻的语义认知与语用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还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人的思维的隐喻性产生了语言中的隐喻 ,而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与工具。从语义与语用角度对隐喻进行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